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香附子

大香附子

大香附子為莎草科植物磚子苗的全草或根。磚子苗植物根狀莖短,稈疏叢生,高10~50厘米,銳三棱形。葉短於稈或與稈等長,寬3~6毫米;葉鞘褐色或紅棕色。葉狀苞片5~8枚,長於花序;傘形花序具6~12個輻射枝,輻射枝長短不等,最長達8厘米;穗狀花序圓筒形或長圓形,具多數密生的小穗;小穗平展或稍俯垂,線狀披針形,具1~2個小堅果;小穗軸具寬翅,白色,透明;鱗片膜質,邊緣常內卷,淡黃色或綠白色,下面具多數脈,中間3條脈明顯;雄蕊3枚,花葯線形;花柱短,柱頭3個,細長。小堅果狹長圓形、三棱形,褐色,表面具微突起的細點。花果期4~10月。

基本信息

正文

大香附子大香附子

大香附子

(《貴州草藥》)

異名

三棱草。

來源

為莎草科植物磚子苗的全草或根。

南京農業大學雜草研究室 雜草圖片南京農業大學雜草研究室 雜草圖片

植物形態

根狀莖短。稈疏叢生,高10-50厘米,銳三稜形,平滑,基部膨大,具稍多葉。葉短於稈或幾與稈等長,寬3-6毫米,下部常折合,向上漸成平張,邊緣不粗糙;葉鞘褐色或紅棕色。葉狀苞片5-8枚,通常長於花序,斜展;長側枝聚繖花序簡單,具6-12個或更多些輻射枝,輻射枝長短不等,有時短縮,最長達8厘米;穗狀花序圓筒形或長圓形,長10-25毫米,寬6-10毫米,具多數密生的小穗;小穗平展或稍俯垂,線狀披針形,長3-5毫米,寬約0.7毫米,具1-2個小堅果;小穗軸具寬翅,翅披針形,白色透明;鱗片膜質,長圓形,頂端鈍,無短尖,長約3毫米,邊緣常內卷,淡黃色或綠白色,背面具多數脈,中間3條脈明顯,綠色;雄蕊3,花葯線形,藥隔稍突出;花柱短,柱頭3個,細長。小堅果狹長圓形,三稜形,長約為鱗片的2/3,初期麥稈黃色,表面具微突起細點。花果期4-10月。

產於陝西、湖北、湖南、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島、廣西、貴州、雲南、四川(包括原西康東部);生長於山坡陽處、路旁草地、溪邊以及松林下,海拔200-3200米。也分布於非洲、馬爾加什、印度及其阿薩姆、尼泊爾、錫金、馬來亞、印度尼西亞、緬甸、越南、菲律賓、美國夏威夷、朝鮮、日本及其琉球羣島,澳洲和熱帶美洲以及喜馬拉雅山區。

【採集】夏、秋採收。

【性味】味,辛微苦甘,性平。

性味

根狀莖:辛,溫。

全草:辛、微苦,平。

功用主治

祛風止癢,解郁調經。

治皮膚瘙癢,月經不調,血崩。

用法與用量

大香附子大香附子

內服:煎湯,0.5~1兩。

大香附子大香附子

相關內容

貴州省位於中國西南的東南部,轄6個地級市和3個自治州,省會貴陽市。東毗湖南、南鄰廣西、西連雲南、北接四川和重慶市,地理坐標介於東經103°36′~109°35′、北緯24°37′~29°13′之間,全省東西長約595千米,南北相距約509千米,面積約17.6萬平方千米,占全國國土面積的1.8%,人口約3474萬。貴州是一個山川秀麗、氣候宜人、民族眾多、資源富集、發展潛力巨大的省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