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派

嶺南派

嶺南畫派是中國近現代畫壇上的一支繪畫流派,是人稱“嶺南三傑”的高劍父、高奇峰和陳樹人所創立。高劍父和陳樹人為清末廣州著名花鳥畫家居巢、居廉的弟子,高奇峰曾與其兄高劍父留學日本,學習美術。“嶺南三傑”在中國近代繪畫史上最早提出並在實踐中調和中西畫法,高舉“藝術革命”旗幟,宣揚“折中中外、融會古今”,創作“新國畫”。

概述

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高氏兄弟分別創辦春睡畫院和美術館廣招學生,並在廣州、上海、南京香港澳門等地舉辦師生畫展,對當時畫壇影響甚大。“三傑”在中國畫的基礎上,融合日本和西洋畫法,著重寫生,多畫中國南方風物和風光,章法、筆墨不落陳套,色彩鮮麗,自成一格,

《榮寶齋畫譜 · 嶺南名家伍嘉陵繪》《榮寶齋畫譜 · 嶺南名家伍嘉陵繪》

而且他們及其學生都是嶺南人,所以從20世紀30年代後期起被人們稱為“嶺南畫派”,從此成為中國畫壇的一支很有影響力的流派。嶺南畫派旗幟鮮明地提出:真正有生命力的繪畫藝術必須反映現實生活,強調與社會和大自然緊密結合;對傳統繪畫技法應推陳出新,作必要的相應的變革;反對定於一尊,主張古今中外共冶一爐,吸取西方繪畫藝術之長,以補傳統國畫之短,使之現代化、民族化、大眾化,提高審美功能和教化功能。

名稱由來

在中外藝術史上,一個畫派的取名,大致依照兩個原則:或按畫家活動的地區,或按藝術表現的特點。

前者如中國古代的吳門派、婁東派、新安派、虞山派、浙派、金陵派、揚州派,近代的海派,現代的江蘇派、長安派等等;外國的佛羅倫斯畫派、威尼斯畫派、巴黎畫派等等。後者如中國的“沒骨派”、米家山水(以“米點”得名,這是雙關語);外國的印象派、點彩派、野獸派、立體派、未來派、超現實派、表現派等等。除此以外,有的還以畫家群體的某種特點得名,如中國的文人畫派、外國的巡迴展覽會派等。至於中國古代山水畫的“南派”、“北派”之分則比較特殊,它既與佛教的禪宗分派有關,亦與中國南北地質環境、氣候特徵的差異有關。

“嶺南畫派”之稱,是按第一種原則——地區性命名的。這本來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這個名稱卻曾經很令畫派的創始人感到不滿。據關山月說:“當時高、陳諸先生對‘嶺南畫派’這個稱號,並不滿意,因為它帶有狹窄的地域性,容易使人誤解為只是地區性的畫家團體。更主要的,它沒能體現出吸收外來營養使傳統藝術發揚光大的革新國畫的理想。所以劍父先生從來沒使用過‘嶺南派’這一名稱,而寧可自稱是‘折衷派’。在他心目中,‘折衷’這個用語,也並非全為貶意的,只謂博採眾長,合於一身而已。但長期以來’人們習慣於接受‘嶺南派’這個名稱,而且它已經造成廣泛的影響,所以這個名也就被寫進了現代美術史冊了。”趙世光說:“當嶺南三家的畫風越來越受全國歡迎時,三人再次商討,以嶺南人所創的畫派,簡稱為‘嶺南派’,據聞最初高劍父不同意,認為此派不應局限嶺南,樹人則解釋——‘畫派是從嶺南創立,並無不得向外發展之意’,終於定名為‘嶺南派’。”如果所傳屬實,則嶺南畫派的取名使有點“強加於人”的味道了——至少對畫派創始人高劍父來說是如此。後來,好些“派中人”也一唯師言是依,如黎葛民等,直至六十年代還在文章中置辯,認為嶺南派之名“不夠恰當”。尚有人提議要“恢復‘折衷派’之名”呢。

“嶺南派”的名字並不是一開始便有的。當高、陳三位自日本學成歸國,以嶄新的風貌而令畫壇場側目的時候,他們是自稱為“折衷派”的。這名稱有個來歷。《史記·孔子世家·贊》云:“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可謂至聖矣!”折中,就是折衷,取正的意思。高、陳幾位用來表示自己酌取眾長而得其中正的藝術觀點。如1912年出版的《真相畫報》十一期里,編者高奇峰的一幅“麻雀圖”便標明“折衷派”。稍後,又稱為“新派”或“新國畫派”。如1915年出版的二高一陳作品合集,便命名《新畫選》;1929年出版的《良友畫報》三十八期上,高奇峰的作品被稱為“新派國畫”;高劍父在《我的現代繪畫觀》里,則自稱“新國畫”,傅抱石《民國以來國畫之史的觀察》一文,對他們亦採用同樣的稱呼。還有稱之為“革命畫派”的。俞劍華在1934年撰文道:“廣東二高(高劍父、高奇峰)參用日本畫法以畫國畫,一洗國畫重筆墨骨法的原理,而用潑色,光怪陸離,色彩斑斕,遂以新派自命,而又嘗從事革命工作,遂有革命畫派之目。”另外,尚有“新宋院派”、“新文人畫派”種種名目。最籠統、最含糊的稱呼莫過於把自古及今(包括二高)的廣東畫家一鍋端,通通算作“廣東畫派”的了,如今人李滌塵的《鑑別畫考證要覽》一書便是那么做的。

特徵

縱觀嶺南派諸畫家特別是早期幾個主要畫家的言論和藝術實踐,求同存異,嶺南派的特徵大致有四條:

以倡導“藝術革命”,建立“現代國畫”為宗旨;

以折衷中西、融會古今為道路;

以形神兼備、雅俗共賞為理想;

以兼工帶寫、彩墨並重為特色。

代表人物

六朋(1798-?),字枕琴,號怎道人、羅浮道人、南水村老,廣東順德人。早年讀書習畫,中年後定居廣州,以教學和賣畫為生。工人物,多取材於市井生活及民間傳說故事。宗法宋元以來諸家,畫風有工有粗。傳世畫跡有藏於上海博物館的《太白醉酒圖》軸、藏於廣東省博物館的《東山報捷圖》軸等。

嶺南名家·黃楨祥作品嶺南名家·黃楨祥作品

蘇長春(約1814-1849),字仁山,別號七祖仁山,廣東順德人。生來多病,兩次應試不舉。工人物、山水,擅勾勒法,多畫白描,不泥於古人法度。傳世作品有廣東省博物館藏《三十六洞真君像圖》軸,廣州美術館藏《五羊仙跡圖》軸等。

居巢(1811-1865),字梅生,號梅巢,廣東番禺人。曾為廣西知府張敬修幕僚,飽覽桂林山川,並廣交畫家。善花鳥,重視自然真實,宗法惲壽平,用筆工致簡潔,賦色清淡,格調疏朗淡雅。這種工中兼寫的手法,發展了工筆花鳥畫的技法。傳世作品有:廣東省博物館藏《花果圖》軸等。

居廉(1828-1904),字古泉,號隔山老人,廣東番禺人,居巢從弟。工花卉、草蟲,注重寫生,線條精細,設色明麗,畫風與其兄相近。善用沒骨的“撞粉”、“撞水”法。作品具清新文靜之趣。廣東省博物館藏《花卉草蟲》屏為其代表作。其畫法開“嶺南畫派”先河,嶺南畫派的“二高一陳”(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皆其弟子。

高劍父(1879-1951),原名侖,號爵廷, 後改名劍父, 廣東番禺人。曾得到法國畫家麥拉指導,學習西畫,後東渡日本,考入東京美術 學院。回國後先後創辦了《真相畫報》、審美書館、春睡畫院及南中美術院,歷任中山大學和南京中央大學教授、廣州市立美專科學校校長等職。他大膽融合中國傳統技法和西洋畫法,不僅描繪花鳥、山水、人物等傳統題材,而且飛機、坦克、西式火腿、餅乾、飛魚等新事物亦出現於畫面中。他的繪畫追求透視、明暗、光線、氣候、空間的表現,尤重色彩的渲染,使人感到意境親切優美,十分適合文化層次不高的商人及一般市民的品味,像海派一樣,成為早期中國畫商品化的較佳選擇。

作品價值

嶺南畫派作品與海派畫家的作品一樣,一開始就具有市場化傾向。嶺南畫派創始人之一高劍父早有言在先:“嘗言畫之,為天下最便宜的事業,既可自娛,又可為民眾服務,又可得名,又可得利,且人人景仰,處處逢迎,片縑尺素,人爭購藏,千秋業世,奉為洪寶,各國美術志、畫譜、美術史,無不大刊特刊你的作品;無不大書特書你的大名,不獨揚名聲、顯父母,更可為祖國爭光、人民謀幸福。”(《高劍父詩文初集》,廣東高教出版社1999年版)一語道破其書畫作品的藝術與市場價值走向。

嶺南派名家之作升值必然

嶺南畫派作品近幾年一直處在盤整階段,客觀上制約了嶺南畫派其他畫家作品價格的上揚。目前高劍父、陳樹人、趙少昂、黎雄才、方人定等名家作品價格明顯偏低;尤其是嶺南畫派創始人高劍父,在中國美術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若以名頭論,他絕對應歸屬一流,可惜他的作品價格卻只有二三流名頭的價位。至於關山月、黎雄才的作品價格相比同檔次的海派名家,升幅也不大。中國畫市場面臨極大的升值空間的第一因素,始終是“名、真、精、深”。嶺南畫派的名家之作還會有很大的升值潛力,如同京津、海上、金陵、長安畫派等名家之作一樣,畫價應該會繼續飆升。

高劍父作品行情

高劍父很早就在國際上享有較高聲譽,他的《江關蕭瑟》和《絕代名姝》在比利時萬國博覽會上曾獲最優等獎狀。其《松風水月圖》在中德美術展覽會上為德國國家博物館購藏。其作品在巴拿馬和義大利舉行的萬國博覽會上展出時,每次都獲得國際藝術界的高度評價。 1986年高劍父的一幅《彩虹》軸以5.2萬港元售出,價格與當時齊白石、傅抱石作品差不多,其後價格雖有上漲,但不如他們的上漲幅度大。1989年9月高劍父一幅小幅立軸《月月平安圖》賣了5.5萬港元,同時一幅大立軸《埃及風光圖》賣到11萬港元。1990年香港市場共見到6幅作品出售,低的3萬元,高的15萬元。現在高劍父作品行情基本上穩定在20萬港元左右,一般作品15萬元,個別精品20多萬元。高劍父作品最近幾年行情較高。最近的拍賣紀錄最高價格為40多萬元,上升幅度緩慢。

高奇峰作品行情

(圖)嶺南派嶺南派

比起高劍父,高奇峰作品更受買家看重。1986年剛出場的兩幅價格就驚人地高,立軸《和鳴》賣到19萬港元,大立軸《雙鷺》達到29萬元。其後價格更高,《鷹擊長空圖》26萬元,《躍獅圖》達到38萬港元,當時躍居現代畫家價格最高的層次。1988年1月香港由佳士得拍賣的《秋樹蒼鷹》是他中晚期作品,所繪蒼鷹凌厲有神,水墨之中尤見功夫。這是代表高奇峰典型畫風的不可多得的精作,以48萬元拍出。1990年3月拍賣的一幅《松鶴延年》一舉推進百萬元大關,高達104萬港元,已達珍品之列。1992年香港蘇富比拍賣行又推出《橫塘春曉畫集》12開冊,成交價高達165萬元。近年來高奇峰作品市場價格一再看好,大有勢不可擋之勢。2004年4月,香港蘇富比拍有其四屏,成交價422萬港元,既是他的最高紀錄,也是目前嶺南派畫家們的最高紀錄。

陳樹人作品行情

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收藏有陳樹人作品者就紛紛拿出來出售。1986年,蘇富比、佳士得兩大拍賣行開始拍賣他的作品。1986年5月剛進入拍賣時,他的一幅《紅葉八哥》軸僅賣到3800港元。半年後一幅《紫藤》漲到1.4萬港元。1989年其作品又上漲一個層次,《黃山覽勝》軸達到5.5萬港元。1990年又繼續上漲,精品《嶺南春色》,達到9.35萬港元,差一點衝破10萬元大關。其作品雖然在香港特別走俏,但在內地的價格卻一直沒有太高的紀錄。最高的拍賣價還是1994年上海朵雲軒拍的14萬多元。華辰2004年秋季拍賣中與徐悲鴻合作的《三友圖》,成交價16.5萬元。

關山月作品行情

1959年關山月與傅抱石合作,為人民大會堂創作了著名的《江山如此多嬌》(寬9米、高6米)巨幅國畫,毛主席又親自為其題字,大大提高了關山月在國內的地位和影響。1979年又為人民大會堂創作大幅國畫《春天南粵》。值得一提的是,關山月的代表作《俏不爭春》於1982年被日本《讀賣新聞》評為世界名畫。為了弘揚關山月的藝術,深圳市耗資6000萬元在深圳蓮花山南側建立了關山月美術館。

關山月的作品較多,且很早就在市場流通。1980年,當蘇富比、佳士得在香港開拍近現代中國書畫後,關山月的作品就上了拍賣行。第一幅作品《紅梅》就以10萬港元高價出售。這個價格在當時是出人意料的,也是極為罕見的,超過了已故的吳昌碩、齊白石傅抱石等名家。以後,他的作品基本維持在1-5萬元左右。到1990年,關山月的作品開始大幅攀升,一些作品突破10萬元。1993年香港佳士得推出了其力作《水鄉一角》,創下46萬港元的好成績,為其當時市場最高價。最近兩年價格保持在20萬元至30萬元左右。2004年4月廣州嘉德夏季拍賣會《迎春圖》巨幅梅花圖,被拍至352萬元,創下了他的成交最高紀錄。

移居海外的嶺南畫家市場行情

嶺南派畫家中的司徒奇、楊善深、趙少昂生前長期移居海外。

司徒奇承接高劍父的思想,筆墨豪放豐腴,遂獨樹一幟。由於長期居住澳門,後又移居加拿大,所以其藝術成就蜚聲海外,在國內少人知曉。其傑作《雪松》、《晴雪》兩幅及其四公子司徒乃鍾所作之《秋色》,入選聯合國美術部門,經由聯合國國際兒童基金會選印為1982年該會明信片及聖誕卡,各印2億份籌募巨款。我國畫家作品被聯合國選中,得此殊榮者,獨司徒奇父子而已。

近幾年來,楊善深在大陸比較活躍。生前在廣東地區展覽推介逐漸增多,買家對楊的作品逐漸增加了解,需求漸大。2003年,年逾90的楊善深還在進行藝術創作,舉辦展銷會。以前的價格一般是一幅對聯在6000元左右,繪畫每一平方尺賣10000元左右。目前,市場日趨認同,價格迅速提升,最高拍賣價已達30多萬元。

在嶺南畫派第二代傳人中,司徒奇、趙少昂黎雄才關山月楊善深並稱為“嶺南五老”。如今,五老並世振興嶺南畫派的光輝歲月,已然成為歷史;但是,市場卻是越來越認可他們。嶺南三傑的作品依然受寵。

由於司徒奇、趙少昂、楊善深長期移居海外,在大陸市場上的價位並不是很高,特別是司徒奇,目前國內拍賣行成交紀錄只有4幅,且成交價很低,最高價才2萬元。從中可見一個畫家的市場價格是直接跟他的社會公眾認知度相關聯的。

嶺南派畫家火爆拍賣會

嶺南畫派的作品由於其地域性的原因,仍是廣東拍賣會的主流拍品。但由於其藝術價值越來越被發現,目前參加廣東拍賣會的買家已經遠遠超出了廣東本地域的局限,而吸引了除廣東以外的香港、江蘇、雲南、北京、上海等地買家。嶺南派大師高奇峰、陳樹人、黎雄才、關山月、盧傳遠、方人定、趙少昂等人作品,在每場拍賣會上競爭都會非常激烈。

在廣州嘉德2004夏季拍賣會上,嶺南畫派的作品因受到藏家的重視而火爆的場面令人矚目。這次拍場有一半以上是外地藏家,對嶺南畫派給予了高度的關注,並紛紛加入到競買的行列。所謂“水漲船高”,嶺南畫派的成交價和成交率遠遠超過了歷屆。它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嶺南畫壇又煥發出蓬勃的生機。

嶺南名家 伍嘉陵國畫《農果》嶺南名家 伍嘉陵國畫《農果》

目前嶺南畫派的作品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司徒奇、關山月、黎雄才、方人定、趙少昂、楊善深等第一代、第二代名家。他們的作品每年保持10%遞增的升值空間。由於他們畫價的基數較高,底價動輒以10萬元起拍。由於司徒、關、黎、趙、楊嶺南五大家先後辭世,因此他們的作品被收藏家競相爭購。第二類是春睡畫院尚在世的弟子,如楊之光、伍嘉陵葉綠野等名家之作,以及廣東畫院、廣州畫院廣州美術學院出身、不一定是嶺南畫派的畫家,如林墉、陳永鏘、陳永康、尚濤、陳振國、周彥生等人的作品。他們的畫價每年大約有20%的遞增幅度,因此其增值空間也相當大。第三類則是民眾喜聞樂見的、目前在社會上小有名氣、但又能為收藏家們接受的在廣東從事繪畫創作的畫家。他們的作品在藝術品市場也占有半壁江山,其畫價升值空間大約為10%至20%。

投資者不僅要有較雄厚的經濟實力,還要有藝術的審美眼光和博學的文化底蘊。如果投資者慧眼能識,他們中的少數人將在若干年後成為大名家,其時,投資的回報將會大大增值。據2013年資料顯示,嶺南名家伍嘉陵國畫拍賣成交價每平方尺已達破60000元以上,書法作品均價達5000元/平尺左右,令市場為之側目。

嶺南畫派市場興起於嶺南派研究的浪潮中。近20年的嶺南畫派研究目前正逐步向專業層面、文化層面拓進。對嶺南派藝術的定位,長遠來說是要影響市場的。但可能要出現在新的市場熱點產生之後。嶺南畫派作為現代畫壇的一支勁旅,在現代中國畫壇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嶺南畫派的名家作品應有較大的升值潛力,值得廣大投資者和收藏者重點關注,因為這一板塊價格遠落後於海上畫派和京津畫派。中國藝術市場機會很多,針對嶺南畫派的作品,投資者只要把握得當,獲利將會是十分豐厚的。

嶺南派建築

嶺南派建築是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才逐漸形成的,人們把這支極具嶺南地方特色的建築流派稱之為“廣派”或“嶺南派”。關於嶺南派建築的產生、發展以及其特色和風格,我們引用著名建築評論家、清華大學教授曾昭奮和艾定增教授所作的精闢的評論來概述。曾昭奮教授最早把中國建築新風格定為北京的“京派”、上海的“海派”和廣州的“廣派”(“嶺南派”)並歸納出“嶺南派”建築風格的特色是自由、自然和符合人們活動規律的平面安排;明快、開朗和形式多樣的立面和體形;與園林綠化和城市或地域環境的有機結合。

自從曾昭奮教授提出“廣派”(“嶺南派”)的風格和特色後,建築界對“廣派”建築的發展更加關注。1989年建築評論家艾定增在其論文《神似之路——嶺南建築學派四十年》中指出:“嶺南建築學派在地域上指的是以廣州為中心的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及桂林、南寧、汕頭、深圳、珠海、湛江和海口等地的近代建築主流,在時間上指的是19世紀中期以來的建築新風格的發展與成熟,其中也包括大大滯後了的理論。”他還指出:“嶺南建築學派與嶺南音樂和嶺南繪畫具有同步性,是和康有為、梁啓超、孫中山的政治革新運動相呼應的。而‘兩廣’人的近代生活方式及自然地理、社會經濟條件則是它產生的根基。

它的發展經過以下幾個過程。首先是洋人帶來的洋建築的輸入。接著是由僑鄉開始的土洋結合、中西合璧式的建築(也有園林庭園的大量出現)。再就是中外建築師有意識地將中西建築揉合在一起(其中有強調民族形式的廣州中山紀念堂、原中山大學及嶺南大學等等,有強調西方形式的而且數量較多)。最近40年則是和西融合、古為今用的初步成熟期。”艾定增先生從八個方面概括了嶺南派建築的主流和成就:

(圖)嶺南派建築嶺南派建築

(1)寧變勿仿,寧今勿古。現代嶺南建築的先驅,華南工學院(華南理工大學)夏昌世教授以現代建築風格設計廣州文化公園水產館、中山醫學院和華南工學院校園中的建築群,在全國樹立了很好的榜樣。他的作品中山醫學院醫療教學建築群還榮獲中國建築學會優秀建築創作獎。

(2)追求意境,力臻神似。廣東人在每一種藝術創作中都刻意追求嶺南特色,建築創作也一樣,追求意境,立意在先,處處體現出中國的嶺南的情調和神韻。例如白雲山莊的詩情畫意,白天鵝賓館的能喚起海外游于思鄉之情的“故鄉水”。

(3)因借環境,融為一體。嶺南建築重視選址立基,與環境融為一體,繼承了傳統建築的精華。“白雲賓館”、“雙溪別墅”、“白天鵝”等賓館建築是其中的佼佼者。

(4)群體布局,組合空間。嶺南建築結合氣候特點,使建築物具備現代景園特色,而尺在門廳、中庭、休息廊、餐廳、走道、臥室之中布置園林花木,賦予環境以大自然的情趣。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將中國園林的精神與現代建築的格調渾然一體的東方賓館庭園。

(5)清新明快,千姿百態。嶺南建築善於利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特點,創造通透空間及虛靈形體,形成清新明快的建築形象,同時借鑑古代亭台樓閣原型,使新建築千姿百態,氣象萬千。

(6)室內設計,豐富多彩。嶺南建築在室內設計上利用傳統手法,如灰塑、陶塑、磚雕、木雕、洞門景窗、空花博古、貼地鋪地、彩色玻璃、鑲拼壁畫、盆景幾架、特色家具、匾名對聯等等,使室內景觀琳琅滿目,美不勝收。

(7)景園文脈,推陳出新。嶺南建築最大限度地吸收、借鑑中國古園林空間手法,移植到建築與城市設計中,從而產生出鮮明的特色。例如白雲山、越秀山、流花湖公園、蘭圃、烈士陵園、麓湖、東山湖公園等。

(8)神似之路,殊途同歸。嶺南建築學派主張新建築與傳統形式風格要神似,不要形似。要神似,反映了一種文脈意識,對傳統精神及集體無意識的關注,對環境整體性及人性空間的尊重,對與世界潮流同步的強烈願望。

現代嶺南建築學派的代表作有友誼劇院、白雲山莊、白天鵝賓館、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廣州泮溪酒家、天河體育中心、白雲賓館、大都會廣場、中國市長大廈等。這些作品分別榮獲中國城市建設部優秀建築設計獎、國家教委優秀建築設計獎、中國建築學會優秀建築創作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