理學學士學位

理學學士學位

理學學士(Bachelor of Science )為學士學位的一種,由國務院授權,高等學校授予。高等學校學習理學的本科文憑畢業生,成績優良,達到規定的學術水平者,授予該學士學位。學位按下列學科的門類授予: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醫學學士學位就是授予讀醫學的人。工學就是系別為某某工程系,如機械工程系等,一般如像材料科學與工程系這樣的名字的系,在本科都授予工學學位。

理學

宋元明清時期的哲學思潮。又稱道學。它產生於北宋,盛行於南宋與元、明時代,清中期以後逐漸衰落,但其影響一直延續到近代。廣義的理學,泛指以討論天道性命問題為中心的整個哲學思潮,包括各種不同學派;狹義的理學,專指程顥、程頤、朱熹為代表的、以理為最高範疇的學說 ,即程朱理學。理學是北宋以後社會經濟政治發展的理論表現,是中國古代哲學長期發展的結果,特別是批判佛、道哲學的直接產物。理學在中國哲學史上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它持續時間很長,社會影響很大,討論的問題也十分廣泛。

研究內容 概括說來,理學討論的問題主要有:①本體論問題,即世界的本原問題。在這個問題上,理學家雖然有不同的回答,但都否認人格神和彼岸世界的存在。張載提出氣本論哲學,認為太虛之氣是萬物的本原。二程建立“天即理”的理本論哲學,認為觀念性的理是世界的本原。朱熹提出理為“本”,氣為“具”的學說。陸九淵、王守仁以心為本原,認為“心即理也”。②心性論問題,即人性的來源和心、性、情的關係問題。張載提出天地之性與氣質之性和心統性情的學說,認為天地之性來源於太虛之氣。程顥提出了心即天以及性無內外的命題,把心、性、天統一起來。程頤則提出性即理的命題,把性說成形而上之理。朱熹認為心之本體即是性,是未發之中;心之作用便是情,是已發之和 ;性和情是體用關係,而心是“主宰”。陸九淵認為,心即是性,即是理。王守仁提出心之本體即是性,即是至善。③認識論問題 ,即認識的來源和認識方法問題 。張載首先提出“見聞之知”與“德性之知”兩種知識,並提倡窮理盡性之學,成為理學家共同討論的問題。二程提出“格物致知”的認識學說;朱熹提出“即物窮理”的系統方法;陸九淵強調“反觀”;王守仁則提出“致良知”說,認為格物致知就是致吾心之良知於事事物物,從而完成由內向外的認識路線 。

理學流派 理學流派紛紜複雜,北宋中期有周敦頤的濂學、邵雍的象數學、張載的關學、二程的洛學、司馬光的朔學,南宋時有朱熹的閩學、陸九淵兄弟的江西之學,明中期則有王守仁的陰陽學等等。儘管這些學派具有不同的理論體系和特點,但按其基本觀點和影響來分,主要有三大派別 ,即張載為代表的氣一元論哲學;二程、朱熹為代表的理一元論哲學;陸九淵、王守仁為代表的心一元論哲學。

歷史作用 作為地主階級新的思想理論體系,理學一度對當時社會的發展起過好的作用。它在思辨哲學方面的發展,無疑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大進步。對於日本、朝鮮的歷史發展,理學也曾發生相當大的影響。但是,理學在強化封建禮教 、維護宗法等方面,隨著中國封建社會的不斷發展,愈益起著消極乃至反動的作用。

實施辦法

學位按下列學科的門類授予: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

理學主要是包含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這四個系,凡是系別為某某科學系的,一般都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醫學學士學位就是授予讀醫學的人。

工學就是系別為某某工程系,如機械工程系等,一般如像材料科學與工程系這樣的名字的系,在本科都授予工學學位。

盤點學位種類

學位是標誌被授予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學術水平達到規定標準的學術稱號. 經在高等學校或科學研究部門學習和研究,考試合格後,由有關部門授予國家和社會承認的專業知識學習資歷,起源於歐洲中世紀。專業技術人員擁有何種學位,表明他具有何種學術水平或專業知識學習資歷,象徵著一定的身份。現代國家的學位一般分為學士、碩士 、博士3個等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