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上頜骨骨髓炎

嬰幼兒上頜骨骨髓炎

嬰幼兒上頜骨骨髓炎多見於新生兒及3歲內的幼兒感染主要來自血源性、外傷性及接觸性,而非牙源性化膿性感染較少見。嬰幼兒的上頜骨血運豐富,血管分支細血流緩慢,細菌易於停留。各種致病因素作用下細菌侵入上頜骨骨髓腔內滋生繁殖,當機體抵抗力下降時則引起化膿性炎症。

基本信息

疾病概述

嬰幼兒上頜骨骨髓炎嬰幼兒上頜骨骨髓炎
幼兒上頜骨骨髓炎多見於新生兒及3歲內的幼兒,感染主要來自血源性、外傷性及接觸性。臨床症狀:急性期發病急,先有全身毒血症或敗血症體徵。患兒有高燒、寒戰,哭鬧不安,不願進食,繼之嗜睡,皮膚出現皮疹,白細胞增高等中毒症狀。發生骨髓炎後,患側面頰眶周組織紅腫,上下眼瞼腫脹,結膜充血水腫。感染波及眶內時眼球突出,動度受限,有時自眼內眥或眶下區皮膚穿破流膿。繼之口內前庭溝及硬齶黏膜出現紅腫,可穿破流膿,有時鼻腔內有膿性分泌物流出。慢性期乃局部膿腫穿破或切開引流後,全身及局部症狀逐漸減輕,遺留長期不癒合的瘺管,探查瘺管可觸及粗澀骨面或感染的牙 診斷:主要靠病史、臨床表現及局部檢查,而X線片幫助不大。輔助檢驗:血常規,膿液塗片或細菌培養,X線片因骨質重疊、牙胚充滿其內、不易發現骨質破壞區,幫助不大。 治療:急性期應以全身抗感染及支持療法為主。出現膿腫,應立即進行切開引流術。慢性期應注意沖洗瘺道,保持引流通暢。

誘發原因

嬰幼兒上頜骨骨髓炎嬰幼兒上頜骨骨髓炎
嬰幼兒的上頜骨血運豐富,血管分支細,血流緩慢,細菌易於停留。化膿菌特別是金黃色葡萄球菌臍帶感染敗血症)、黏膜創傷(人工餵養奶嘴創傷、拔除“馬牙”、清洗口腔等)及皮膚癤腫等侵入上頜骨骨髓腔內滋生繁殖,當機體抵抗力下降時則引起化膿性炎症。

嬰幼兒上頜骨骨髓炎多發生在出生後3個月以內尤其以新生兒多見其感染主要有以下途徑:

(1)血行性感染:新生兒上頜骨皮質薄,骨髓豐富,血液循環旺盛,身體任何部位的感染,如臍帶或皮膚感染,母體產道、破損之乳頭或醫源性感染等,細菌都可以經血液循環引起上頜骨感染。

(2)局部感染:新生兒上頜骨發育尚未完全,外形扁而寬,內有兩列牙胚分娩時損傷牙槽黏膜,產道細菌可以經損傷處進入上頜骨引起感染。另外,在用小匙、奶瓶餵養時,損傷口腔黏膜或牙胚;或患乳腺炎的母親繼續哺乳,感染均可直接擴散至上頜骨而形成骨髓炎。

(3)鼻源性感染:嬰幼兒上頜竇小,竇口相對寬大,因上呼吸道感染或其它傳染病引起的急性鼻炎鼻竇炎可以擴散到上頜骨,導致上頜骨骨髓炎。引起上頜骨骨髓炎的致病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最為多見也可以是鏈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感染

臨床表現

嬰幼兒上頜骨骨髓炎症狀
主要靠病史、臨床表現及局部檢查,而X線片幫助不大,有時需與腫瘤和眶周蜂窩織炎相鑑別。

嬰幼兒上頜骨骨髓炎起病急發展快症狀重其主要臨床表現為:

(1)全身症狀:高熱畏寒,體溫可高達40℃以上,患兒不欲飲食,煩躁哭鬧,夜臥不安,嚴重時可出現抽搐、昏迷等症。

(2)檢查所見:患側鼻腔黏膜腫脹,有粘膿性或膿性分泌物,間或有血性分泌物,少數患兒可有嚴重的呼吸困難。患兒一側面頰部、硬齶或牙槽處紅腫,伴有眼瞼腫脹、結膜水腫,或有眼球突出、移位、眼肌麻痹等。2~3日後齒齦、硬齶、下瞼和內外眥部可以形成膿腫,有的可發展成為眼眶蜂窩織炎、眶內膿腫或顴部膿腫,以後膿腫自行破潰,形成瘺管

(3)多數病例在引流排膿後體溫正常、症狀緩解,瘺管可以癒合,也有繼續發展,上頜骨有死骨形成,牙胚也隨之壞死脫落,終於形成持續性瘺管或口、齶變形。

(4)X線拍片對本病的早期診斷價值不大,晚期可顯示上頜骨骨質疏鬆、破壞及死骨形成等。

併發症

嬰幼兒上頜骨骨髓炎病情危重,發展較快,若診斷和治療延誤,可出現多種併發症,甚至死亡。常見的併發症有:眶內感染、膿毒敗血症支氣管肺炎、肺膿腫、鼻內感染、心包炎胸膜炎,有的可並發腦膜炎、腦膿腫、海綿竇膿性血栓及失明,或顏面發育不對稱、缺牙、下瞼外翻、牙齒排列不齊等。個別患兒可因敗血症、支氣管肺炎、腦膜炎或腦膿腫而死亡。

症狀體徵

嬰幼兒上頜骨骨髓炎嬰幼兒上頜骨骨髓炎
1、全身症狀 發病急,發展快。表現為突發高熱(可這40℃以上),伴寒顫、煩躁不安(哭鬧不止),進而可出現抽搐或嗜睡、昏迷等全身中毒症狀。部分患兒可伴有消化不良或腹瀉。

2、局部症狀 鼻塞,粘膿性或膿性鼻涕,甚有血涕;患側內眥內下方和鼻旁皮膚軟組織紅腫,並漸波及下瞼、面頰和上瞼;結膜水腫,眼裂縮小;患側牙齦和硬齶紅腫。如未及時診治,則進而形成膿腫,膿腫破裂形成瘺管。多數病例在引流排膿後,症狀緩解,體溫逐漸降至正常,瘺管可自行癒合。有死骨形成或牙胚壞死者,可由瘺管或經鼻腔排出。在死骨排淨前,瘺管常不癒合而轉為慢性。後者常遷延數月甚至數年,且極易反覆急性發作。

診斷檢查

1、體格檢查:患兒一側面頰部、硬齶或牙槽處紅腫,伴有眼瞼腫脹、結膜水腫,或有眼球突出、移位、眼肌麻痹等。2~3日後齒齦、硬齶、下瞼和內外眥部可以形成膿腫,有的可發展成為眼眶蜂窩織炎眶內膿腫或顴部膿腫,以後膿腫自行破潰,形成瘺管。

2、血常規。

3、膿液塗片或細菌培養。

治療方案

嬰幼兒上頜骨骨髓炎嬰幼兒上頜骨骨髓炎
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極為重要。

1、抗生素治療:本病因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故應首選青黴素類和頭孢菌素類抗生素。臨床症狀完全消退後仍須繼續用藥1周,過早停藥易致復發。應不用或慎用氯黴素氨基糖甙類抗生素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以免對骨髓造血系統、胃腸和位聽神經造成損害。

2、局部治療:早期可用熱敷、理療,保持鼻腔和口腔清潔,鼻腔內用滴鼻藥以保持通氣和引流。如在下瞼或內、外眥部形成膿腫,應及時穿刺抽膿;如在牙齦或硬齶處形成膿腫,則應在頰齦處或硬齶處切開引流,但忌搔亂,以免損傷牙胚和過多骨質而致日後遺留畸形。經切開處用稀釋抗生素溶液行局部沖洗,每日1—2次。

3、支持治療:維持水電解質平衡、補充大量多種維生素和加強營養甚為重要。中毒症狀嚴重者應給予類固醇激素。貧血者可小量多次輸血或輸血漿。呼吸困難者應及時吸氧。

4、處理死骨和瘺管:瘺管經久不愈應考慮有死骨形成,X線檢查有助於診斷。明確有死骨形成者應行手術摘除死骨,此舉可望瘺管癒合。

5、其他:遺留牙排列不齊或頜面部畸形者應待日後整形矯治。

預防措施

1、分娩時避免損傷牙槽黏膜,防止產道細菌可以經損傷處進入上頜骨引起感染

2、在用小匙、奶瓶餵養時,要小心謹慎,以防損傷口腔黏膜或牙胚

3、患乳腺炎的母親要停止繼續哺乳,減少感染直接擴散至上頜骨而形成骨髓炎的可能

4、保證嬰兒的營養供應,提高身體抵抗力,減少受感染的風險

安全提示

1、嬰幼兒上頜骨骨髓炎大多起病急、病情重、發展快及合併症多,所以要及時治療,最大限度地避免合併症,並及時清除致病因素,預防感染

2、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極為重要。

3、留牙排列不齊或頜面部畸形者應待日後整形矯治。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