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東漢末年割據江東一帶的諸侯]

孫策[東漢末年割據江東一帶的諸侯]

孫策(175一200),中國東漢末軍閥,三國時吳國的奠基者。孫權之兄。字伯符。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少居江淮間,頗有聲望。興平元年(194),至壽春從袁術,不得志。二年,乃託辭率其父所遺千餘兵南渡江,進攻揚州刺史劉繇、會稽太守王朗諸部。孫策善於用人,軍紀嚴明,沿途無犯,得到周瑜及其他豪族支持,所向皆破。建安二年(197),袁術稱帝,孫策與之決裂並接受漢朝參與討伐袁術的詔令。三年,拜討逆將軍,封吳侯。四年,袁術死。孫策率軍攻廬江太守劉勛,得袁術、劉勛殘部2萬餘人,領廬江郡今安徽廬江西南),得豫章郡(今江西南昌),於是統一江南,為孫氏割據江東奠定了基礎。此時北方袁紹勢力正強,曹操對他極力拉攏。正當孫策欲渡江北進,繼續擴大勢力時,被仇家刺死,僅二十六歲,臨終前囑孫權繼承其業。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孫策孫策
孫策(175年-200年5月5日),字伯符,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人,是東漢末期和三國時期的割據軍閥之一。他是孫堅的長子,吳大帝孫權之兄,是東吳勢力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有“小霸王”的美譽。 為繼承父親孫堅的遺業而屈事袁術,並在討伐割據江東的各軍閥的過程中增強自軍實力,終於統一江東。後因被刺客淬毒刺傷後身亡,於200年5月5日(建安五年四月,丙午)亡,年僅二十六歲。其弟孫權稱帝後,追謚他為長沙桓王

經歷

官至:討逆將軍

會稽太守

吳侯

追謚長沙桓王

曾效力過的勢力:吳、袁術

流傳野史

1.十歲能托千斤。

2.傳說十四歲時縱馬過烏江霸王亭,亭柱崩裂,柱中是一支一百二十一斤的鐵戈。

3.陽人之戰時押運兵糧由廬江至孫堅軍中,路遇華雄夜襲孫堅,將華雄連人帶馬挑起,斬首掛於鐵車。

4.虎牢關前,用手戟射下呂布的騎都尉大旗。曾向虞翻學習日行八百里之術。

5.死後魂歸東海修行,化為駕青龍而飛的神將。

歷史概況

漢討逆將軍、會稽太守。長沙太守堅長子,堅初興義兵,策將母徙居舒,與周瑜相友,收合士大夫,江、淮間人鹹向之。堅薨,還葬曲阿。已乃渡江居江都。徐州牧陶謙深忌策。策舅吳景,時為丹楊太守,策乃載母徙曲阿,與呂范、孫河俱就景,因緣召募得數百人。興平元年,從袁術。術甚奇之,以堅部曲還策。太傅馬日磾杖節安集關東,在壽春以禮辟策,表拜懷義校尉。術初許策為九江太守,已而更用丹楊陳紀。後術欲攻徐州,從廬江太守陸康求米三萬斛。康不與,術大怒。策昔曾詣康,康不見,使主簿接之。策嘗銜恨。術遣策攻康,拔之,術復用其故吏劉勛為太守,策益失望。先是,劉繇為揚州刺史,州舊治壽春。壽春,術已據之,繇乃渡江治曲阿,與術相攻。策乃說術,乞助景等平定江東。術表策為折衝校尉,行殄寇將軍,兵財千餘,騎數十匹,賓客原從者數百人。策母先自曲阿徙於歷陽,策又徙母阜陵,渡江轉斗,所向皆破,莫敢當其鋒,而軍令整肅,百姓懷之。又破嚴白虎等。時袁術僭號,策以書責而絕之。曹公表策為討逆將軍,封為吳侯。是時哀紹方強,而策並江東,曹公力未能逞,且欲撫之。建安五年,曹公與袁紹相拒於官渡,策陰欲襲許,迎漢帝,密治兵,部署諸將。未發,會為故吳郡太守許貢客所殺。先是,策殺貢,貢小子與客亡匿江邊。策單騎出,卒與客遇,客擊傷策。創甚,請張昭等囑以後事,呼權佩以印綬,至夜卒,時年二十六。權稱尊號,追謚策曰長沙桓王。

演義概況

漢討逆將軍、會稽太守。父堅與荊州牧劉表攻,策時十七,與之相從。策箭射表將陳生。後堅為表將亂箭射死,策回到漢水,聞父屍在彼,乃用俘虜黃祖換之。後往淮南投袁術,深為術所愛。後策圖自強,以父所留傳國玉璽換術兵,術表策為折衝校尉、殄寇將軍。策自此蕩平東南,威震三江。破劉繇,挾死一將、喝死一將,人皆呼之為“小霸王”。又匹馬於神亭與繇將太史慈酣戰數百合,為眾人所驚。後策平江東,遷討逆將軍,領會稽太守,封吳侯。曹公憚其強,與之結親以安其心。後曹公與袁紹相拒於官渡,策陰欲襲許。先是,吳郡太守許貢暗發書與曹公,教徐圖策,策知之,殺貢。一日,策行獵,為貢門客所刺,創甚。後又斬殺道士于吉而受其詛咒,傷重而亡,壽僅二十六歲。權稱尊號,追謚策曰長沙桓王。

生平介紹

孫策孫策

191年孫策的父親孫堅因攻打荊州牧劉表而被劉表的部下黃祖埋伏殺死,長子孫策因此繼承了父業。孫策的舅舅吳景當時任丹楊郡(治所在宛陵縣,今安徽省宣城市)太守,但未到任,留在吳郡曲阿縣(今江蘇省丹陽市),於是孫策用船載著母親前往曲阿與舅舅會合,也將父親孫堅暫時葬在曲阿。

東漢獻帝初平元年:孫堅在峴山作戰身亡,原本孫策應該承嗣孫堅的烏程侯爵位,但讓給四弟孫匡(魏書)。孫策在曲阿(今江蘇省丹陽縣)落葬父親後渡江遷移到江都。之後前往拜訪名士張紘,將老母弱弟留在江都(吳歷)。由於徐州州牧陶謙與袁氏的糾紛,(也有一說陶謙忌諱孫策的才幹,迫使孫策請汝南名士呂範前去迎接仍在江都的母親,將之安頓在曲阿,另與呂範、原來的烏程縣長孫河,到丹陽(今安徽宣城)去投靠當時在袁術勢力範圍內擔任丹陽太守的舅父吳景(吳夫人兄長),同時也合力擊潰涇縣山賊祖郎。江表傳則記載是袁術讓孫策等人前往依附吳景、堂兄孫賁(其父為孫羌,字聖台,孫堅堂兄)領地召募人馬。此時連同呂範等人的幕客在內,麾下已有數百人。

194年,東漢獻帝興平元年(公元194年):孫策轉而率領父親舊部投靠壽春的袁術(袁術於190年在討伐董卓時便與孫策父孫堅友好)。當時吳人嚴白虎等各萬餘人,處處屯聚。吳景等欲先擊破嚴白虎等,乃至會稽。孫策說:“虎等群盜,非有大志,此成禽耳。”於是引兵渡過浙江,占據會稽,屠東冶,攻破了嚴白虎等人。而袁術也將一千餘名孫堅的舊部屬編回孫策的統屬。東漢太傅馬日磾在壽春表孫策為“懷義校尉”,孫策後來感嘆這次官場交際令他覺得本身學問不夠淵博,“語議之間,有所不及耳。”後來又曾對虞翻說:“然時有所思,端坐悒悒,有裨諶草創之計,是以行耳。”其本身的才幹、軍令的嚴謹,得到袁術部將的傾心敬重,也使得袁術又重視又忌諱,曾說:“使有子如孫郎,夫復何恨!”但始終不敢重用。孫策討陵陽,生得祖郎(史載為山賊)。而袁術原本答應讓孫策出任九江太守,後來任用丹楊陳紀;又使孫策率軍攻打本身跟袁術、孫策皆有嫌隙的廬江太守陸康,並答應讓孫策出任廬江太守,後來再用自己的舊部屬劉勛。多番失信,已使孫策失其所望,孫堅舊部朱治並以袁術政德不修為由,勸孫策設法回到家族有地緣關係的江東。孫策為了據有部隊與領地繼而為父報仇,多次在袁術答應下幫助作戰,但袁術多次反悔,最後終率領父親舊部渡江東,脫離袁術。袁術僭越稱帝時,孫策曾給袁術書信,勸喻其不可,袁術不聽所勸,兩人於是不再往來。為了積蓄力量東山再起,孫策四處結交豪傑,先後與周瑜張紘等相識。

東漢獻帝興平二年(公元195年):與劉繇對戰時,遭遇從山東前來拜見劉繇並任其斥候的太史慈,當時,太史慈一人面對孫策13騎,太史、孫二人單挑,孫策搶奪太史慈的手戟,太史慈搶走孫策的頭盔。後來,降服太史慈後,二人更約定不過六十日,單人前往招降劉繇破餘下萬多士眾,群臣皆曰不可相信才剛投效的太史慈,孫策力排眾議,相信太史慈,60天后,太史慈果然招降其他勢力歸來。
原先出任揚州刺史的劉繇,由於揚州治所所在的壽春已被袁術占據,劉繇便將治所遷到曲阿。當時分別在丹陽擔任太守及都尉的舅父吳景及堂兄孫賁被劉繇以軍事驅逐到舍陽。劉繇派部將樊能、於麋、張英分別駐紮橫江,當利,與袁術部將揚州刺史惠衢、督軍中郎將吳景和孫賁對峙,率眾相攻而無進展。其後孫策請求袁術讓他前往協助吳景去擊破劉繇,以求平定江東。江表傳記載袁術認為劉繇、王朗分別在曲阿、會稽,認為孫策不能成功,而答應了他的請求。於是便上表以孫策為折衝校尉、行殄寇將軍,正式領兵渡江。此時是興平二年臘月

東漢獻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孫堅舊部朱治使人從劉繇屬地內的曲阿護送吳夫人及孫權兄弟,供奉輔護一路到達歷陽,後來再遷移至阜陵。而無後顧之憂的孫策領兵進往劉繇,軍紀嚴明,得到百姓的支持,沿途眾所投奔而往,到歷陽(今安徽和縣)兵力已擴充到五、六千之眾。又寫信告知其知交周瑜使其率兵來迎,隨即攻下橫江、當利,屯兵牛渚,再渡江擊破奉劉繇為主的笮融、薛禮在秣陵的軍隊,再轉斗海陵、南下小丹楊、湖孰、江乘,進入曲阿,追擊劉繇,劉繇協同許劭出奔往豫章,許劭亡。時太史慈偵視輕重時獨與一騎卒遇策,策從騎十三,皆韓當宋謙黃蓋等名將。兩人俱前放對,策刺慈馬,而得慈項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會兩家兵騎並各來赴,於是解散。獻帝春秋曰:“孫策率軍如閩、越討朗”。表示與王朗作戰的地域位置。其中平三郡並討丹楊七縣,後來並臨郡察齊孝廉。

孫策孫策
197年,孫策終於建立起了自己的武裝力量和根據地,得到了其他軍閥和東漢朝廷的認可。
東漢獻帝建安二年(公元197年):策入曲阿勞賜將士,遣將陳寶詣阜陵迎母及弟。發恩布令,告諸縣:“其劉繇、笮融等故鄉部曲來降首者,一無所問;樂從軍者,一身行,復除門戶;不樂者,勿強也。”旬日之間,四面雲集,得見兵二萬餘人,馬千餘匹,威震江東,形勢轉盛。策遣賁、景還壽春報術,值術僭號,署置百官。吳人嚴白虎等眾各萬餘人,處處屯聚。吳景等欲先擊破虎等,乃至會稽。策曰:“虎等群盜,非有大志,此成禽耳。”

孫策遂引兵渡浙江,據會稽,屠東冶,乃攻破虎等。遣呂范徐逸陳瑀于海西,大破瑀,獲其吏士妻子四千人。盡更置長吏,策自領會稽太守,復以吳景為丹楊太守,以孫賁為豫章太守;分豫章為廬陵郡,以賁弟輔為廬陵太守(從後漢書志第二十二則為興平元年,疑為誤植),丹楊朱治為吳郡太守。彭城張昭、廣陵張紘、秦松、陳端等為謀主。同年並遣使詰問王朗。遣奉正都尉劉由、五官掾高承奉章詣許,拜獻方物。但裴注江表傳載為元年。
198年,東漢朝廷封孫策為吳侯,拜討逆將軍。

東漢獻帝建安三年(公元198年):遣王朗以就曹操。策被詔敕,與司空曹公、衛將軍董承、益州牧劉璋等併力討袁術、劉表。與名將周瑜同時迎娶江東國色大小喬。又遣使貢方物,倍於元年所獻。其年,制書轉拜討逆將軍,改封吳侯。

199年,東漢獻帝建安四年:孫策率軍大敗宿敵黃祖,為父報仇。孫策在給朝廷的奏摺中說:“臣身跨馬陣,手擊急鼓,以齊戰勢。吏士奮激,踴躍百倍。心精意果,各競用命。越渡重塹,迅疾若飛。火飛上風,兵激煙下,弓弩齊發,流矢雨集。可謂驚心動魄”。可見戰況之激烈。孫策北討陳登,為第一次進攻陳登,西討黃祖,行及石城,聞劉勛輕身詣海昏,便分遣從兄賁、輔率八千人於彭澤待勛,自與周瑜率二萬人步襲皖城,即克之,得術百工及鼓吹部曲三萬餘人,並術、勛妻子。表用汝南李術為廬江太守,給兵三千人以守皖,皆徙所得人東詣吳。賁、輔又於彭澤破勛。策收得勛兵二千餘人,船千艘,遂前進夏口攻黃祖。時劉表遣從子虎、南陽韓晞將長矛五千,來為黃祖前鋒。策與戰,大破之。孫策平鄒佗嚴白虎之戰並克。曹操在收到戰況匯報後感嘆:“猘兒難與爭鋒也”。該年先後攻敗數敵,遂統一江東,割據東南,統有江東六郡

孫策有“小霸王”的美譽,以示其武勇仿佛霸王項羽。孫策由於年輕美貌,平易近人,世人稱其為“孫郎”(稱周瑜為周郎)。 孫策與周瑜親若兄弟,曾經讓周瑜行“升堂拜母”,兩人還分別迎娶了喬公的兩個女兒大喬小喬

孫策之所以能夠占據江東,為後來的東吳立國打下基礎,除了他驍勇善戰和謀略出眾外,還跟他禮賢下士,善於使用人才大有關係。

孫策很喜歡輕騎外出狩獵。《三國志》記載曹操的謀士郭嘉曾說過:“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豪雄傑,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後來果然如郭嘉所料,於200年4月,孫策在外出狩獵時被舊仇許貢的部下行刺而死。

東漢獻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與袁紹相持於官渡,策欲謀襲許都。第二次攻陳登于丹徒時,其後便為故吳郡太守許貢之門客所刺殺,臨終囑弟孫權繼承其事業。時年二十六歲。

孫策死前,召孫權來病榻前。說:“任用江東人才,在軍陣之間與天下群雄一爭雌雄,卿不如我;但拔擢賢能,使他們各盡心力,保全江東,我不如卿”

孫權稱帝後,追謚孫策為“長沙桓王”。

文藝詩歌

謎語

謎面:大喬嫁孫策,小喬嫁周郎

謎底:一人一夫

【《三國演義》詩句之孫策】

獨戰東南地,人稱小霸王。運籌如虎踞,決策似鷹揚。威鎮三江靖,名聞四海香。臨終遺大事,專意屬周郎。

東吳五賢絕句之孫策

人贊小霸王,年少卻輕狂。

雖能斬仙道,未得平四方。

人物評價

孫策孫策
《三國志·孫策傳》稱孫策:“為人美姿顏,好笑語,性闊達聽受,善於用人。是以士民見者,莫不盡心,樂為致死”。

袁術曾對孫策說:“使術有子如孫郎,死復何恨!”

《三國志·吳志·孫策傳》裴松之註:曹操聽說孫策平定江東,意甚難之,常常感嘆“猘兒難與爭鋒也!”

陳壽評價:“策英氣傑濟,猛銳冠世,覽奇取異,志陵中夏。割據江東,策之基兆也。”

《晉書》載楊亮評價姚襄:“神明器宇,孫策之儔,而雄武過之。”

庾亮《哀江南賦》:“孫策以天下為三分,眾才一旅;項籍用江東之子弟,人惟八千。”

曹操:“猘兒難與爭鋒也。”

袁術:“使有子如孫郎,夫復何恨!”

郭嘉:“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

張紘:“今君紹先侯之軌,有驍武之名。”

王朗:“策勇冠一世,有雋才大志。謀而有成,所規不細,終為天下大賊,非徒狗盜而已。”

許貢:“孫策驍雄,與項籍相似。”

虞翻:“討逆將軍智略超世,用兵如神。”

楊亮:“襄神明器宇,孫策之儔,而雄武過之”、“神明器宇孫策之儔。”

陳逵:“孫伯符志業不遂!”

殷仲文:“看此山川形勢,當復出一孫伯符!”

何義門:“伯符以勇銳摧破劉繇王朗,然能系屬士民,修其政理,遂創霸業。”

盧弼:“孫策十七歲喪父,二十六卒,十餘年間建立大業,少年英萬,勇銳無前,真一時豪傑之士!”

《江表傳》:“孫策驍雄,與項籍相似。”

《吳錄》:“策知其無能也,以手戟投之,立死。輿有勇力,虎眾以其死也,甚懼。”

《傅子》:“孫策為人明果獨斷,勇蓋天下,以父堅戰死,少而合其兵將以報讎,轉鬥千里,盡有江南之地,誅其名豪,威行鄰國。”

《二十史札記》:“人才莫盛於三國,惟三國之主,各能用人”、“孫氏兄弟以意氣相投。”

哀江南賦序》:“孫策以天下為三分,眾纔一旅;項籍用江東之子弟,人惟八千。”

《三國志·孫討逆傳》 :“策為人,美姿顏,好笑語,性闊達聽受,善於用人,是以士民見者,莫不盡心,樂為致死”、“策英氣傑濟,猛銳冠世,覽奇取異,志陵中夏。

皆輕佻果躁,隕身致敗。且割據江東,策之基兆也,而權尊崇未至,子止侯爵,於義儉矣。”

歷史評價

《三國志·吳書·孫策傳》:孫策為人,美姿顏,好笑語,性闊達聽受,善於用人。是以士民見者,莫不盡心,樂為致死。

從某種程度上說,孫策能夠占據江東,跟他禮賢下士,善於用人大有關係。通過幾件事,可以看出孫策的這一特點。

袁術:袁術見孫策少年英雄,嘆息道:“使術有子如孫郎,死復何恨!”

重用舊臣,任人不疑

孫策微時,只有呂范、孫河二人經常跟從,危難不避。孫策待呂范如親戚一樣,往往帶他一起升堂見母,飲宴歡敘。孫策入據曲阿,增兵到兩萬多人,把呂范部下的兵士也增到兩千多,有一天,呂范一面陪孫策下棋,一面對他說:“您的事業越來越大,士兵也越來越多,而各種綱紀尚不完備。我願暫為都督,幫助將軍做好這些事情。”

孫策說:“您是著名士大夫,手下擁有不少兵將,且在疆場上已立大功,哪能委屈您管這些軍中瑣細事務呢?”

呂范說:“我捨棄鄉土,跟您到處奔波,並非求取妻子兒女榮華富貴,我是想經時濟世,做出一番大事業來。你我二人,譬猶同舟涉海,如一事不妥,雙方都受損失。我這也是替自己考慮,不光是為您著想。”

孫策聽了,只是笑,不說話。

呂范當即告別出來,脫掉外衣,換上騎兵將領的衣服,於提馬鞭來到孫策閣門,自稱兼任都督之職。孫策就給他兵符,讓他執掌軍中諸務。呂范加意留心,整頓綱紀。軍中肅睦,威禁人行。

孫策任命張紘為正議校尉,張昭為長史,他們二人,一人居守,一人從征,出謀劃策,言聽計從。孫策以師友之禮對待張昭。文武之事,都由張昭主理。張昭常收到北方士大夫的書信,信中,把所有的功勞都歸於他,對他大加讚美。張昭感到進退兩難。孫策知道後,卻非常高興。他說:“從前管仲治理齊國,人們開口‘仲父’,閉口‘仲父’,而齊桓公成了霸主的第一位。現在張昭賢能,人們開口、閉口,褒揚誇獎,而我能重用他,這功名還不是歸我嗎?”

不計前嫌,重用祖郎、太史慈等降將

孫策當年到曲阿募兵,好不容易才招到數百人。但被涇縣大帥祖郎襲擊,人馬散盡,本人也險些丟了性命。後來,孫策占據江東,袁術派人送給祖郎印綬,讓他聯絡山越,對付孫策。孫策率兵親往征討,在陵陽縣擒獲祖郎。祖郎惶懼,孫策安慰他說:“當年你襲擊我,刀都砍在我的馬鞍上了。如今我創軍立事,拋棄舊怨,對天下人都一樣,不但你一人。你不要害怕。”祖郎叩頭稱謝。孫策任命他為部下賊曹。

太史慈當年曾在神亭與孫策搏戰。後來,也被孫策擒獲。孫策解其束縛,拉著他的手問:“寧識神亭時邪?若卿爾時得我云何?”太史慈坦言:“末可量也 。”孫策大笑:“今日之事,當與卿共之”(《三國志·吳書·太史慈傳》)。說完,立即任命他為門下曹。回軍時,孫策命祖郎、太史慈為前導,軍中引以為榮。後來,孫策還曾派遣太史慈去安撫劉繇部下,對太史慈深信不疑。事俱在太史慈傳中。

撫視孤寡,不欺弱者

孫策孫策
孫策攻克皖城,袁術妻兒老小寄住在此,均被俘獲。孫策對他們體恤撫慰,下令不得侵擾。後來收復豫章,又收拾安排劉繇的喪事,且很好地看顧他的家屬。天下士大夫因此對孫策大加稱譽。

孫策這樣做,當然是出於建立自己的勢力範圍的需要,而且以不影響他的功業為前提。有兩件事,可以說明。

一次,會稽郡屬員魏騰違背了孫策的意旨,孫策執意要殺掉他。眾人一再勸阻,孫策只是不聽。這時,吳太夫人站在井邊對他說:“你剛剛立足江南,諸事尚在草創,尚未穩固。應該優待、禮遇賢能之人,捨棄他們的過錯,表彰他們的功勞。魏騰循例盡職,你卻要殺他,這樣一來,明天大家都會背叛你。我不忍心見你自罹禍難,還是先投井自殺了省心。”孫策大驚、頓悟,馬上放了魏騰。

有位叫高岱的名士,隱居在餘姚地方。孫策讓陸昭去請他,自己虛心等待。聽說高岱精通《左傳》,孫策也預先玩讀,想跟高岱講論一番。

有人乘機離間二人。先對孫策說:“高岱認為您英武有餘,文采不足,您跟他講《左傳》,他如果回答說不懂,便是他瞧不起您了!”孫策暗記在心。

那人又對高岱說:“孫策為人,最不喜別人超過自己。他如果問你《左傳》的事,你就說不知道,這才合他的意。如果跟他講論辯難,可就危險了!”高岱信以為真。

孫策和高岱見了面。孫策果然說起《左傳》,高岱連連回答不知道,不懂得。孫策發怒,以為高岱依恃才能,輕慢自己,把他關了起來。

聽說高岱被囚禁,他的朋友和當時好多人都在露天靜坐,請求孫策釋放他。孫策本無殺高岱之意,但登上高樓,看見幾里地遠近,坐滿了請願之人。孫策討厭高岱能得眾人之心,下令殺了他。

儘管發生了這樣的事,但我們仍認為,禮賢下士,敬重人才是孫策一生待人接物的主流。而這也確實在客觀上使江東人才濟濟,為孫權建立吳國奠定了基礎。

廣陵太守陳登駐在射陽。孫策西征黃祖,陳登暗中派遣間諜,拿著印綬給嚴白虎的餘黨,想聯合起來一起對付孫策。孫策回師,攻打陳登,軍隊暫駐丹徒,等待後繼糧草。

孫策喜歡輕裝簡從,出外遊獵。對此,虞翻不放心,早就進行過勸諫。虞翻說:“您輕出微行,搞得侍從官員來不及整頓服裝預為警備,士卒們也常以此為苦。作為一軍統帥,自己不莊重就不會有威嚴。白龍變化成魚,豫且就可以射他的眼睛;白蛇自己放縱閒行,劉邦就可以殺他。希望你稍加注意才好!”

孫策知道虞翻說得對,但仍然不能改掉這習慣。

興王伐夷,橫掃江東

孫策與其父不同,不但有其父的勇,更有謀,在政見上有遠慮,非鼠目寸光的楚霸王可比。

此時袁術在淮南稱帝。孫策果斷地斷絕了與袁術的關係,聯合曹操討伐袁術成功。建安元年,部將朱治驅走吳郡太守許貢,許貢投奔吳郡豪帥嚴白虎。孫策手下諸將主張先擊破嚴白虎。策曰:“虎等群盜,非有大志,此成禽耳。”策遂引兵東渡錢塘江,進擊會稽太守王朗,消除嚴白虎的羽翼。王朗出戰失利後拒城固守,孫策攻城不下,當晚調整布署,以空營,溝火連遍固陵南道,造成增兵強攻的假象,連夜起精銳直撲查瀆、高屯,當晚攻取,斬殺周昕,獲全部糧餉軍械,第二天回師攻孤城,王朗棄城逃往東治,直至被擒。孫策鏇即引師全殲無所依託的嚴白虎,同年派呂范擊破海西陳禹(陳登兄),得淮南地。

據《江表傳》(裴松之引注三國志吳書孫破虜討逆傳)記載,孫策認為騎都尉一職甚輕,難以掌管州郡,漢帝遣議郎王誧拜孫策為“明漢將軍”,策被詔敕,與司空曹操、衛將軍董承、益州牧劉璋等併力討袁術、劉表。可見孫策當初地位。

調虎離山,上兵伐謀

建安三年,曹操畏其善於用兵,曰:“獅兒,謂難與爭鋒。”故表孫策為討逆將軍,封吳侯。以弟女配策小弟匡,又為子曹彰娶策從兄孫賁女,以暫保無後顧之憂。

而此時孫策也抓住北方暫無威脅的戰機,連續發動對袁術殘部,劉表部的征討。在得知劉勛向上繚太守借糧不得情況後,孫策遣使卑辭厚禮,致書,請其合攻上繚,自己願為後支援。劉勛果真上當,親自率軍遠襲上繚。孫策便悄悄溯江而上。到達石城時,派遣孫賁等率領八千人進據彭澤設伏,親自襲取皖城,俘獲劉勛妻子及部曲三萬人。劉勛聞訊率軍回救,行至彭澤,遭伏擊大敗,求救黃祖。孫策趁勢全殲來援的黃祖軍,攻下夏口,迫使他退守沙羡。

取豫章郡時。太史慈已察明豫章太守華歆是個膽小怕死的人,孫策便親率大軍進逼椒丘,再派虞翻去勸說華歆,曉以利害。果然兵臨城下,華歆開城請降。

知人善任,化敵為友

孫策不僅兵法卓越,而且胸懷寬廣,識人善用,並非三國演義中描寫濫殺豪傑之人。祖郎曾襲擊募兵的孫策,差點使其喪命。後又挑動山越,共圖孫策。孫策西討祖郎禽於陵陽,即以郎為門下賊曹。擒太史慈後,即署慈為門下督。當策引軍還時,太史慈與祖郎都在前導引,均引以為榮。

劉繇在豫章病故時,留下部曲萬餘人。孫策命太史慈前往安撫,左右皆曰:“慈必北去不還”。策曰:“子義舍我,當復從誰!”餞送昌門,把腕別曰:“何時能還?”答曰:“不過六十日”。慈行,議者猶言遣之非計。策曰:“太史子義雖氣勇有膽烈,然非縱橫之人,其心秉道義,重然諾,一以意許知己,死亡不相負。諸君勿憂也。”太史慈果如期而返。此事被傳為美談。

孫策用兵如神,似飄逸蕭灑的快劍,當覺察利刃至時,已見血封喉。古人贊曰:“運籌如虎踞,決策似鷹揚。威振三江靖,名聞四海香。”

孫策之死

時孫策已盡得江東,聞曹操與袁紹相持於官渡,欲率軍渡江北襲許昌。曹軍皆驚,唯郭嘉說:“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豪雄傑,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三國志·魏書·郭嘉傳》)。後果為郭嘉言中。

真三國無雙五孫策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四月,孫策又出去打獵。他騎的是上等精駿寶馬,馳驅逐鹿,跟從的人絕對趕不上。正當他快如疾風地賓士時,突然從草叢中躍出三人,彎弓搭箭,向他射來。孫策倉猝間,不及躲避,面頰中箭。這時,後面的扈從騎兵已經趕到,將三個人殺死。

原來,孫策曾殺死吳郡太守許貢。據《江表傳》載,許貢上表給漢帝,說孫策驍勇,應該召回京師,控制使用,免生後患。此表被孫策的密探獲得,孫策便責備許貢,並下令將其絞死。許貢死後,其門客潛藏在民間,尋機為他報仇,這次終於得手。

孫策中箭,創痛甚劇。自知不久於人世,便請來張昭等人,托以後事。他說:“中國方亂,夫以吳、越之眾,三江之固,足以觀成敗。公等善相吾弟”(《三國志·吳書·孫討逆傳》)!

接著,叫來孫權,給他佩上印綬,說:“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三國志·吳書·孫討逆傳》)。

當天夜裡,孫策去世,時年二十六歲。

關於孫策之死,眾說紛紜。裴松之《三國志注》引《吳歷》記載,孫策受傷,醫生告訴他,說這傷可治,但應好好養護,一百天不能有劇烈活動。孫策拿過鏡子自照面目,對左右說:“臉成了這個樣子,還能建功立業嗎?”奮起虎威,推幾大吼,傷口都裂開了。當夜死去。《搜神記》則說孫策死於于吉為祟:孫策殺死於吉,此後,每一獨坐,都感到于吉好像就在左右,心中惱火。這次調治箭傷剛有起色,引鏡自照,又見於吉立在鏡中,回頭看,不見於吉,如是再三。孫策摔破鏡子,奮力大吼,傷口崩裂而死。
《吳歷》所記,可備一說;《搜神記》則純是小說家造作虛幻之言。

孫權稱帝後,追謚孫策為長沙桓王。

孫策英氣傑濟,猛銳冠世,覽奇取異,志陵中夏。他僅用了幾年時間,便開拓出會稽、吳郡、丹陽、豫章、廬江、廬陵六郡,招攬了大批人才,為日後東吳開國奠定了紮實的根基。確實是難得的人物。但他有時過於輕率武斷,以致英年早逝,也真讓人嘆惋。

相關書籍

三國志三國志
孫策字伯符。堅初興義兵,策將母徙居舒。與周瑜相友,收合士大夫,江、淮間人鹹向之。堅薨,還葬曲阿。已乃渡江居江都。
徐州牧陶謙深忌策。策舅吳景,時為丹楊太守,策乃載母徙曲阿,與呂范,孫河俱就景。因緣召募得數百人。興平元年,從袁術。術甚奇之,以堅部曲還策。太傅馬日磾杖節安集關東,在壽春以禮辟策,表拜懷義校尉,術大將喬蕤、張勛皆傾心敬焉。術常嘆曰:“使術有子如孫郎,死復何恨!”策騎士有罪,逃入術營,隱於內廄。策指使人就斬之,訖,詣術謝。術曰:“兵人好叛,當共疾之,何為謝也?”由是軍中益畏憚之。術初許策為九江太守,已而更用丹楊陳紀。後術欲攻徐州,從廬江太守陸康求米三萬斛。康不與,術大怒。策昔曾詣康,康不見,使主簿接之。策常銜恨。術遣策攻康,謂曰:“前錯用陳紀,每恨本意不遂。今若得康,廬江真卿有也。”策攻康,拔之。術復用其故吏劉勛為太守,策益失望。先是,劉繇為揚州刺史,州舊治壽春。

壽春,術已據之,繇乃渡江治曲阿。時吳景尚在丹楊,策從兄賁又為丹揚都尉,繇至,皆迫逐之。景、賁退舍歷陽。繇遣樊能、於麋東屯橫江津,張英屯當利口,以距術。術自用故吏琅邪惠衢為揚州刺史,更以景為督軍中郎將,與賁共將兵擊英等,連年不克。策乃說術,乞助景等平定江東。術表策為折衝校尉,行殄寇將軍,兵財千餘,騎數十匹,賓客願從者數百人。比至歷陽,眾五六千。策母先自曲阿徙於歷陽,策又徙母阜陵,渡江轉斗,所向皆破。莫敢當其鋒,而軍令整肅,百姓懷之。

策為人,美姿顏,好笑語,性闊達聽受,善於用人。是以士民見者,莫不盡心,樂為致死。劉繇棄軍遁逃,諸郡守皆捐城郭奔走。吳人嚴白虎等眾各萬餘人,處處屯聚。吳景等欲先擊破虎等,乃至會稽。策曰:“虎等群盜,非有大志,此成禽耳。”遂引兵渡浙江,據會稽,屠東冶,乃攻破虎等。盡更置長吏,策自領會稽太守,復以吳景為丹楊太守,以孫賁豫章太守,分豫章為廬陵郡,以賁弟輔為廬陵太守,丹揚朱治為吳郡太守。彭城張昭、廣陵張紘、秦松、陳端等,為謀主。

時袁術僭號,策以書責而絕之。曹公表策為討逆將軍,封為吳侯。後術死,長史楊弘、大將張勛等將其眾欲就策,廬江太守劉勛要擊,悉虜之,收其珍寶以歸。策聞之,偽與勛好盟。勛新得術眾,時豫章上繚宗民萬餘家在江東。策勸勛攻取之。勛既行,策輕軍晨夜襲拔廬江,勛眾盡降,勛獨與麾下數百人自歸曹公。是時袁紹方強,而策並江東,曹公力未能逞,且欲撫之。乃以弟女配策小弟匡,又為子章取賁女,皆禮辟策弟權、翊,又命揚州刺史嚴象舉權茂才。

建安五年,曹公與袁紹相拒於安渡,策陰欲襲許。迎漢帝,密治兵,部署諸將。未發,會為故吳郡太守許貢客所殺。先是,策殺貢,貢小子與客亡匿江邊。策單騎出,卒與客遇,客擊傷策。創甚,請張昭等謂曰:“中國方亂,夫以吳、越之眾,三江之固,足以觀成敗。公等善相吾弟!”呼權佩以印綬,謂曰:“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至夜卒,時年二十六。

權稱尊號,追謚策曰長沙桓王,封子紹為吳侯,後改封上虞侯。紹卒,子奉嗣。孫皓時,訛言謂奉當立,誅死。

評曰:“孫堅勇摯剛毅,孤微發跡,導溫戮卓,山陵杜塞,有忠壯之烈。策英氣傑濟,猛銳冠世,覽奇取異,志陵中夏。然皆輕佻果躁,隕身致敗。且割據江東,策之基兆也。而權尊祟未至,子止侯爵,於義儉矣。

贊詩

《三國演義》詩句之孫策

獨戰東南地,人稱小霸王

運籌如虎踞,決策似鷹揚。

威鎮三江靖,名聞四海香。

臨終遺大事,專意屬周郎。

東吳五賢絕句之孫策

人贊小霸王,年少卻輕狂。

雖能斬仙道,未得平四方。

影視形象

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孫策(濮存昕飾)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孫策(濮存昕飾)
1994年《三國演義》:濮存昕飾演孫策;

影視劇中的孫策形象(28張)1996年《三國英雄傳之關公》:衛子云飾演孫策;

2010年《三國》:沙溢飾演孫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