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儒學

孔孟儒學

儒家思想自產生以來的兩千多年中,占據了中國傳統社會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可以說,要認識中國、了解中國,必須要了解儒學文化。《孔孟儒學》立足於孔孟儒學研究的學術前沿,運用多學科的方法,從時代背景、思想淵源等方面,對孔孟儒學作了思想史意義上的全面深入考察。

基本信息

圖書目錄

一 孔孟儒學產生的時代

(一)大變革的時代

(二)戰火綿延

(三)社會矛盾加劇

(四)禮崩樂壞

(五)文化下移和文化繁榮

(六)觀念變革

二 孔子和孟子的生平

(一)“長人”孔子

(二)“好辯”的孟子

三 儒與儒家

(一)儒家溯源

(二)“儒”之尋蹤

(三)“儒分為八”

(四)走向“顯學”

(五)“獨尊儒術”

四 孔孟儒學的出現

(一)孔、孟分說的歷史

(二)孔貴孟輕的史實

(三)“亞聖”的浮現

(四)孔孟儒學的出現

(五)為什麼會連稱“孔孟”

五 孔盂仁學

(一)“仁者愛人”

(二)“仁也者,人也”

六 孔孟誠信思想

(一)孔子“無信不立”的誠信觀

(二)孟子“朋友有信”的誠信主張

(三)孔孟誠信思想的幾個問題

七 孔孟民生思想

(一)孔子“百姓足”的富民主張

(二)孟子“制民恆產”的民生關懷

(三)孔孟民生思想的歷史意義

八 孔孟的財富觀

(一)孔子“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財富倫理.

(二)孟子“民非水火不生活”的財富思想

九 孔孟的朋友倫理思想

(一)“朋友”概念的歷史久遠

(二)孔子“友以輔仁”的交友觀

(三)孟子“朋友責善”的交友主張

(四)孔孟朋友倫理思想的歷史影響

十 孔盂的境遇倫理思想

(一)“匏瓜”與“恆產”

(二)環境與道德

(三)儒家境遇倫理思想的歷史餘響

十一 孔孟的憂患思想

(一)孔子“忱道”

(二)孟子焦慮於“殺人盈野

十二 孔孟的批判精神

(一)孔子的“不可忍”

(二)孟子的“好辯”

十三 孔孟哲學的有為精神

(一)孔子的“人能弘道”論

(二)孟子的“強恕而行”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