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桐斌故居

姚桐斌故居

姚桐斌故居於2002年10月被江蘇省確認為同意修復的省級文保單位。故居坐落在有著悠久歷史的黃土塘老街東段,建於民國36年(1947),

基本信息

簡介

姚桐斌故居,國務院第五批頒布的錫北地區唯一一個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圖)姚桐斌故居姚桐斌故居

姚桐斌故居於2002年10月被江蘇省確認為同意修復的省級文保單位。故居坐落在有著悠久歷史的黃土塘老街東段,建於民國36年(1947),是典型簡約的民國時期建築,坐北朝南,三間二進。第一進是沿街五柱式平屋。第二進為花窗門木結構二層樓房,中間有個花木庭院。故居沿街大門上方懸掛有原中央軍委副主席遲浩田上將題寫的“姚桐斌故居”紅木匾額。前廳為姚桐斌生平事跡陳列室,正中是無錫籍雕塑大師錢紹武塑制的姚桐斌半身銅像,四周陳列櫃中布有姚桐斌生平的珍貴資料圖片100多幅及部分實物樣品,可供來訪者系統地了解姚桐斌的光輝一生。

現狀

(圖)姚桐斌故居姚桐斌故居

中間院落花木扶疏,西北角的一側尚有一口年代久遠的石欄井,東北側植有一棵高大的桂花樹,綠蔭婆娑,據說已有100多年樹齡,每年金秋桂花盛開,芬香濃郁,旁邊還種有臘梅花、天竹等花卉。兩邊院牆上鑲嵌有江澤民、李鵬、聶榮臻、張愛萍、宋任窮、薄一波、劉華清、宋健、鄒家華、錢學森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中央軍委和其他各部委領導人,還有許多著名科學家的花崗岩碑刻題詞。這些題詞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對姚桐斌光輝一生的高度評價。

第二進為二層樓房,門口花窗落地門上方懸掛有紅木雕刻的“耕讀世家”4個字,通過樓下東間靠北的木樓梯到樓上是姚桐斌的臥室,室內尚保存著具有民國時代特色的床、櫥、鏡台等家具。樓下底層是三間聯通式客廳,正中高懸姚氏“三樂堂”的匾額,中間掛著一幅酣墨淋漓而精緻的《墨龍取水圖》中堂,兩側掛的是以朱柏盧先生治家格言中的名句“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為內容的一副對聯,四周靠牆擺放的玻璃櫃中陳列有姚桐斌生前用過的一些文化用品、生活用品和部分文書檔案,牆上掛著姚桐斌在國外工作和生活的資料圖片以及他與家人合影的放大照片。

姚桐斌故居自2002年10月開始動工修葺,至2005年9月修復開放,現已成為無錫市錫山區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

(圖)姚桐斌故居姚桐斌故居

姚桐斌故居始建於1947年,現保存完好,2002年被命名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在神五、神六飛天夢圓之際,為更好地紀念為航天事業做出傑出貢獻的一代功勳,錫山區投入170餘萬元對姚桐斌故居進行修繕,並收集有價值的資料和實物,建姚桐斌生平事跡陳列室,供後人瞻仰。

位於錫山區東港鎮黃土塘村是我國“二彈一星”元勛——姚桐斌的故鄉。近日,整潔一新的姚桐斌故居迎來了近百名科普愛好者。這是無錫市在“全國科普日”活動期間,市科協舉辦的“科普一日游”活動。

據了解,錫山區的姚桐斌故居被列為“科普一日游”的活動景點。姚桐斌是我國航天材料工藝奠基者,1947年赴英國留學,1951年獲博士學位,1954年赴聯邦德國亞亨工業大學冶金系鑄造研究室任研究員兼教授助理。1957年回國後,歷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材料研究室研究員、主任,材料研究所所長。他曾說,“我回來不是為了名譽和地位,而是為了將學到的知識貢獻給國家建設。我願意和大家一起為我國火箭上天貢獻力量。”

姚桐斌故居被列為“科普一日游”的活動景點,將對提高黃土塘老街的知名度,吸引廣大民眾走進科普基地、走進新農村起到良好的導向作用。

對外開放

2005年11月12日上午,位於錫山區東港鎮黃土塘的省級文保單位,我國“兩彈一星”元勛姚桐斌故居,經修復後作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正式對外開放。

姚桐斌是我國航天材料工藝的奠基人,1922年黃土塘出生,1946年考取公費留學,1956年在國外加入中國共產黨,1957年回國參與“兩彈一星”的研究和建設,成為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材料研究所第一任所長。他主持開展的研究課題達500多項,對火箭的製造起到了指導性作用。1968年不幸犧牲,年僅46歲。1978年被追認為烈士,1999年授予“兩彈一星”勳章。

姚桐斌故居2002年被命名為省級文保單位,東港鎮政府投入170多萬元進行了修繕,並建了姚桐斌生平事跡陳列室。

12日,姚桐斌的夫人彭潔清教授,以及他的親屬和生前好友都從全國各地趕來參加了開放儀式。市委副書記周解清在講話中說,姚桐斌是我國科學家的傑出代表,也是家鄉人民的驕傲,現在他的故居作為一個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對外開放,將在培養廣大青少年從國小科學,長大報效祖國的愛國主義精神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

姚桐斌原工作單位和領導,以及市領導王立人、麻建國也參加了開放儀式。

上午,周解清等錫山市領導還前往張涇參觀了市級文保單位、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新四軍六師師部遺址

姚桐斌簡介

(圖)姚桐斌姚桐斌

新型金屬材料專家。1922年10月22日生,無錫黃土塘人。1933年考入無錫縣立初級中學學習,1938年進上海私立成康中學、錫北懷仁中學,後轉至私立江南中學高中部學習。不久去江西吉安,入國立第十三中學讀書。1941年以江西省考生總分第一的成績被保送入貴州平越唐山交通大學工學院礦冶系。1945年大學畢業,因成績第一被推選加入美國斐陶斐勵學會。後進國民政府經濟部礦冶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1947年公費到英國伯明罕大學留學,獲冶金博士學位。1949年,他加入留英同學組成的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英國分會,任常委,後又參加中國留英學生總會,任常務幹事、主席,積極為新中國的事業開展活動。1953年到西德,在亞享工業大學鑄造教研室任助教。

1956年9月在中國駐外使館加入中國共產黨。1957年冬回國。1958年起,歷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七室主任、六所所長。1965年調第七機械工業部第一研究院,歷任七0三所黨委常委、所長等職。在國防科研工作中,他與技術人員一道攻克了多項重大技術難關,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封鎖,成功地主持了新型金屬材料的研製工作,為我國火箭和衛星製造提供了材料保證。1968年6月8日,不幸遇害,年僅46歲。

1978年3月,經中共中央批准,追認他為烈士。1999年9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在北京隆重舉行授獎大會,表彰為研製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著名科學家。姚桐斌名列其中,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以表彰他為祖國的國防科研事業所做出的卓越貢獻。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