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品驂

孫品驂(1877~1950),原名萬星,改名萬騬,安徽省肥東縣白龍鄉褚大莊人。曾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五任師長。解放前夕,他回原籍鄉村定居,1950 年病逝。

摘要

孫品驂(1877~1950),原名萬星,改名萬騬,安徽省肥東縣白龍鄉褚大莊人。曾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五任師長。

加入同盟會

孫品驂父海山,清鹹豐年間任曾國藩湘軍的十三營統領。孫品驂幼年喪父,由母蔡氏撫養,11 歲入塾讀書,聰穎非凡。清光緒三十年(1904 年)去蕪湖進入安徽公學讀書,受到反清思潮的薰陶,逐漸樹立了推翻帝制的志向。次年,合肥人吳暘谷奉命由日本回國組織同盟會安徽支部,孫品驂帶頭加入同盟會。光緒三十三年,孫品驂與周世平、吳伯奎等創辦了城南國小堂,利用從事教育的身分,宣傳反清思想,聯絡有志青年,使革命勢力日益擴展。

任革命北伐軍駐廬總司令

辛亥武昌起義勝利後,當時正在滬的孫品驂受同盟會國內總部派遣,趕回合肥與合肥分會會長李誠安密謀武裝起義,決定由李誠安去滬向籌辦餉械的范鴻仙要武器。孫品驂領導合肥起義的組織發動工作。他與王兼之、殷羲樵、王和甫等人秘密籌劃,派人到西鄉各圩戶商借槍枝,策動自衛隊歸順,號召在南京、蕪湖、安慶等地讀書的合肥籍學生回鄉參加起義。大批革命黨人陸續進城,有的還帶上烈性炸彈。合肥地區的革命形勢迅速發展,清廷駐肥官兵陷入困境。四品京卿、憲政自治會總辦、合肥縣商會會長李國松和廬州府知府、滿人穆特恩先後逃出合肥,而合肥縣知縣李維源、合肥巡防一營管帶季光恩在革命黨人感召下,表示贊成革命。孫品驂與其同仁用和平鬥爭策略,將合肥城內革命障礙排除,於宣統三年(1911 年)十一月九日在城內大書院召開民眾大會,宣布成立廬州軍政分府,會上公舉孫品驂為革命北伐軍駐廬總司令。同月十二日,江蘇聯軍總司令徐國卿任命孫品驂為廬州軍政分府司令。軍政分府為了維護革命新秩序,鎮壓了趁火打劫的一夥歹徒,使廬州光復後盜賊不興,社會秩序井然,各界稱頌孫品驂堪當重任。接著,孫品驂委派方綍言、李性存、李新齋、季九仙等人,分頭率兵進取廬江、舒城、巢縣、和縣、含山,並相繼建立政權。

回響“二次革命”

民國元年(1912 年)1 月,安徽都督孫毓筠為使軍政統一,決定撤銷各地軍政分府。孫品驂心懷大局,率先通電回響,表示願意交出一切權力,解甲歸田。廬州軍政分府取消後,孫品驂所領導的合肥革命軍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十五師,由孫品驂任師長,下轄2 旅4 團,擁有槍枝3000、大炮4 門、戰馬百匹。同年2 月,孫品驂奉命率師移駐蕪湖,扼守長江,屏障金陵。10 月間,孫中山巡視蕪湖,孫品驂主持了迎送。
民國2 年春,安徽迫於財政支絀,實行裁軍,孫品驂在十五師縮編為安徽陸軍第二旅後,即辭職回肥閒居。同年夏,由於袁世凱的反革命面目暴露無遺,孫中山發動“二次革命”,興師討袁,孫品驂又集合合肥各路軍隊,開赴皖北,與倪嗣沖軍展開激戰,重創倪軍。討袁失敗後,孫品驂被迫去滬暫住。孫中山逝世後,他看不慣蔣介石的專橫跋扈,決計不與當局合作,一直在蕪湖閒居。解放前夕,他回原籍鄉村定居,1950 年病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