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蘭克斯

勃蘭克斯

格奧爾格·勃蘭兌斯(1842—1927),丹麥文學評論家,文學史家,猶太人

基本信息

簡介

勃蘭兌斯(1842—1927),丹麥文學評論家,文學史家,猶太人(這一點也許很重要),最主要的代表作是六卷本的《十九世紀文學主流》,這套書幾乎已成為舉世公認的權威教本;而對一般人來講,也許最喜歡看的還是他的一系列關於文化巨匠的名人傳記:《莎士比亞》、《歌德》、《伏爾泰》、《凱撒》、《米開朗基羅》。他的《人生》被選為人教版九年級下冊語文課文。

人物生平

重要著作
勃蘭兌斯出生於猶太血統的商人家庭。在哥本哈根大學攻讀法律、哲學、美學,受黑格爾影響較深。大學畢業後,到歐洲各地旅行,在法國結識了泰納(丹納)。1871年回國在哥本哈根大學任教,講授《十九世紀文學主流》。這部巨著共6卷,即《流亡文學》《德國的浪漫派》《法國的反動》《英國的自然主義》《法國浪漫派》和《青年德意志》,評論了拿破崙稱帝前後到1848年法、德、英6個主要文學流派的作家,如史雷格爾兄弟、霍夫曼、夏多布里昂、拉馬丁、雨果、拜倫、喬治·桑、巴爾扎克、斯丹達爾(司湯達)、梅里美、海涅、維爾特等。巨著基本上運用泰納的種族、環境、時代三因素決定論來研究文學發展史,同時也注重作家的生平和心理狀態。1890年出版,轟動了丹麥思想界,也受到教會的猛烈攻擊。作者被迫到柏林寄居7年。重要著作還有1888年發表的《波蘭印象記》和《俄國印象記》等。
在尼采看來,勃蘭兌斯“是一個優秀的歐洲人,是文化傳教士”。——也難怪尼采這么喜歡勃蘭兌斯,因為勃氏是第一個向歐洲推薦尼采的人。當1927年勃蘭兌斯逝世時,托馬斯·曼曾給丹麥的《政治報》發過一封電報(19世紀80年代勃蘭兌斯和他的兄弟愛德華是該報的創辦人之一,而且勃氏就是在此報上發表了無數的論文和書評),標題為“創造性批評的大師”。他的《十九世紀文學主流》30年前曾為年輕的知識分子們奉為聖經,以後也將在19世紀文化史上保持其經典文獻的地位。我們的德國朋友永遠不會忘記當一個叫喬治·勃蘭兌斯的人在哥本哈根大學開設“德國哲學家尼采”系列講座時,尼采那冰峰般的孤獨上便灑上了縷縷耀眼的光線。

當托馬斯·曼稱讚勃蘭兌斯那種“與形式等同的藝術清晰度”,以及他那“精神和美學意義上的心胸開闊和對那種不論歐洲輿論界態度如何,仍將繼續發揮作用的觀念的熱愛”時,他的稱賞還是極為小心的。他並沒說這是種什麼樣的觀念。不管怎么說,托馬斯·曼的訃文證明《十九世紀文學主流》在他年輕時代的影響:它是“歐洲年輕知識分子的聖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