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鎮[棗陽市]

太平鎮[棗陽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鄉級的行政區劃。 位於鄂豫兩省交界處,版土面積252平方公里,總人口10.2萬人。湖北省襄樊市棗陽市太平鎮自古以“人傑地靈”聞名。太平鎮為促進邊貿經濟發展,堅持實施優惠政策。

基本信息

(圖)太平鎮[棗陽市]太平鎮[棗陽市]
湖北省襄樊市棗陽市太平鎮,位於鄂豫兩省交界處,是鄂北重要門戶,寺(莊)沙(洋)省道縱貫全鎮,版土面積252平方公里,轄一個中心、6個小集鎮、63個行政村、2個街道居委會,總人口10.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8.6萬人,勞力3.9萬人),耕地面積17.4萬畝(其中水田6萬畝,水果3.4萬畝,旱地8萬畝)。

概述

(圖)太平鎮[棗陽市]太平鎮[棗陽市]

湖北省襄樊市棗陽市太平鎮自古以“人傑地靈”聞名,據史書記載,在南北朝時曾在此設過郡縣,明洪武二十四年為廣昌鎮,清嘉慶元年築城堡,民心安定,改為太平。
今日的太平鎮有哪些發展邊貿經濟的獨特優勢呢? 一是區位優勢,太平鎮位於棗陽北部,北與河南省唇齒相依,地處兩省交界的特殊區位;二是交通優勢,西北6省(區)物流大動脈一一寺沙省道在太平過境長度達15公里,日過境車輛達3000輛次;三是資源優勢,棗陽自古有四大奇景傳說:“唐梓山頂著天,蓮花堰九頃半,紅沙河網十八里寬,查星樓半截還在天裡頭”。其中的前三大景觀都在太平鎮唐梓山風景旅遊區境內,唐梓山風景旅遊區被確定為“湖北省旅遊定點單位”和“襄樊市道教聖地”;四是政策優勢,太平鎮先後被省政府確定為全省25個重點邊貿“口子鎮”之一和l 0個重點視窗鎮之一,根據鄂政發[2000]74號檔案精神,太平鎮在財政收支安排、減免賦費、城建、土地管理費的留用等方面,享有部分縣級經濟管理許可權。同時,近年來,太平鎮為促進邊貿經濟發展,堅持實施優惠政策,營造了境內外客商來此投資發展的環境窪地;五是設施優勢,經過多年建設,太平鎮初步建成了唐棗路民營經濟小區、蓮花堰綜合服務區、省道沿線綜合經濟帶、工貿街等“六區一街”,構築了發展民營經濟的有效載體。

經濟概況 

一、農業經濟發展狀況
太平鎮農業發展定位在“旱作、節水、特色”和“優質、規模、高效”方向上,確立了以糧食、水果、小雜糧、養殖業為主導的四大支柱產業,通過有效形式引導農民調整產業結構,實現小麥、水稻等大宗農產品優質化、水果布局區域化、雜糧多樣化、養殖業規模化發展格局。水果產業以美國甜油桃為主導品種,形成草雙路、榆韓路、太袁路“金三角”產業帶,鞏固了“中國桃之鄉”的品牌發展優勢;小雜糧以北部地區為重點,形成食用菌、高梁、玉米、紅薯、豆類等為主的特色產業;養殖業以專業戶為重點,以山場周邊的庭院養殖為輻射,形成長毛兔、優質黃羊、良種蛋雞為主的專業戶200多個。
二、民營經濟發展狀況
鎮有民營企業32家,其中重點骨幹企業有先進建材有限公司、二磚廠、四建、六建、大理石廠等5家。
目前,鎮屬企業基本完成改制,其中賣斷3家,股份合作制服家,租賃承包家。對鎮屬企業,人武部由鎮資產管理經營中心管理經營,實現政企分開、債務剝離、資產明晰、規範運作。
 
按照“五區一街”的規劃,通過加大蓮花堰綜合服務區、唐梓山風景旅遊區、南街工業區、食品小區、唐棗路民營小區和商貿街等民營經濟小區建設力度,為民營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2003年,全鎮民營經濟實現產值3.2億元,利稅960萬元,民營經濟規模和效益迅速增強。
 
三、農特產品
根據鎮“十年九災、十災九旱”的氣候特點,經研究論證,我們實行“趨利避害”的農業工作方針,大力發展旱作農業。近年來,我們引進紅薯、高梁、玉米、旱稻等優質旱作物12個項目共36個品種,試驗示範種植成功率達97%,科技示範發揮巨大作用,水果、雜糧、食用菌、紅薯等逐步推廣,形成四大農業支柱產業。

社會事業

社會事業發展狀況
全鎮有中國小校共46所,教師810名,學校布局和資源配置逐步得到最佳化。全鎮有初級中學3所、2所幼稚園、1所成校,在校生(中國小)15000餘名。文體事業蓬勃發展,全鎮建有利民籃球場5個,文化活動中心一座。衛生院校所(太平中心衛生院、姚崗衛生院兩家醫院),衛生技術人員210人,衛生所6所、鄉村醫療點74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