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文子儉德

作者簡介

季文子(?—前568年),即季孫行父。春秋時期魯國的正卿,前601年—前568年執政。姬姓,季氏,諡文,史稱“季文子”。季孫行父之“孫”為尊稱,“季孫”並不是氏稱,“季孫某”僅限於對宗
主的稱謂,宗族一般成員只能稱“季某”。故季孫行父為季氏,而非季孫氏。其祖父是魯桓公之子友,公子友按照排行稱“季友”,季友輔佐魯僖公執政多年,謚成,史稱“成季”。成季有子無佚,無佚生行父。季孫行父為人謹小慎微,克儉持家,執掌魯國朝政三十多年,厲行節儉,開一代儉樸風氣;開初稅畝,促進魯國的改革發展。

原文

季文子(1)相宣、成(2),無衣帛之妾(3),無食粟之馬。仲孫它(4)諫曰:“子為魯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馬不食粟,人其以子為愛,且不華國乎!”文子曰:“吾亦願之。然吾觀國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惡者猶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惡,而我美妾與馬,無乃非相人者乎?且吾聞以德榮為國華,不聞以妾與馬。”文子以告孟獻子,獻子囚之七日。自是,子服之妾衣不過七升之布(5),馬餼不過稂莠。文子聞之曰:“過而能改者,民之上也。”使為上大夫。
注釋:
1妾:指婢女。 
2仲孫它:就是子服它,孟獻子的兒子。 
3升:古代布八十縷為一升。七升之布,即很粗的布。 
4季文子相宣、成:季文子,魯國大夫。相,輔佐。宣、成,指魯宣公魯成公。 
5仲孫它:孟獻子的兒子。 
6上卿:古代最高的官銜。 
7共:都。 
8愛:吝嗇。 
9華國:使國家有光彩。 
10粗:粗劣。 
11惡:破舊。 
12美與馬:讓妻子穿得漂亮,讓馬吃得好。美,使動用法。 
13無乃非相人者乎:恐怕不像輔佐國君的人了。 
14德榮:美德。 
15國華:國家的光彩
16孟獻子:指仲孫它的父親。 
17子服:仲孫它又名子服。 
18七升之布:一升是80縷,七升之布指極粗的布。 
19餼:飼料。 
20稂莠:雜草。 
21民之上:在普通人之上。

翻譯

季文子任魯宣公、成公的國相,但家中沒有穿絲綢衣服的妾,廄中沒有餵糧食的馬。仲孫它規勸季文子說:“你是魯國的上卿,做過兩世君王的國相,你的妾不穿絲綢,馬不吃糧食,人家可能會以為你吝嗇,而且也不給國家帶來光彩!”文子說:“我也希望妾穿絲綢,馬吃糧食。然而,我看到老百姓,他們的父兄吃得粗穿得差的還很多,我因此不敢那樣做。別人的父兄吃得粗穿得差,而我卻給妾和馬那么好的待遇,恐怕這就不是國相該做的事!況且我聽說可用德行榮譽給國家增添光彩的,沒有聽說能用妾和馬來給國家增添光彩的。”季文子把這件事告訴孟獻子,獻子將兒子關了七天。從此以後,子服它的妾穿的都是粗劣的布衣,餵馬的飼料都不過是雜草。季文子知道這件事後,說:“犯了錯誤能及時改正的人,就是人上人了。”於是讓子服它做了上大夫。

喻意

告訴人們為人做事都要節約、節儉,不要鋪張浪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