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耶

多耶

多耶,是中國侗族打招呼的一種方式,寓意:祝福、好運、平安、健康、長壽。多耶舞,是侗族傳統民間歌舞形式之一。

基本信息

簡介

多耶舞

多耶舞是在寨和寨之間集體走訪中的集體歌舞活動,男女分隊,圍成圓圈,載歌載舞。歌唱的順序是,先由女方唱三支歌,而後再由男方步女方歌意唱三支歌,這樣每三支一套,對唱一二十套後,再唱結尾歌。在多耶活動中所唱所傳統民歌,有"祖母耶歌"、"父母耶歌"、"星宿耶歌"、"爭取平等耶歌"、"猜謎問答耶歌"等等。

“多耶”是侗語音譯,“耶”是從一種侗族民歌中帶有耶的襯詞而得名,“多”是侗語,是唱的意思,“多耶”為“踏歌而舞”之意,它是中國侗族的傳統民歌形式之一,也是侗族大型集體舞。參與者需手拉手圍成一圈,跟著領唱的節奏邊唱邊舞。人們沒有尊卑貴賤之分,沒有語言隔閡,沒有授受不親,人人忘我而唱,忘我而舞。“它以“歡樂、友誼、安定、團結”為永恆的主題,傳達“平等、和諧、大同”的理想。
藝術起源於勞動,這是科學的論斷。侗族多耶同樣也起源於勞動。在古代,侗族先民們為了生存繁衍,必然要與自然界作鬥爭,比如抬石頭砌牆,挖洞穴以防獸害;拉木頭起木樓躲雨棲身;集體狩獵等。由於勞動需要而產生了語言,隨著勞動方法的進行使語言與動作的變化逐漸增多,歌舞的基礎也就由此而產生。
侗族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侗家小孩自五、六歲起就開始跟父母親學歌,到了十二、三歲便能歌善對。侗家有句俗話:“飯養身,歌養心”。侗歌代代相傳,至今不衰。 侗歌種類繁多,同樣一種歌,各地叫法不同,常因地名、人名、伴奏的樂器冠以歌名。

描述

“多耶”,侗語音譯,“多”為含有“唱”、“舞”等意義的多義詞。“耶”為侗族民歌中集體邊唱邊舞的品種,“多耶”即“唱耶歌”。又稱“踩歌堂”。

“多耶”是“月也”(即寨與寨之間集體訪問作客)的主要項目之一。唱時年輕人男女分隊,列成圓圈,女隊手牽手,男隊手攀肩,邊唱邊搖晃而舞。女隊先唱三支,男隊還三支,步女隊歌韻歌意。每三支一套,對唱一、二十套,最後唱結尾歌而結束。祭薩(侗寨女保護神)時,以及鼓樓、風雨橋等建築物建成時,也以多耶祝禱或祝賀。

“耶”的內容很多:“耶薩”(即“祖母耶歌”),在春節祭薩時演唱;“耶父母”(即“父母耶歌”)、“耶務本”(即“侗書耶歌”)、“耶索坐”(即“星宿耶歌”)、“耶花”(即“愛情耶歌”)、“耶見崩”(即“爭取平等耶歌”)、“耶短”(即“猜謎或問答耶歌”)、“耶斜散”(即“散場耶歌”)……在舉行“月也”活動時男女對唱;“耶鋪”(即“祝賀耶歌”)在慶賀典禮中演唱。

“耶”的曲調,男女不同,各地有異,流傳於侗語南部方言區的。女隊二聲部合唱(也有一聲部的),拉腔較長,有的地方每句都重複唱一次,有的地方只重複唱句尾三字。男隊只一個聲部,由“桑耶”(即“耶歌師”、“耶歌頭”)領唱一句,眾人重複句尾三字或重複整句。多有“呀囉耶!呀囉嗨!”等襯音。

中國(柳州·三江)侗族多耶節

中國(柳州·三江)侗族多耶節是桂湘黔交界地區和廣西乃至全國最成功、最有影響力、最具代表性的民族傳統節慶品牌之一。它以“歡樂、友誼、安定、團結”為永恆的主題,傳達“平等、和諧、大同”的理想。多耶節始終圍繞著“民族特色、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文化核心展開各項活動。
中國侗族多耶節在全面展示桂湘黔交界地區神奇秀美的山水風光、源遠流長的侗族文化和獨具魅力的民族風情。同時,多耶節推出了以三江茶葉、三江奇石、農民畫、侗族建築模型等旅遊商品以及吃住遊樂購娛為主的第三產業服務項目,形成了民族文化烘托旅遊、旅遊傳播民族文化的良性互動。多耶節對外展示了民族團結、開放繁榮、充滿活力、發展前景廣闊的侗族地區形象,對三江縣乃至桂湘黔侗族集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尤其是對民族文化和旅遊產業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成為三江縣乃至桂湘黔地區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助推器和推介旅遊的“金字招牌”,每屆活動均吸引眾多海外遊客前來觀看體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