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農學院

天津農學院

天津農學院(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始建於1976年,是天津市屬唯一的一所高等農業類院校,2002年經天津市政府批准,天津市城鄉經濟學校併入天津農學院。1982年獲學士學位授予權,2006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國家首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畫改革試點高校。學校以農科為主體和優勢,農學、工學、管理學、理學、經濟學、文學協調發展。經過多年的辦學實踐,形成了緊貼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於沿海都市型現代農業的鮮明辦學特色。截止2014年3月,學校有東、西兩個校區,校園占地面積1049畝,校舍建築面積30萬平方米。建有現代化的教學樓、實驗樓、圖書館、網路中心、體育場館等設施,有在校生1.2萬餘人。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天津農學院天津農學院

學校源頭

天津城鄉經濟學校
天津農業學校

1973年,天津農業學校創建;
天津市機械工程學校
天津農業機械化學校更名天津市機械工程學校;
天津市經濟管理學校
1965年,天津水產專科學校(部分)改建為天津水產學校;
天津水產學校更名天津市經濟管理學校;
天津水利學校
1974年,天津水利學校創建;
1995年,天津市水利局黨校併入(合署)天津水利學校;
1995年,天津市水利局職工培訓中心併入(合署)天津水利學校;
1996年,首批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合格評價。
2000年,天津農業學校、天津市機械工程學校、天津市經濟管理學校、天津水利學校合併組建天津城鄉經濟學校。
天津農學院
1976年,天津農學院(籌)創建;
1982年,天津農學院(籌)升格為天津農學院,獲學士學位授予權;

合併之後

2002年,經天津市政府批准,天津城鄉經濟學校併入天津農學院;
2006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
2007年,在教育部進行的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

辦學規模

院系設定

截止2014年3月,學院設有農學與資源環境學院、水產學院、園藝園林學院、動物科學與動物醫學學院、食品科學與生物工程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工程技術學院、人文學院、水利工程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基礎科學學院11個二級學院,體育教學部和社會科學部2個教學部,以及繼續教育學院和職業技術學院;開設7個學科門類、44個本科專業及方向、14個高職專業。
  • 專業設定
院系 本科專業 高職專業
農學與資源環境學院 農學 生物技術及套用
種子科學與工程
生物技術
環境科學
園藝園林學院 林學 園林技術
園林
園藝
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
植物保護
環境設計(備註:此專業為藝術類專業)
動物科學與動物醫學學院 動物科學 動物防疫與檢疫
動物科學(設施畜牧業方向)
動物醫學
動物醫學(小動物醫學方向)
動物藥學
水產學院 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 水產養殖技術
水產養殖學
水族科學與技術
食品科學與生物工程學院 生物工程 食品加工技術
食品科學與工程
食品質量與安全
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電子商務
物聯網工程
軟體工程 動漫設計與製作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水利工程學院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水文與水資源
水利水電工程
基礎科學學院 套用化學
生物製藥
工程技術學院 測控技術與儀器 機電設備維修與管理
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人文學院 旅遊管理 人力資源管理(備註:此專業為中外合作辦學專業)
酒店管理
人力資源管理
文化產業管理 酒店管理
英語
經濟管理學院 公共事業管理
國際經濟與貿易
會計學
農林經濟管理
市場行銷
物流管理

師資力量

截止2014年3月,學院有教職工1035人,其中專任教師663人。教師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142人,有教授109人,副教授242人,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0人,天津市授銜專家1人,市級優秀教師5人,天津市教學名師3人,天津市“千人計畫”人選5人,天津市“131”人才工程人選20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有2個市級教學團隊。學校還聘請了一大批國內外知名專家擔任學校的兼職教授。知名學者有劉茂春、張中庸、謝寶華等。市級教學團隊(2個):水產養殖學專業教學團隊(邢克智)、作物育種學教學團隊(裴忠有)

教學建設

截止2014年3月,學院有2個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市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8個,有7門市級精品課程,7個市級品牌專業,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市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市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2個):農學、水產養殖學市級品牌專業(7個):農學、園林、動物醫學、水產養殖學、環境科學、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水產生態與養殖實驗教學中心市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8個):農學實驗教學中心、農業分析實驗教學中心、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實驗教學中心、農業信息技術實驗教學中心、農產品加工與質量安全控制實驗教學中心、經濟管理實驗教學中心、動物醫學實驗教學中心、園藝學實驗教學中心市級精品課程(7門):作物育種學、獸醫病理學、水生生物學、食品工藝學實驗、基礎生物化學、花卉學、土壤肥料學

學科建設

截止2014年3月,學院有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個、二級學科9個。有4個市級重點學科。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個):作物學、獸醫學、水產市級重點學科(4個):獸醫學、水產、果樹學科、作物學

對外交流

截止2014年3月,學院學校積極擴大國際交流與合作,開展中外合作辦學,開放辦學水平不斷提高。先後與德國、烏克蘭、菲律賓、日本、加拿大、英國、美國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餘所高校建立了友好校際關係和交流協作關係。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截止2014年3月,學院有1個市級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水產品加工技術研發專業分中心,1個國家級觀賞植物資源開發工程實驗室,另設有“天津中日水稻品質·食味研究中心”、“天津中日農村環境資源合作研究中心”、“天津市農產品加工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基地”、 “天津市農業節水研究中心”。國家級實驗室(1個):觀賞植物資源開發工程實驗室國家水產品加工技術研發專業分中心(1個):國家大宗淡水魚加工技術研發分中心(天津)市級重點實驗室(1個):天津市水產生態及養殖重點實驗室天津市技術工程中心(3個):天津市現代漁業技術工程中心、天津市農業生物技術研究中心、天津市花卉技術工程中心

科研成果

2010年-2014年,學院取得包括國家級“863”、“973”項目、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等各類科研項目600多項。取得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科技成果520項、授權專利78項。獲國家和省、部級科技獎勵300多項。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截止2013年5月,圖書館已系統收藏了農業科學、生物科學、食品科學、經濟管理、計算機科學和文化教育等學科中外文書籍、期刊合訂本86.3萬冊;中外文期刊859種;報紙80份;國內外電子文獻資料庫62個,其中中文數據 庫32個,外文資料庫30個; 自建廣域網環境下的農業特色資料庫4個。此外圖書館還與天津高等教育文獻信息中心、 Calis 農學中心、天津市18所高校圖書館等 建立了館際互借與網路資源共建共享關係, 初步形成了紙質文獻和電子文獻、實體館藏和虛擬館藏並重的文獻資源建設特點。
  • 學術期刊
《天津農學院學報》為由天津市教育委員會主管,天津農學院主辦的自辦發行季刊。1999年,《天津農學院學報》獲天津市優秀高校自然科學學報二等獎; 2001年,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範》執行優秀獎;2002年,獲第三屆全國優秀農業期刊獎1997-2001年度學術類二等獎;2004年,獲評2002-2003年度天津市一級期刊,並獲第四屆全國優秀農業期刊獎2002-2004年度學術類二等獎。先後加入了“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萬方數據—數位化期刊群”、“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中國生物學文獻資料庫”和英國CABI資料庫,被美國化學文摘(CA),《中國農業文摘》(糧食與經濟作物、植物保護、園藝、土壤肥料、獸醫)等各分冊,《中國生物學文摘》,《中國林業文摘》,《中國水產文摘》,《全國報刊索引》(自然科學技術版)等多家文摘庫列為刊源。

學院領導

黨委書記:程治山院長:邢克智黨委副書記、副院長:王剛清紀委書記:薛貴岐副院長:孫守鈞、趙輝

文化傳統

  • 校訓
求實,創新,嚴謹,團結
  • 校歌
天農學子之歌枝葉青,果實鮮,津沽大地百花艷。錦鱗躍,蹄角歡,海河映藍天。我們是天農的學子,天農的學子 ;天農是興農的搖籃,興農的搖籃 。讓農莊富饒美麗,我們日夜嚮往;讓城鄉比翼齊飛,我們重任在肩。我們立志成才,奮發努力,宏偉的藍圖要靠我們來實現!枝葉青,果實鮮,津沽大地百花艷。錦鱗躍,蹄角歡,海河映藍天。我們要學會本領,學會做人,我們要不出閃失,多出亮點。讓人民幸福安康,我們日夜嚮往;讓祖國繁榮富強,我們重任在肩。我們立志成才,奮發努力,宏偉的藍圖要靠我們來實現!
  • 校徽
校徽中間字樣是學校簡稱“天農”的篆體字,內圓主色調為黃色,金黃的像太陽,周圍像土地,滋潤共生。紅字黃底,整體有民國遺風。外圈上部分為學校英文表示,下部分為中文字樣。校徽整體形象和諧,統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