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光散

通光散

通光散別名:奶漿藤、烏骨藤、黃木香、下奶藤、大苦藤、地甘草、扁藤、癩藤子、白暗消、通關散、野泡通。為蘿藦科植物通關藤的藤、根或葉。生於海拔2000m以下的疏林中。主治:清熱解毒;止咳平喘;通利濕通乳;搞癌。主咽喉腫痛;肺熱咳喘;濕熱黃疸;小便不利;乳汁不通;瘡癤;癌腫。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通光散通光散
出處:出自《雲南中草藥》

拼音名:TōnɡGuānɡSàn

英文名:TenaciousCondorvineStem,TenaciousCondorvine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arsdeniatenacissima(Roxb.)WightetArn.[AschepiastenacissimaRoxb]

採收和儲藏:莖秋、採集。颳去栓皮,切片曬乾。根、葉全年可采。

資源分布:分布雲南貴州等地。

性味:味苦;性微寒

歸經:肺;肝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研末。外用:鮮葉適量,搗敷

原形態

堅韌木質藤本,長達6m。全株具乳汁;莖下部圓柱形,上部扁圓簡形,綠色;枝密被黃色柔毛。葉對生;葉柄長6cm;葉片心形或寬卵形,長8-18cm,寬5-10cm,先端急尖,基部深心形,兩面均被茸毛。傘形狀聚傘花序腋生,長5-15cm;花萼5裂,裂片長圓形,內面基部有腺體;花冠黃紫色,裂片5,向右覆蓋,外面被疏柔毛,內面中部以下具5行縱列柔毛;副花冠裂片5,短於花葯,基部有距;花粉塊每室1個,長圓形,直立,著粉腺三角形;柱頭圓錐狀。蓇葖果長披針形,長達8cm,直徑約1cm,外果皮密被柔毛。種子先端具白色絹質種毛。花期6月,果期11月。

科屬介紹

蘿藦科(Asclepiadaceae)

通光散蘿藦科

龍膽目(Gentianales)的一科,280餘屬,約2000種熱帶草本或灌木狀攀緣植物,稀灌木或喬木。多具乳汁,花瓣5枚,合生。雙蓇葖果,種子通常成簇,具毛、易被風從果中吹出傳播。花葯和柱頭連合成合蕊柱。花粉粒集合成花粉塊,每兩個花粉塊以來自柱頭的軛狀結構相連,蟲媒傳粉。一些種能育性低,植株雖然多花,但結果極少。

該科大多數為藥用植物,如牛角瓜屬,馬利筋屬,鯽魚藤屬釘頭果屬,鵝絨藤屬,匙羹藤屬蘿藦屬牛奶菜屬,娃兒藤屬等。這些藥用植物含有多種生物鹼或苷類。白前白薇常作藥用。此外,尚有許多種類的花及肉質枝葉甚為美麗多姿,如球蘭屬,馬利筋屬,豹皮花屬夜來香屬蜂出巢屬,眼樹蓮屬,醉魂藤屬等,為觀賞植物,在世界熱帶庭園綠化中占有一定的位置。

蘿藦科與夾竹桃科特別是與夾竹桃亞科親緣關係最密切。根據花粉器的類型,大多數人主張將本科分為3亞科,即槓柳亞科、鯽魚藤亞科和馬利筋亞科。又以花粉塊的位置和方向、花絲離合等特徵分為8個族。

中國蘿藦科的主要代表種有:①槓柳。東北、華北、華東、西北等地常見。落葉蔓性灌木。葉卵狀披針形。聚傘花序腋生;夏季開紫紅色花,花冠筒短,裂片反折,內面被長柔毛,外面無毛,副花冠環狀,10裂,雄蕊著生於副花冠內面;花粉器匙形,四合花粉藏於載粉器內,粘盤粘連在柱頭上。蓇葖果2,圓柱狀。根皮、莖皮藥用,稱北五加皮。②白薇。常見於東北、華中、華北及華南等地。前蘇聯、日本和朝鮮也有。直立多年生草本;根須狀,有香氣。葉卵形或長卵形,被絨毛。聚傘花序傘形狀,生於莖的周圍,夏秋季開深紫色的花,花冠輻狀;副花冠裂片盾狀;花粉塊下垂。蓇葖果常單生,紡錘形。根和根莖為中藥白薇之一。③蘿藦。盛產長江以北各省,日本、朝鮮前蘇聯也有。多年生草質藤本;葉卵狀心形。總狀式聚傘花序腋生或腋外生;夏秋季開白色花,花冠近輻狀,有淡紫色斑紋,裂片披針形,頂端反折;副花冠杯狀,生於合蕊冠上,裂片兜狀;雄蕊粘生成圓錐狀;花粉塊下垂;柱頭伸長成喙。蓇葖果叉生,紡錘形。全草供藥用。果通稱婆婆針線包。

化學成份

莖含數種孕烷酯類成分:11α-O-巴豆醯-12β-O-乙醯通關藤甙元(11α-O-tigloyl-12β-O-acetyltenacigenin)B,11α-O-苯甲醯-12β-O-乙醯通著藤甙元(11α-O-benzoyl-12β-Oacetyltd-nacigenin)B,11α-O-2-甲基丁醯通關藤甙元(11α-O-2methylbutyryl-12β-O-acetyltenacigenin)B,11α-O-2-甲基丁醯-12β-O-巴豆醯通關藤甙元(11α-O-2-methylbutyryl-12β-O-tigloyl-tenacigenin)B,11α-O-2-甲基丁醯-12β-O-苯甲醯通關藤甙元(11α-O-2-methybutyry-12β-O-benaoyltenacigenin)B和11α,12β-O,O-二巴豆醯-17β-通關藤甙元(11α,12β-O,O-ditigloyl-17β-tenaci-genin)B[1],通關肛門甙(tenacissoside)A、B、C、D、E[2],通病關藤甙元甲、乙、丙(tenacigeninA、B、C),通關素(tenacissigenin)[3,4]。種子含西索甙元(cissogenin)[5],通關甙元(tenasogenin)[6]

藥理作用

通光散通光散
1.對呼吸系統的作用:豚鼠腹腔注射從通關藤莖中分離出的苦味國體酯甙(總甙,簡稱通光散甙)100mg/kg,有一定平喘作用(組織胺噴霧引喘法)。家兔靜脈注射60mg/kg,能對抗組織膠1倍致死量,但在豚鼠則不能對抗組織胺的致死量。離體豚鼠支氣管灌流試驗表明,能使組織胺引起的氣管痙攣鬆弛,亦能減弱組織胺引起的豚鼠離體腸管收縮。本品並無鎮咳(小鼠氨水引咳法)及祛痰(麻醉犬)作用。

2.其他作用:麻醉犬靜脈注射通光散甙有短暫、輕度的降壓作用,無快速耐受現象,其降壓似與中樞無關,離體兔耳血管灌流試驗表明,它能直接擴張血管。離體兔心灌流試驗表明無冠脈擴張作用。家兔靜脈注射後,從心電圖觀察對心肌無損害。1%通光散甙在試管內抗菌作用較差,除對綠膿桿菌有一定作用外,對其他許多致病菌皆無效。小鼠灌胃,用至1500mg/kg,未見中毒和死亡。小鼠靜脈注射的半數致死量為247±28.61mg/kg。苦味甾體酯甙100-150mg/kg腹腔注射,能預防因噴霧組胺引起的支氣管痙攣,對其有一定平喘作用;離體豚鼠支氣管灌流,對痙攣狀態的支氣管有解痙作用;離體兔耳血管灌注有直接血管擴張作用;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數致死量為274mg/kg。

各家論述

1.《雲南中草藥選》:消炎,止咳,平喘,抗癌。治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各種癌症風濕,跌打,骨折,眼底疾患,胃病。

2.《雲南思茅中草藥選》:清熱解毒,消炎止痛。治咽喉炎,胃腸積熱,肺炎,扁桃體炎,膀胱炎

3.《貴州藥植目錄》:活血生肌,催乳,止咳。治咳漱,跌打,筋斷骨折,乳少。

附方

①治喉頭炎,口腔潰爛:大苦藤泡水服。(《雲南思茅中草藥選》)

②治腸胃炎,胃痛,黃疸型肝炎:扁藤根莖一兩。水煎服。(《紅河中草藥》)

③治疔瘡腫毒:通光散鮮葉適量。搗爛外敷。(《雲南經濟植物》)

④治各種癌症:通光散一兩至一兩五錢,白鬍椒十粒。煎服。(《雲南中草藥選》)

鑑別

通光散通光散
顯微鑑別:幼莖橫切面:木栓細胞15-30列,皮層外側散有黃色石細胞群和黃白色纖維束,兩者相間斷續排列近環狀,內側石細胞群斷續成環。維管束雙韌型。韌皮部較窄。形成層明顯。木質部導管多單個散在,直徑可達300μm以上,初生木質部導管徑向排列。皮層,髓部有類圓形乳管散在。本品薄壁細胞含澱粉粒草酸鈣簇晶

粉末特徵:淡黃色1石細胞單個或成群,黃色,我邊形、類四方形類圓形、橢圓形,直徑40-100μm,壁厚5-35μm,胞腔較窄,孔溝明顯。2皮層纖維單個或成束,直徑12-24μm,壁較厚,胞腔較窄,斷頭參差不齊。3木纖維淡黃色,單個或成束,直徑12-35μm,壁木化,紋孔明顯。4乳法管直徑40-60μm,內含淡黃色乳法塊。5草酸鈣簇晶直徑12-35μm。6澱粉粒單粒類圓形、卵圓形、盔帽形,直徑2-8μm,臍點點狀、裂縫狀;復粒由2-6個分組成。7個緣紋孔及網紋導管直徑30-300μm,此外有木栓細胞。

化學鑑定:(1)取本品粗粉5g,加乙醇適量回流提取1h,濾過。濾液濃縮至浸膏狀,加少量2%鹽酸捏溶,濾過。濾液滴加改良碘化鉍鉀試液,產生紅棕色沉澱。(檢查生物鹼)(2)上述酸不溶部分用少量乙醇溶解,加少量鎂粉及濃鹽酸,溶液顯鮮紅色。(檢查黃酮類)

臨床套用

通光散通光散
治療慢性氣管炎取通光散1~3兩加水500毫升,煎至100~150毫升,每日分3次服:或製成浸膏片,每片0.5克,每日3次,每次2~3片。治療260例,經一療程(10天)的觀察,臨床治癒75例(28.8%),顯效80例(30.8%),好轉85例(32.7%),總有效率為92.3%。其中用片劑治療喘息型慢性氣管炎67例,觀察30天,有效率達86%,臨床控制率為32%,顯效率為31%。

初步認為本品有較好的平喘及一定的止咳祛痰作用,但消炎作用較差。

多數在用藥7~10天后症狀消失或減輕。治程中無明顯副作用,僅部分病人服藥後有口乾、頭暈、上腹部不適、噁心,極個別發生藥物疹,一般不需處理。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資料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民間用莖治療氣管炎和抗癌,服量多時則中毒。小鼠靜脈注射總甙LD50為274mg/kg,死前有驚厥,呼吸先停,心搏停止於舒展期。吊離體兔耳灌流,有直接血管擴張作用。
摘錄:《中華本草》

開竅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