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古斯都雕像

奧古斯都雕像雕像作於公元前19-前13年,現被收藏在羅馬梵蒂岡博物館內。

《奧古斯都雕像》【名稱】奧古斯都雕像
【類別】雕塑、石刻
【年代】公元前19年
【原屬】羅馬
【簡介】
高240厘米。
公元前6世紀末,古羅馬的社會制度幾與古希臘一樣,也是奴隸主共和性質的政治制度,但到了羅馬共和國的晚期,即自公元前1世紀起,國內奴隸與奴隸主之間的矛盾,已達於劍拔弩張的險境。震撼全羅馬的著名的斯巴達克思奴隸起義,把這個殘暴的奴隸制國家弄得幾乎不堪收拾,加上國內平民與貴族間的尖銳而緊張的鬥爭,足以使羅馬整個制度瀕臨崩潰。公元前1世紀末,愷撒的養子屋大維在擊敗了聯盟者安東尼以後,便把大權集中到自己手裡,開始實行獨裁統治,羅馬從此也就進入了帝國時代。
羅馬人的造型藝術主要來自於古希臘藝術的影響,但由於政治性質不同,在建築、繪畫和雕塑方面都形成了它獨特的藝術風貌。肖像雕刻是羅馬雕塑的主要成果,原因是,伊特魯里亞人重殯葬儀式,常在死者臉上拓下蠟模,存放在灶神的龕里。每逢紀念日,即取出供奉,後來這種方法漸漸運用到雕刻上,製作肖像時要求準確表達對象的特徵,這就成了雕像藝術的追求目標。至奧古斯都帝國時期,肖像雕刻已獲高度的發展,但奧古斯都皇帝還要求仿效古希臘,即是說,他喜歡把人物形象加以理想化,故美術史上稱這種風格為奧古斯都古典主義。這一尊普里馬-波爾塔出土的大理石《奧古斯都雕像》便最具有代表性。
在這裡,奧古斯都已被當作英雄來塑造的(奧古斯都是拉丁語神聖的、聖尊的之意)。他本人名叫屋大維,公元前27年稱帝後,元老院授予此一稱號。他左手握權杖,右手朝前高舉,似在訓話。臉部表情嚴峻,薄薄的嘴唇,性格十分鮮明。他那披著華麗的盔甲的身材顯得很魁梧,甲冑上的圖案寓意著羅馬將統帥全球的思想,運用這種象徵化手段,藝術的目的已一目了然,即在於歌頌帝王。雕像的作者未被留下姓名,看來,羅馬帝政時代的藝術家是不具有這種創作權利的。
《奧古斯都雕像》在屋大維奧古斯都的右腳旁邊,藝術家還塑造了一個帶有雙翼而無眼珠的小天使丘比特形象,這個羅馬神話里的小愛神為什麼塑造在這裡呢?無眼珠,象徵他司愛情的盲目性;另一判斷,據說他生性魯莽,行動隨時需要有識之士的帶領,他永遠長不大,含義也就在此。大多數美術史家的解釋是,為要顯示奧古斯都的高大,作為一種反襯,在藝術上是可能的。
據說在雕像的大理石表面還殘留金、青、褐、黃、紫等色斑,很可能當年在完成時,雕像是帶著光輝燦爛的彩色的。雕像約作於公元前19-前13年,現被收藏在羅馬梵蒂岡博物館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