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畫蒼鷹贊

這篇畫贊最為巧妙之筆,還在結語四句:“群賓尖席以盱眙,未悟丹青之所為;吾嘗恐出戶牖以飛去,何意終年而在斯。”作者沒有直接稱讚畫得如何逼真,而是運用烘托的技法,從觀畫群賓的驚愕狀態,詩人自己的懷疑心情,烘托出畫中蒼鷹儼然如生的形象,這就比直接說蒼鷹被畫得怎樣逼真更能給人以藝術感染。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壁畫蒼鷹贊》

【創作年代】盛唐

【作者姓名】李白

【文學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壁畫蒼鷹贊突兀枯樹,傍無寸枝。上有蒼鷹獨立,若秋胡之攢眉。凝金天之殺氣,凜粉壁之雄姿。觜銛劍戟,爪握刀錐。群賓失席以眙,未悟丹青之所為。吾嘗恐出戶牖以飛去,何意終年而在斯!

作品簡析

李白散文中的畫贊,寫得很有特色。繪畫最講求神似,寫畫贊怎樣將達到神似境界的畫中形象在畫贊中轉述出來,是相當困難的。李白寫的許多畫贊,雖然都是用駢偶句式,但不顯雕琢,畫中事物,在作者筆下,神情酷肖。這首《壁畫蒼鷹贊》寫枯樹一株,了無枝葉,蒼鷹獨立其上,狀“若愁胡之攢眉”。寥寥幾筆,境界全出。

這篇畫贊最為巧妙之筆,還在結語四句:“群賓尖席以盱眙,未悟丹青之所為;吾嘗恐出戶牖以飛去,何意終年而在斯。”作者沒有直接稱讚畫得如何逼真,而是運用烘托的技法,從觀畫群賓的驚愕狀態,詩人自己的懷疑心情,烘托出畫中蒼鷹儼然如生的形象,這就比直接說蒼鷹被畫得怎樣逼真更能給人以藝術感染。

有人說,“出戶牖以飛去”似用《歷代名畫記》中所載張僧繇畫龍破壁上天事。藝術手法的借鑑,有時是必需的,但應在借鑑的基礎上加以創新。李白既借鑑前人藝術經驗,又從藝術感受中發揮了聯想,用了與名畫記相反的手法,這就不落前人的窠臼。文章寫得短小精悍,意境卻頗深邃。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於中亞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護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他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公元742年(天寶元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失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李白詩歌以抒情為主。他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取其豐富營養,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獨特風貌。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人深思的現象,無不盡歸筆底。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