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多勃里昂

夏多勃里昂

夏多勃里昂全名是弗朗索瓦-勒內 夏多布里昂子爵(François-René, vicomte de Chateaubriand ,1768年9月4日–1848年7月4日)是法國作家,政治家和外交官,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人。夏多勃里昂是法國19世紀頗享盛名的作家,他的消極浪漫主義文學對當時法國文學有著深刻的影響。1763年9月4日,夏多勃里昂出生於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自幼高傲、自負、富於幻想,生性孤辟、憂鬱。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姓名:夏多勃里昂

夏多勃里昂 夏多勃里昂

出生日:1763年9月4日

星座:處女座

性別:男

血型:未知

地區:法國

出生省:未知

出生市:末知

身份:作家

個人簡介

夏多勃里昂是法國19世紀頗享盛名的作家,他的消極浪漫主義文學對當時法國文學有著深刻的影響。

1763年9月4日,夏多勃里昂出生於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自幼高傲、自負、富於幻想,生性孤辟、憂鬱。1786年,他入軍界當上陸軍中尉。由於他的長兄是國王路易十六的總理的孫女婿,他得以在巴黎社交界和宮廷里顯露頭角,並涉足於文人圈子。1789年法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他站在保王的一邊,直接參與反對革命的軍事活動。1793年,他先後僑居比利時和美國,開始文學創作活動,發表了第一部作品《革命史論》,並撰寫了《美國遊記》和散文史詩《納謝茲人》。1800年,夏多勃里昂回到法國,完成了抒情論文《基督教真諦》,文章發表後,在法國產生很大影響。拿破崙開始拉攏他,委任他駐羅馬使館的秘書等職務,但夏多勃里昂始終固守保王立場,並不贊成拿破崙的政策,因而1804年辭職,還在自己主辦的《水星報》上發表影射拿破崙帝國暴政的文章,拿破崙下令取締《水星報》。1811年他被選為法蘭西學士院院士,拿破崙拒不承認。此後他離開巴黎,直到1814年波旁王朝復辟,他才回到巴黎,從此青雲直上,成為貴族院議員,不久又當上外交部長。1830年,波旁王朝垮台,他專事寫作,直至1848年逝世。

評價

夏多勃里昂是一位十足的消極浪漫主義作者。他不僅在作品中帶有濃厚的消極浪漫主義色彩,而且創立了消極浪漫主義的基礎。他的作品文筆優雅,詞藻華麗,詩意盎然,但其情調是憂鬱、傷感的,甚至顯得有些矯揉做作。馬克思在談到夏多勃里昂的作品時說:“如果說這個人在法國這樣有名,那只是因為他在各方面都是法國式虛榮的最典型的化身,這種虛榮不穿著18世紀輕佻的服裝,而是換上浪漫的外衣,用新創的辭藻來加以炫耀,虛偽的深奧,拜占庭式的誇張,感情的賣弄,色彩的變幻,文字的雕琢,矯柔造作,妄自尊大。總之,無論在形式上或在內容上都是前所未有的謊言的大雜燴。”

相關故事

都說夏多勃里昂像一隻孔雀。孔雀是要展翅給人看的。他的翅膀既是他的羽毛筆,也是他的豐富而多姿多彩的人生。

他的翅膀又寬闊又龐大,你遠遠就可以看到。如果你去羅浮宮,你可以發現,那琳琅滿目的名畫當中,有兩幅跟夏多勃里昂有關。一幅是吉魯德的《阿達拉的葬禮》,這幅取材於夏氏作品《阿達拉》的名畫,以光線、人物和情感的強烈反差使人震動。《阿達拉》是夏多勃里昂早期的浪漫主義作品。畫面中死去的美人兒阿達拉,是夏氏筆下的女主角,她曾經使許多同時代的法國人流下眼淚。

另一幅是大衛的作品《雷卡米耶夫人》,那位半躺在一張古式長椅上的大美人,是夏多勃里昂的情人。一旦提到這位大美人,不可能不提到夏氏。雷卡米耶夫人是著名的沙龍主持人,尤其以她絕代的姿色名滿天下。夏氏追逐文學,追逐政治,也追逐女人。他的情婦甚多,唯有與她的關係始終不渝,寫給她的情信達三百七十封,最後的日子在她家度過,在她身邊死去。那時候,這位大美人已經雙目失明,她摸索著剪一把自己的灰發,放到他的胸口上。夏氏謝世次年,她也去世了。

巴黎近郊的“狼谷”(ValléeauxLoups),有一間夏多勃里昂博物館。這間博物館的內部陳設,處處標誌著夏氏與雷氏的親密關係。入口間掛著大衛那幅傑作的複製品;客廳放著她的半身塑像;重建了夏氏為她開闢的起居室,室內陳列著畫中的古式長椅。你看那局面,可以想像得出,這位極度驕傲,只瞧得起自己,跟誰也相處不來的大文豪,如何將自己棲息到這位大美人的身上。他在她的身心裡做夢、生活,將她作為靈魂的隱居所。有了雷卡米耶夫人,外頭的世界於他就不那么咄咄逼人,可以隨意“做個夏多勃里昂,或者什麼也不做”了。

夏氏逝世已經一個半世紀,但沒有多少個作家能像他那樣,比任何時候都更加生活在當代社會中。他被譽為法國浪漫派的宗師,雨果只是他的承繼人;他極力反對盧梭,卻有著盧梭的民權思想;對人類未來的命運,他作過深刻的探討,思想十分現代化;他是個保皇派,卻以非常敏銳的目光預言民主制度的來臨,且天生地熱愛民主;他的作品強勁有力,虎虎有生氣。如果你想了解法國的散文,首先要看夏多勃里昂。作為十九世紀的文壇泰斗,他跟雨果、福樓拜都是具有標誌性的人物。法國人將他比喻為法國的莎士比亞、歌德、但丁。他還參與政治,先後官拜駐外大使和國務部長。

奇怪的是,他不被同時代的人理解,許多文人對他沒有好感。司湯達說他“極度虛偽”;喬治桑說“他的作品沒有寓意,缺乏靈魂”;維尼指摘他“政治,文學和宗教上的虛偽,假天才”。而事實上,這個虛榮心極重的人,巴不得占領整個文壇陣地。別人的讚揚奉承越多越好,而且永遠覺得不夠。他討厭與他競爭的人,無論國內或國外的文人。拜倫這個跛腳詩人,單單是他留在威尼斯的影子就夠他討厭,還有盧梭那個害人精,法國大革命,天翻地覆,人頭落地,就是他惹出來的。儘管他與盧梭之間區別不大,都希望有一個按自己尺寸特製的世界。

對他另眼相看的人,天下間只有一個,他就是拿破崙。

他與拿破崙是同時代的人,兩人有著非常相似之處。拿破崙要做世界霸主,他要做文壇上的拿破崙。兩個不同山頭上的虎,依然難以兼容。首先挑戰的,還是他夏多勃里昂。

夏氏是一個坐不穩的人,在他那個交通不發達的年代,先後到過美洲、耶路撒冷、威尼斯、布拉格等地方旅行,從旅行中吸取創作靈感。《阿達拉》是以美洲的原始森林為背景,描寫一個印第安部落女孩子的愛情悲劇,為宗教作出了超乎人情的犧牲。1807年7月4日,他從義大利和西班牙旅行回來後,在自己的《水星》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遊記《西班牙的美麗而具有歷史意義之旅》。這篇遊記旨在針對拿破崙,指他是個“被奉若神明的暴君”,“正在他的興旺發達和奇蹟當中”。文章一開始就言辭激烈:

當在卑鄙下流的掩人耳目當中,大家只聽到奴隸的鎖鏈和告密者聲音迴響的時候,當一切都在暴君面前發抖的時候,當招徠他的恩典和博取他的失寵,顯得同樣的危險的時候,歷史學家會出現,負責為人民復仇。文章末尾還提到,路易十五的幾個被流放到義大利的女兒,在特里耶斯特城死去。

拿破崙得到訊息後,怒不可遏:“夏多勃里昂以為我是個白痴不成?以為我不明白他說什麼?我要教他在杜熱麗王宮的梯級上砍頭!”

拿破崙這番話自然傳到夏氏那裡。但別以為夏氏是一隻蝸牛,只要碰碰它的觸角,馬上縮回到自己的殼子裡。不,面對這種威脅,他反而感到一種榮幸。你拿破崙有何招數,不妨使出來,也好讓他見識見識。但拿破崙才不會愚蠢到為一時意氣,隨便去製造烈士,這就是拿破崙之所以為拿破崙。他只將《水星》雜誌合併了,由警察局通知夏氏移居到巴黎兩古里以外的地方去。夏氏巴不得有個安靜地方寫作,就跑到巴黎郊區的狼谷去安家。兩虎這場搏鬥,使我們現在有一座在狼谷的“夏多勃里昂博物館”。

由於《阿達拉》和《基督教真諦》一紙風行,給他帶來一大筆收入。他以兩萬法郎買下狼谷一座房子和周圍的領地,作為他流放的居所。“這是一座隱藏在長滿了樹木的幾個小山丘上的園丁的屋子。”他的夫人在回憶錄中有這樣的記載。“當我們買下這所房子的時候,它像一間沒有院子的穀倉,周圍是一片劣質的蘋果園,一片矮樹林和幾棵不中用的樹……”後來他們花了大量人力財力將它重建,使它成為一座三層的美麗樓房,領地里種滿從美洲和中東運來的樹木。談到這些樹木,夏多勃里昂說:時候。

我儘可能從我遊蕩過的各種氣候環境中選取它們,它們使我想起我的旅行,給我內心深處的夢想以養分。

狼谷的夏氏博物館,是夏氏幾間博物館中觀眾參觀得最多的一間。它吸引了一批夏氏的讀者,每年舉辦展覽和研討會。此處有關浪漫派書籍的收藏,達六千冊之多,成為國內外研究浪漫派作品的中心。

那天,筆者去參觀博物館時,一走進領地,只見山坡上古木森森,頗有《阿達拉》所描寫的北美原始森林風貌。8月天底下,園中空氣清寒。房子前面,一片寬闊的草坪向前伸展,英式花圃錯落有致地鋪陳在兩邊。夏多勃里昂說:“我喜歡這個地方,對我來說,它代替了我父親的田園。我以我夢想的果實和不眠之夜來付出代價。”

夏氏三十九歲入住狼谷,十年期間,他種下了數千棵樹。領地山頭上的古木,都是一百多年前他與他的夫人親手栽種的。與此同時,他的筆耕也大豐收,《殉道者》、《最後的阿賓塞哈日人》、《從巴黎到耶路撒冷之旅》、《摩西》等著作陸續問世。1811年10月4日,開始了他的鴻篇巨著《墓畔回憶錄》。這部著作描述了法國大革命、拿破崙帝國和復辟時期的故事,還有人物特寫和一些歷史場面;童年時代印象深刻的海濤、海風、孤寂,也在作品中重現。這部回憶錄完成後,他打算死後才發表,由於經濟拮据,遂將作品提前出版。

出發到博物館前,我打開交通指南一看,狼谷距離巴黎才十一公里。當年拿破崙為懲罰他而將他放逐,但只流放到十一公里以外的地方,這不是開玩笑吧?夏氏將拿破崙看作他唯一的敵人,指著他的脊骨罵暴君,而拿破崙卻是另外一回事,表面凶神惡煞,到懲罰他的時候總是手下留情。還經常通過他的手下為他還債。夏氏總是債務纏身。此外,還有兩件事情,可以看出拿破崙對他的仁至義盡。

拿破崙曾經創立過二十九個“十年獎”,其中十九個一等獎,每十年獎給一個有傑出成就的文學家或科學工作者。1810年準備第一次頒獎時,拿破崙意屬夏多勃里昂。夏氏在1802年發表的《基督教真諦》,是一部有關重建宗教的著作,拿破崙對這部書十分重視。法國大革命期間,宗教成了被革命的對象之一,無數教堂聖物被砸被毀,宗教的運作系統中斷了。夏氏寫這部著作,旨在“在神廟的廢墟”上重建宗教。正是英雄所見略同,拿破崙剛好於1801年7月頒布了與梵蒂岡恢復關係的法令。為了這部書,拿破崙委派夏氏到羅馬當大使館的秘書,且希望將第一次獎頒發給他。但同時代的人對夏氏不理解,對他的作品和為人皆無意恭維,連拿破崙的主意也不肯買賬,評獎委員會沒有答應頒獎給夏氏。拿破崙對這件事耿耿於懷,索性決定那一年不頒獎。從此以後再沒有向別人頒發過。

1811年1月,法蘭西學院院士謝尼埃逝世,空缺必須找一個人來填補,拿破崙又意屬夏多勃里昂,正式表達了他的意見。今回由於皇上親自明令干預,雖然障礙重重,還是在第二輪投票時,以十三票對十票通過了。拿破崙很高興,再次給夏氏經濟支持,代他償還債務。還放出訊息,要任命他為法國國家圖書館的總監。

所以,最近為夏氏寫傳記的作家吉蘭(GhislaindeDiesbach)認為,夏氏對拿破崙不公道,缺乏應有的處事風度。直到他寫《墓畔回憶錄》,一心把自己的一生寫得更為完美,才為拿破崙的軍事和民事才能說一番好話。

事實上,他們兩人的關係還要複雜些,豐富些,且耐人尋味。兩個巨人,一個用劍去征服世界,一個用筆去征服世界,而兩人的關係十分微妙,雙方敵對,仇恨,但經常英雄所見略同,難免惺惺相惜,互相尊重,互相羨慕,在恨懟中充滿了愛意。這種又愛又恨的不尋常關係,既奇妙獨特,也十分難得。一方是敢於冒犯,另一方是雅量海涵,是王者風度,不將自己毀於誠信。《墓畔回憶錄》有關拿破崙那一章,夏氏終於說出這么樣一句話:拿破崙之後,一無所有。

當我參觀過博物館,又了解到夏氏與拿破崙這段故事之後,心裡有的只是酸楚。以當代人所經歷過的文明,文人與政治與當權者之間,總是有仇無恩。夏氏這個秀才,換了一個環境,他的頭一定不止被砍下一次。夏氏使人羨慕的,不是他的才能,而是他的運氣。他遇上的是一代霸主,但這個霸主對一個文人,原來可以有去盡神聖,去盡霸氣的。

處女座名人

處女座的特色是有豐富的知性,做事一絲不苟,有旺盛的批判精神(那是因為他們總希望世事能和他們的主觀標準相同),是個完美主義者,極度的厭惡虛偽與不正當的事。無論年紀大小,都保有一顆赤子之心,充滿了對過去的回憶及對未來的夢想。通常他們也很實際,總是可以使愛幻想和實際的性格共存且並榮。處女作的名人在社會中更是獨放異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