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黃丸

大三黃丸,中醫方劑名。出自《世醫得效方》卷八。主治上焦壅熱,咽喉腫閉,心膈煩躁,小便赤澀,口舌生瘡,目赤睛疼,燥渴心煩,齒痛。

組成

大柏皮、黃連、山豆根、黃芩各四錢,滑石二錢,黃藥二錢,硼砂二錢,腦子、麝香、甘草各一錢,百草霜四錢。

用法用量

上為末,新汲井華水為丸,如小指頭大。每服一丸,入口噙化,旋旋咽下。

主治

上焦壅熱,咽喉腫閉,心膈煩躁,小便赤澀,口舌生瘡,目赤睛疼,燥渴心煩,齒痛。

重要文獻摘要

《世醫得效方》:“大三黃丸,治上焦壅熱,咽喉腫閉,心膈煩躁,小便赤澀,口舌生瘡,目赤睛疼,燥渴心煩,齒痛。大柏皮黃連、山豆根、黃芩各四錢,滑石二錢,黃藥四錢,硼砂二錢,腦子、麝香、甘草各一錢,百草霜四錢。上為末,新汲井花水丸如小指頭大。每服一丸,入口噙化,旋旋咽下。”

中藥方劑之大字類四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