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柯阿森壩

奇柯阿森壩位於墨西哥東南部的格里哈爾瓦(Grijalva)河上,在恰帕斯(Chiaps)州首府圖斯特拉古鐵雷斯(Tuhtla Gutierrez)市以北22km處。大壩為心牆堆石壩,最大壩高261m,水庫總庫容16.8億m,電站總裝機240萬kW,年發電量55.8億 kW·h,工程目的主要是發電和防洪,1974年5月開工,1978年10月第一台機組發電。

奇柯阿森壩

Chicoasen Dam

概述

奇柯阿森壩位於墨西哥東南部的格里哈爾瓦(Grijalva)河上,在恰帕斯(Chiaps)州首府圖斯特拉古鐵雷斯(Tuhtla Gutierrez)市以北22km處。大壩為心牆堆石壩,最大壩高261m,水庫總庫容16.8億m3,電站總裝機240萬kW,年發電量55.8億kW·h,工程目的主要是發電和防洪,1974年5月開工,1978年10月第一台機組發電。
大壩建於深窄峽谷中,右岸邊坡75°~80°,左岸邊坡65°~70°。峽谷底部和岸邊均為石灰岩,河水位以下為堅固的深灰色石灰岩;其上為白色砂質灰岩,岩層堅固,每層厚20m;再上為層厚5~300cm的石灰岩;最上為0.1~20cm的粘土。壩址處河床砂卵石覆蓋層厚40m。壩址區有4組斷層通過。
大壩修建在墨西哥地震風險較高的地區,壩址基本地震烈度為9°,震級為7.5,設計採用的地震加速度為0.15g。
壩址以上流域面積2.6萬km2,年平均流量376m3/s,實測最大流量為6214m3/s,設計洪水流量為18200m3/s,水庫調蓄水後,下泄流量為17400m3/s。水庫最大蓄水位395m,正常蓄水位375m,有效庫容2.856億m3。

樞紐布置
樞紐主要建築物包括直心牆高堆石壩、左岸3條泄洪隧洞、右岸發電引水系統和地下廠房、右岸導流隧洞和河床臨時導流洞。
直心牆堆石壩,頂高程為402m,最大壩高261m,壩頂長485m,頂寬25m,底寬約100m,超高10m。上游壩坡1∶2.1,下游壩坡1∶2.0,防滲心牆在200m以上採用直心牆,200m以下填築成微斜心牆,心牆填築方量為210萬m3,壩體總體積為1537萬m3。
布置在左岸的3條泄洪隧洞,每條洞長700m,直徑16m,間距為50m。隧洞進口處各安裝3扇9.7m×22m的弧形閘門,每孔泄量為1930m3/s,這3條泄洪隧洞在進口處是合用一條進水明渠,隧洞尾部則利用挑流鼻坎將水挑至河內,最大水頭差約100m。總泄量17370m3/s。
地下廠房位於右岸,廠房長205m,寬20.5m,高43m,廠房內安裝有8台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單機容量30萬kW,機組分兩期安裝,第一期安裝5台,通過每台機組的流量為207m3/s,壓力鋼管直徑為6.2m,長260m。最大發電水頭189m,最小167m。電站尾水隧洞分兩期開挖,第一期開挖2條,襯砌後每條寬13m、高13m、長572m。第二期3台機組安裝時將開挖第3條尾水隧洞,長682m。
變壓器室布置在廠房以下40m處,長183m、寬14m、高14m。第一期5台機組的調壓室為阻尼式,長108m、寬16.5m、高56.5m。第二期安裝的3台機組的調壓室長64m、寬16.5m、高56.5m。進入廠房的交通洞高7.15m,寬8m。
工程施工
1974~1975年的枯水期進行導截流。在上游圍堰施工前,先在左岸開挖一條長350m、寬7m、高6m,泄量為170m3/s的導流洞;在上游圍堰施工的同時,在右岸開挖2條斷面為13m×13m的不襯砌導流洞,進口設閘門,2條導流隧洞的最大泄流量為4000m3/s。外側1條洞長1380m。上游圍堰堰頂高程為258m,高61m,下游圍堰堰頂高程為229m,高26m,圍堰防滲除採用不透水心牆外,在上下游圍堰中還做了0.6m厚的混凝土防滲牆,並設有3排帷幕灌漿孔。2座圍堰均是壩體的組成部分。
心牆填築採用礫石含量高的粘土砂。
大壩上游側反濾料用粒徑76mm的河床沖積層過篩的材料;下游側用人工破碎石灰岩過篩的材料。過渡層料採用最大粒徑為150mm的人工破碎石灰岩過篩材料。壩殼料取自不同料場,最大粒徑40~50cm。
心牆填築是在最優含水量條件下,按每層厚25cm填築,用7t振動氣胎碾碾壓6遍。反濾層和過渡層填築層厚為40cm,採用10t推土機平整並用10t振動平碾碾壓2遍。壩殼每層填築60cm,用12t級振動碾壓實4遍。護坡用60cm的塊石,用運輸機械壓實;波浪作用區則採用重量大於1t的塊石護坡。填築最高月強度36萬m3,平均年強度300萬m3。
壩體填築料的運輸主要是採用皮帶機運輸方案,具體運輸方法是:主皮帶機-移動式皮帶機-移動式轉料斗-自卸卡車。主皮帶機2條,寬1m和1.4m,每小時運2000和4000t,主皮帶機沿壩坡布置,隨著壩體的升高而加長和升高,當與一側岸坡相交時就改變方向。移動式皮帶機的作用在於將主皮帶機運來的填料運至移動式轉料斗,它可不經卸裝就在該處提高20m。移動式料斗則布置在壩體填築高程的下游面,隨著壩體升高,用液壓千斤頂陸續抬高。自卸卡車從轉料斗中接料,經過一段水平運距後,將料運至填築地點。
為了加快壩體的施工,壩基和岸邊灌漿廊道均採用地下式,心牆內不設廊道。
土石料採用9m3的電鏟開挖,35t的自卸卡車運料。
大壩總填築方量約1500多萬m3,其中石料1170萬m3,粘土心牆210萬m3,反濾料70萬m3,地下廠房的石方開挖16萬m3,混凝土澆築量為6萬m3。工地上平均施工人員為1600人,工程師30人,使用大型施工設備65台,一般施工設備506台。
該工程在施工和初期運行期間發生了以下的情況:①在壩體填築到高程310~320m間,左岸岸邊坡度突變區附近出現拉力區。②1980年5月1日水庫蓄水,此後在大壩上游高程270~320m間的堆石體、過渡區和反濾層內發生了明顯沉降,但在下游堆石體壩殼未見這一情況發生,壩頂也沒有出現裂縫。③1980年4月22日至9月8日期間地震頻繁,平均每天都有地震,震中距大壩一般為5~25km,震級最大為3級,相應震中距大壩10km。水庫蓄滿後,地震活動趨於減少。經調查震源集中在兩個地區,一個是鄰近大壩區,另一個是水庫南面末端的蘇米德羅(Sumidero)峽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