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醫習業

大醫習業,指出學醫者首先應該懂得怎樣“習業”,具備一定的知識結構,擁有一定的學醫基礎,進而才能達到“大醫精誠”。並精要地闡發了醫學教育的基本內容,指出了中醫藥人才培養的知識結構,以及學習中醫的正確方法和途徑,對於指導今天培養和造就高素質的中醫藥專業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大醫習業”一詞出自中國唐朝孫思邈所著之《千金要方》第一卷,乃是中醫典籍中,論述行醫者提高業務水平的一篇極重要文獻,為習醫者所必讀。
正文:
凡欲為大醫,必須諳《素問》《甲乙》《黃帝針經》、明堂流注、十二經脈、三部九候、五臟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藥對、張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東陽、張苗、靳邵等諸部經方。又須妙解陰陽祿命,諸家相法,及灼龜五兆,《周易》六壬,並須精熟,如此乃得為大醫。若不爾者,如無目夜遊,動致顛殞。次須熟讀此方,尋思妙理,留意鑽研,始可與言於醫道者矣。又須涉獵群書,何者?若不讀五經,不知有仁義之道;不讀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讀諸子,睹事則不能默而識之;不讀《內經》,則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讀《莊》《老》,不能任真體運,則吉凶拘忌,觸塗而生。至於五行休王、七耀天文,並須探賾,若能具而學之,則於醫道無所滯礙,盡善盡美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