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仁山

大仁山

大仁山,又名雲岫山,是廣東信宜市的名山之一。坐落在該市東鎮鎮北邏村與池洞鎮接壤處,距市區約5公里,海拔726米。

基本信息

簡介

大仁山,又名雲岫山,是廣東信宜市的名山之一。坐落在該市東鎮鎮北邏村與池洞鎮接壤處,距市區約5公里,海拔726米。近年已闢為旅遊景區,許多遊客慕名而來。

大仁山大仁山

傳說

大仁山,相傳古時有個叫仲大仁官員在信宜任職,他愛民如子,治世有方,庶民安居樂業,百姓敬恭仲大人威名。後來當地瑤民土匪暴亂,仲大仁領兵難以抵抗,退上雲岫山堅守,最後為救民而在此山英勇犧牲。後來民眾在山上建仲大仁廟以祀之。並把雲岫山改稱大仁山。此山險峻雄偉,高矗天際。山上有百道泉水從煙靄中飛舞而出,下流成澗。清澈透亮,四時不竭,山中有雲洞庵,古時被列為“信宜八景”之“高源雲澗”。長期以來,它吸引著騷人墨客盤桓,吟詠其間。清順治年間信宜知縣徐鳴佩詩云:澗水遙從天上來,溪雲簇簇覆荒台。中峰石靜蟠龍吼,百道泉流過雁回。旱魃無愁逢澤國,豐年有象到春台。懨懨每抱憂民病,慈此軒渠笑口開。

大仁山大仁山

規模

大仁山旅遊區目前已初具規模,上山的路鋪上水泥硬底,盤山而上,蜿蜒曲折,半山腰有塊坪地,四周是古戰壕遺址,中間有歷時百年八仙廟、關帝廟,已修葺一新。近年商家投資開發,建有三星級標準賓館一座,還有三清殿、門樓、情人廊、觀星台、風雨亭、金雞亭、觀景亭、素食館、小茶樓等一批旅遊飲食住宿配套設施。

三清殿

屹立在山中的“三清殿”為道教觀,是粵西第一供奉三清和六十甲子神像的聖殿,幽景絕寰,是道家的修煉聖地。何謂三清即玉清、上清、太清。據道教傳說,這三重最高天境分別居住著三位地位最高的仙人。最高層玉清境居住著元始天尊,也稱天寶君;第二層上清境居住著靈寶天尊,也稱太上道君;第三層太清境居;住著道德天尊,也稱太上老君。三位天尊都是道教地位最高的教主,所以道教多用“三清”作為宮、觀、閣、殿的名稱,三清閣的名稱也是由此而來。進了三清界就是進人了道教的天堂。

景色

從坪地登大仁山山頂,只有兩條路,一條沿山脊樑而上小路。路旁是又陡又險的山澗,那裡有岩、有石、有樹、有草、有藤,並有清泉飛瀉而出,下流成澗。另一條在右側山窩,又陡又險,如攀雲梯。

登上山頂,有“一覽眾山小”之感,胸懷為之廣闊,眼界豁然開朗,令人心曠神怡,山勢由高到低,山下的北邏村、尚文水庫、六康水庫、縣城都歷歷在目,接著地勢由低到高,向遠處伸延,一座座峰巒,一道道山樑,盡入畫屏,奇景萬千。東攬國道207線,像玉帶鋪在大地上,又像黃龍在賓士;南望樓宇林立的東鎮城,感受到信宜正在邁步前進;俯瞰四周,茂林修竹,山花燦爛,使人們產生無限快慰!這時,山風吹拂,漫山遍野的松林雜樹綠葉簇擁,如滔滔大海的波濤,一陣陣松濤聲傳來,十分悅耳,好一曲神音妙韻。

大仁山上景點眾多,令人嘆為觀止。這裡的一草一木,一峰一嶺,一石一泉,都有美麗動人的傳說,更給大仁山增添了神奇的色彩。民間有神話傳說當年鐵拐李、呂洞賓、何仙姑等七仙曾陪伴何國舅在此山修行,因而留下許多勝跡,左馬右獅,腳踏龜蛇,其中“馬嶺超驤”,又是信宜舊八景之一。與仙人傳說有關的勝景還有:金雞窿、崖鷹鼻、二座嶺、進寶嶺、仙人泉、仙人灶、仙泉洞、仙磨石、仙人腳印、三腳灶、龍牙聳翠小瑤池、何仙姑井、地龍廟等。因此,當地人又稱此山為仙人嶺,並建八仙廟以祀奉。在山頂,有“三腳灶”景點,三塊“品”字形的石頭堆在那裡。傳說這是八仙雲遊到此歇息煮東西時留下的。用腳踏灶心石,發出隆隆響聲,好不奇特。再往前走就是“雁鷹鼻”。一顆大石在山邊突兀而立,酷似鷹鼻,鼻下有一石洞,深不可測,名曰“仙人洞”。傳說,當年八仙從泰山來此時,呂洞賓騎獅,何仙姑騎鷹。曹國舅騎馬,鐵拐李雙腳踩龜和蛇。這些景物都留在山中,成為現在的馬鞍山(舊八景的“馬嶺超驤”)、獅山、雁鷹石、龜山、蛇山等景點。

山上到處生長著當歸、荊芥、銀花、金錢草、細辛等豐富的藥材。傳說大仁山上的山豆,是何仙姑撒下的種子,可治水痘,清熱解毒。還傳說清順治年間,凡登山、喝了仙人泉水的,都免於當時盛行的鼠疫。因此,這裡形成了每年農曆五月初一登山遊覽,採集中草藥的習俗。五月初一這天,附近二十里居民,結隊而往,登山者有三五千之眾。

從西面下山,在半山腰,可參觀仙人磨石、仙人泉。這裡從岩石中流出一條小溪,水清見底,捧一把洗臉,涼爽爽的,掬一口喝下,涼透心扉。大仁山風光宜人,傳說動聽,景點眾多,吸引眾多遊客前來觀光。

景區還利用大仁山上雲霧繚繞、怪石遍布的特色,專門聘請外省的石刻專家在山體石壁間刻畫了30多幅形神各異的神話人物彩色畫像,其中有八仙的故事、壽星公等高3米多的石刻畫,具較高的欣賞價值。此外,山上還有仙人洞、小瑤池等古蹟,為遊客提供了探奇攬勝的休閒之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