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穴

天府穴

天府穴是人體上的一個穴位,位於在臂內側面,肱二頭肌橈側緣,腋前紋頭下3寸處。

理論基礎

出處

《靈樞·本輸》

穴名

天府穴天府穴

【釋名】1)天氣通於肺(《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穴屬手太陰肺經,在上臂部,故名。《黃帝內經明堂》楊上善註:“肺為上蓋,為府藏之天,肺氣歸於此穴。”
2)古代取此穴時,多令患者以手伸直,用鼻尖點臂上,到處是穴。而鼻屬肺竅,肺藉鼻而外通天氣,肺為人身諸氣之府,所以此穴稱為天府。
【穴義】輸供肺經的陽熱之氣上達於天。
【名解】天,天部也。府,府宅、門府也。天府名意指本穴為肺經陽氣上輸天部之門府。本穴物質由雲門穴傳輸而來,和天府穴處的溫度場相比,雲門穴傳來的氣血物質溫度仍處於高位,在天府穴處氣血物質的變化仍是散熱縮合冷降的變化,所散之熱以陽熱之氣的形式上輸於天,穴名之意即在於強調穴內氣血物質的這一變化,故名天府。

穴位

【定位】在臂內側面,肱二頭肌橈側緣,腋前紋頭下3寸處。簡易取穴法:臂向前平舉,俯頭鼻尖接觸上臂內側處是穴。
【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肱二頭肌長頭;穴區淺層有頭靜脈經過和臂外側皮神經分布,深層有肱動脈肱靜脈的分支及肌皮神經。

穴性

肺經 天府肺經 天府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中的氣態物,其存在形式為雨狀雲系,比雲門穴的溫度、壓力要低,所處的天部空間層次也比雲門穴的要低。
【運行規律】氣血運行分為二個方面,一是雲門穴傳來的雨狀雲系氣態物進一步散熱縮合冷降,化為密度、比重更大的雨狀雲系並向俠白穴傳輸,二是隨著穴內物質的熱散,一部分氣化的陽熱之氣上升於頭面的天部。
【功能作用】承傳肺經的氣血物質,通過熱散的方式傳遞肺經的陽熱之氣上達天之天部。
【治法】寒則補而多灸,熱則瀉針出氣或水針。

臨床治療

辯證

【功能】宣散肺邪,清肺涼血,調理肺氣,安神定志。

鼻牛鼻衄

【主治】氣喘癭氣鼻衄,上臂內側痛。
呼吸系統疾病:支氣管炎,哮喘
精神神經系統疾病精神病,煤氣中毒;
其它:鼻出血,吐血,肩臂部疼痛。
【配穴舉例】配臑會、氣舍治癭瘤(《千金要方》);配合谷治鼻衄(《百症賦》)。
肩髃曲澤,有通經活絡的作用,主治上臂疼痛。
合谷,有清熱涼血的作用,主治鼻衄
臑會氣舍、間使、太沖、太溪,有行氣活血,解郁散結的作用,主治癭氣。

治療

【刺灸法】直刺0.5~1寸。艾條灸5~10分鐘。
《針灸大成》:禁灸,針四分,留七呼。1

鼻衄是以鼻腔出血為主要症狀的病證,是耳鼻喉科常見的急症。一般小量出血稱鼻衄,大量出血不止稱鼻供或鼻大衄
【病因病機】
由於肺經熱盛,冒火熾盛,通血逆行,或虛火上炎等原因,使血溢出鼻竅。
1。肺經熱盛,肺氣通於鼻,肺素積熱,復感風熱,或為燥熱所襲,肺熱上蒸,壅塞鼻竅,血液妄行。
2。胃熱熾盛,足陽明之脈,起於鼻之交額中,平素胃有積熱,熱傷陽絡,血從鼻出,或嗜食烈酒辛辣之品而誘發。
3。陰虛火旺,肝腎陰虛,或久病陰虛,虛火上炎,血防火升,從清竅溢出。
【辨證治療】
1。肺經熱盛
治法:清肺瀉熱,止血。以手太陰肺經穴為主。
處方:少商迎春風池合谷孔最
隨證配穴:咽喉痛、咳嗽、發熱者,加尺澤、天府。
刺灸方法:針用瀉法。少商、迎香點刺出血。
2。胃火熾盛
治法:清胃瀉火,止血。以足陽明胃經穴為主。
處方:內庭二間,巨髎上星天樞
隨證配穴:衄血不止者,加大椎、囪會。因急躁惱怒誘發者,加內關、膻中。
刺灸方法:針用瀉法。上星、巨髎點刺出血。
3。陰虛火旺
治法:滋陰降火,止血。以足少陰腎經穴為主。
處方:太溪太沖三陰交素髎通天
隨證配穴:夢魘夜驚者,加隱白神門
刺灸方法:針用平補平瀉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