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瑪·拉格洛芙

瑞典女作家、1909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她於1858年11月20日出生於瑞典中部韋姆蘭省的一個軍官的小莊園——莫爾巴卡莊園,並且在那裡度過了童年、青年和晚年。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塞爾瑪·拉格洛芙(1858—1940)

瑞典女作家、1909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她於1858年11月20日出生於瑞典中部韋姆蘭省的一個軍官的小莊園——莫爾巴卡莊園,並且在那裡度過了童年、青年和晚年。她的父親是位陸軍中尉,結婚後一直居住在莫爾巴卡莊園,從事農業勞動。勞動之餘,全家人圍坐在一起朗讀詩歌和小說。父親酷愛文學這一特點以及熱愛韋姆蘭家鄉風俗習慣的傳統是拉格洛芙從她父親那裡獲得的兩項極為寶貴的遺產,對她的文學生涯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她的作品中,尤其是描寫童年和青年時代的作品中,父親往往成了她作品中的重要人物。她在世時,每年父親生日,8月17日,她總是要邀請莊園裡和附近的鄉親們來 莊園聚會慶祝,以示對父親的懷念。

除了父親以外,祖母和姑媽對拉格洛芙的成長也有很大影響。她們兩人心中裝著講不完的豐姆蘭民間傳說和故事,尤其是祖母,講起故事來語調感人,表情豐富,孩子們喜歡圍著她,從早到晚聽她講故事。

那些瑞典和北歐的詩人、作家以及豐姆蘭地方的民間傳說和故事極大地影響了拉格洛芙藝術的早期階段。

拉格洛芙出生後不久左腳不幸成了殘廢,3歲半時,兩腳完全麻痹不能行動,從此以後她總是坐在椅子上聽祖母、姑媽和其他許多人講傳說和故事。7歲以後開始大量閱讀,書籍給她病殘的身體帶來莫大的精神安慰。一天,她讀到一本關於美國印第安人的冒險傳說,激發起將來要從事寫作的欲望。

她的麻痹的雙腿經過多次治療後能像健康人一樣行走,但是走起路來腳仍然有一點兒跛。

概述

1881年夏,拉格洛英在婦女運動積極分子、女作家愛娃·弗里克賽爾的鼓勵下,決心一面寫作,一面把自己培養成一名女教師。她不顧父母反對設法籌借到一筆款子,於同年只身前往斯德哥爾摩求學,次年考入高等女子師範學院。她於女子師範大學畢業時年屆27歲,在蘭德克羅一所蘭茲克羅納女子學校任教10年。教學 之餘,她積極參加政治集會,投身世界和平運動,深夜則伏案創作。第一部作品《貝林的故事》(1891)以強烈的懷舊感記錄了莊園傳統和生活習慣,抒發了自己的戀鄉之情。文學評論權威勃蘭兌斯肯定了這部以想像為主、表達人物的行動取決於內在力量、衝動和盲目性的小說的價值。

1894、1899她又出版兩本短篇小說集,出版長篇遊記《假基督的奇蹟》(1897)、《一座貴族莊園的傳說》、《孔阿海拉皇后》(1899)、《耶路撒冷》(1901一1902)。其中以《一座貴族園的傳說》藝術性最高,《耶路撒冷》成功地刻畫了人物。拉格勒芙據《基督傳說》而進行的傳說創作《在拿撒勒》、《紅胸脯的鳥》,和用民間口頭傳說形式創作的《阿爾納先生的錢》,是優秀的兒童文學讀物。

1904年夏她開始爬山涉水到瑞典全國各地考察,為寫“一本關於瑞典的、適合孩子們在學校閱讀的書……一本富有教益、嚴肅認真和沒有一句假話的書”做準備。1906至1907年,《騎鵝旅行記》被作為歷史、地理教科書出版。這部童話巨著使她成為蜚聲世界的文豪,贏得了與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齊名的聲譽。她在國內外的地位和聲望也不斷提高,1907年5月當選為瑞典烏普薩拉大學榮譽博士,1909年獲諾貝爾文學獎;1914年當選為瑞典學院院士,挪威、芬蘭、比利時和法國等國家還把本國最高勳章授予她。

《騎鵝歷險記》也給她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使她有能力買回童年時代住過的莫爾巴卡莊園。從l915年起到她去世,她一直居住在這座莊園裡。她一面辛勤地經營莊園,一面積極創作,出版了長篇小說《利爾耶克魯納之家》(1911)、《車夫》(1912)、《普初加里的皇帝》(1914)、《被開除教籍的人》(1918),回憶錄《莫爾巴卡》(1922)和《羅文舍爾德》三部曲(1925一1928)。即使到了晚年,她仍然孜孜不倦地創作著,出版了回憶錄《一個孩子的回憶》(1930)和《日記》(1932)。她出版的最後一部作品是《秋天》(1933)。

晚年,她為和平、團結及各種人道主義要求而發表許多熱情講話的同時,完成了小說三部曲,其中以第二部《沙勞德·羅文舍爾德》(1925)為最出色。l 940年2月,82歲高齡的拉格洛英計畫為她的好友蘇菲。埃爾康撰寫一本傳記小說,可惜只寫了兩章,她自己不幸於3月8日患腦溢血,3月l 6日清晨去世。這位在瑞典享有崇高地位和聲譽的女作家一生沒有結s婚,把畢生精力獻給了文學事業,她逝世時正值芬蘭冬戰爆發,德國法西斯攻占鄰國丹麥和挪威,對她的悼念很快被隆隆的炮聲所淹沒。 點是,總是圍繞著作品的核心,交替描寫人物的行為和內心活動。

文學薰陶

她的父親是位陸軍中尉,結婚後一直居住在莫爾巴卡莊園,從事農業勞動。勞動之餘,全家人圍坐在一起朗讀詩歌和小說。父親酷愛文學這一特點以及熱愛韋姆蘭家鄉風俗習慣的傳統是拉格洛芙從她父親那裡獲得的兩項極為寶貴的遺產,對她的文學生涯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她的作品中,尤其是描寫童年和青年時代的作品中,父親往往成了她作品中的重要人物。她在世時,每年父親生日,8月17日,她總是要邀請莊園裡和附近的鄉親們來莊園聚會慶祝,以示對父親的懷念。

除了父親以外,祖母和姑媽對拉格洛芙的成長也有很大影響。她們兩人心中裝著講不完的豐姆蘭民間傳說和故事,尤其是祖母,講起故事來語調感人,表情豐富,孩子們喜歡圍著她,從早到晚聽她講故事。

那些瑞典和北歐的詩人、作家以及豐姆蘭地方的民間傳說和故事極大地影響了拉格洛芙藝術的早期階段。

雙腿病殘

拉格洛芙出生後不久左腳不幸成了殘廢,3歲半時,兩腳完全麻痹不能行動,從此以後她總是坐在椅子上聽祖母、姑媽和其他許多人講傳說和故事。7歲以後開始大量閱讀,書籍給她病殘的身體帶來莫大的精神安慰。一天,她讀到一本關於美國印第安人的冒險傳說,激發起將來要從事寫作的欲望。

她的麻痹的雙腿經過多次治療後能像健康人一樣行走,但是走起路來腳仍然有一點兒跛。

文學創作

1881年夏,拉格洛夫在婦女運動積極分子、女作家愛娃·弗里克賽爾的鼓勵下,決心一面寫作,一面把自己培養成一名女教師。她不顧父母反對設法籌借到一筆款子,於同年只身前往斯德哥爾摩求學,次年考入高等女子師範學院。她於女子師範大學畢業時年屆27歲,在蘭德克羅一所蘭茲克羅納女子學校任教10年。教學之餘,她積極參加政治集會,投身世界和平運動,深夜則伏案創作。第一部作品《貝林的故事》(1891)以強烈的懷舊感記錄了莊園傳統和生活習慣,抒發了自己的戀鄉之情。文學評論權威勃蘭兌斯肯定了這部以想像為主、表達人物的行動取決於內在力量、衝動和盲目性的小說的價值。 

1894、1899她又出版兩本短篇小說集,出版長篇遊記《假基督的奇蹟》(1897)、《一座貴族莊園的傳說》、《孔阿海拉皇后》(1899)、《耶路撒冷》(1901一1902)。其中以《一座貴族園的傳說》藝術性最高,《耶路撒冷》成功地刻畫了人物。拉格勒芙據《基督傳說》而進行的傳說創作《在拿撒勒》、《紅胸脯的鳥》,和用民間口頭傳說形式創作的《阿爾納先生的錢》,是優秀的兒童文學讀物。

1904年夏她開始爬山涉水到瑞典全國各地考察,為寫“一本關於瑞典的、適合孩子們在學校閱讀的書……一本富有教益、嚴肅認真和沒有一句假話的書”做準備。1906至1907年,《騎鵝旅行記》被作為歷史、地理教科書出版。這部童話巨著使她成為蜚聲世界的文豪,贏得了與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齊名的聲譽。她在國內外的地位和聲望也不斷提高,1907年5月當選為瑞典烏普薩拉大學榮譽博士,1909年獲諾貝爾文學獎;1914年當選為瑞典學院院士,挪威、芬蘭、比利時和法國等國家還把本國最高勳章授予她。

《騎鵝歷險記》也給她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使她有能力買回童年時代住過的莫爾巴卡莊園。從l915年起到她去世,她一直居住在這座莊園裡。她一面辛勤地經營莊園,一面積極創作,出版了長篇小說《利爾耶克魯納之家》(1911)、《車夫》(1912)、《普初加里的皇帝》(1914)、《被開除教籍的人》(1918),回憶錄《莫爾巴卡》(1922)和《羅文舍爾德》三部曲(1925一1928)。即使到了晚年,她仍然孜孜不倦地創作著,出版了回憶錄《一個孩子的回憶》(1930)和《日記》(1932)。她出版的最後一部作品是《秋天》(1933)。

晚年,她為和平、團結及各種人道主義要求而發表許多熱情講話的同時,完成了小說三部曲,其中以第二部《沙勞德·羅文舍爾德》(1925)為最出色。l940年2月,82歲高齡的拉格洛英計畫為她的好友蘇菲。埃爾康撰寫一本傳記小說,可惜只寫了兩章,她自己不幸於3月8日患腦溢血,3月l6日清晨去世。這位在瑞典享有崇高地位和聲譽的女作家一生沒有結婚,把畢生精力獻給了文學事業,她逝世時正值芬蘭冬戰爆發,德國法西斯攻占鄰國丹麥和挪威,對她的悼念很快被隆隆的炮聲所淹沒。

心靈債務

綜述
摘取諾貝爾文學獎這一桂冠是許多作家夢寐以求的事,也是當今世界從事文學創作者所能獲取的最高榮譽。因此,一旦夢想成真,一旦某一文學俊彥真的戰勝無數競爭對手,獲此殊榮,走上領塞爾瑪·拉格洛夫家鄉

獎台時,他的心情將會怎樣地激動、興奮和喜悅,就是可以猜測的事了。

被鮮花掌聲鎂光燈包圍著的獲獎作家,在此人生最輝煌的時刻,心裡翻騰著些什麼樣的思緒,他怎樣看待這件事和這一榮譽?他將向萬千世人表達一番什麼樣的感受和體會?這是一件很有意味也很引人注目的事。

在這萬眾矚目的時刻,每個作家的表現並不一致。有的作家因早就將得獎作為明確的奮鬥目標,成竹在胸,所以得到它時,雖有種謙虛之態,但很大程度是出於禮節需要。如1921年法國作家法朗士在演講時就說:“我一直期待著在我一生中能有這一個夜晚,能與貴國勇敢而美麗的人民見面。滿懷感激之情,我接受了這份諾貝爾文學獎,無疑,它將使我的文學生涯走向頂峰。”有的作家態度極為謙卑,僅用三言兩語表達一下感激之情,就閉口不言了。有的作家因事出意外,簡直要被這天外飛來的好事擊暈,他除了能向世人和評審們表達一種欣喜的惑覺,其餘就無暇顧及了。如1920年獲獎的挪威小說家漢姆生到了那隆重而盛大的場合,手足無措,不知該怎么辦才好。他只覺得“頭在鏇轉,我已在空中飄浮。……一股對祖國的無比崇敬之情激盪在我的全身,使我有騰空之感。”最精彩的是瑞典女作家塞爾瑪·拉格洛夫,就是《尼爾斯騎鵝旅行記》的作者,她的致謝演說,既是一篇奇特的妙文,又是一次與眾不同的內心展露,讓人從中看出這位偉大女性所具有的非凡的人格和胸襟。

難以應付

拉格洛夫認為,接受諾貝爾獎,是“一件難以應付的事情”,因為此前她一直在老家韋姆蘭特過著獨居隱遁的生活,對熙攘紛繁的公眾生活已倍感生疏,現由於獲獎、又要在大庭廣眾面前拋頭露面,應對許許多多的人事,因而有些不大自在,但當她轉而想到她的兄弟姐妹和年邁的母親那一張張笑逐顏開的面龐時,她又“溢滿了喜悅之情”。接下來她想到已不在人世的父親,想到不能將這喜訊告訴酷愛文學的父親,她又黯然神傷,深以為憾。

拜見父親

倘若只是表達這么點意思,那拉格洛夫的演說也就毫不足奇了。然而拉格洛夫思緒一轉,馬上乘坐夢想的列車,凌空蹈虛,前往天國,去拜見父親。她看見父親“像往日一樣坐在前廊的搖椅里,面對灑滿陽光、開滿鮮花、鳥雀成群的前庭,讀著弗列奧夫的《英雄傳奇》”。於是拉格洛夫便向父親傾訴衷腸,說自己欠了一大筆債,不知該如何償還。其父驚異地說,如果是為了借錢之事來找,那他是無能為力的,因為天國是沒有一文錢的。拉格洛夫發現父親誤會了自己,就連忙向父親解釋,說自己所欠的債務並非金錢,而是欠祖先和前輩們的,因為老人們給她講了無數童話和英雄傳奇故事,流浪藝人唱歌謠,演滑稽戲給過她營養,修士修女們給她講述過許多動人故事,朝聖的農民們的偉大行動使她蒙受很重的恩惠,面對先輩給她的這些無比厚重的禮物,她不知該怎樣才能回報。父親聽懂女兒所欠是種精神債務,就放心了。不料拉格洛夫並未說完,她又說自己不僅欠這些人的,還欠整個大自然的,因為“飛禽走獸、花草樹木,它們無一不把自己的奧秘告訴了我。”而且“因為大塊假我以文章,才使我文思如潮”,能寫出錦繡文章。

向父訴苦

拉格洛夫為什麼要跑到天國去找父親求援呢?因為她覺得這世上沒有一個人知道怎樣才能還清這筆債,只有見多識廣、身在天國的父親才能指點和幫助自己。其父聽後就安慰她:“別擔心,孩子,你的麻煩問題是有辦法的。”可拉格洛夫並未釋然,她又列舉出更多的債主,說自己還欠教她寫字的人,欠那些寫散文、韻文的好手,欠挪威、瑞典、俄羅斯等一切新老作家的巨債,因為自己曾受惠於他們的恩澤,偷用了他們的不少東西。“他們都激勵了我的生動的幻想力,催動我去競爭,終於使我的夢想變成了現實,結出了豐碩的果實。”接著拉格洛夫開始埋怨父親,覺得他還是不了解還清這筆債對自己“有多大的困難”。因為她還承受了許多讀者的恩惠,得到過很多研究者和批評家的幫助與關照,“如果沒有人想看我的書,我還能幹什麼呢?”因此她對來自別人的“讚美和批評都同樣地感激”。拉格洛夫說幫助過她的人實在是太多了,那些珍視她的作品,替她創造各種機會的人,“他們給了我比生命本身更美好的東西,使我能擁有偉大的愛、崇高的榮譽和名聲。這些情誼如何才能報答?”一連串的提問逼得一貫博識睿智的父親不知所措,認為虧欠如此多的債實在不好辦。可女兒依然不依不饒,又進一步訴苦,說那些債務已難償還,新近又欠了一筆更大的債,即:“對於那些提名我角逐諾貝爾獎,以及決定我為這屆文學獎得主的人,我不知該說什麼好!……他們給予我的不只是名譽和金錢,他們將我的名字播往全世界,說明他們對我是多么信任,我又該怎樣才能償還這筆債呢?”

無人能解

這重重的疑問和一個個的難題使其父無法對答,陷入沉思。突然他猛醒了,揩著幸福的淚花,舉拳捶著搖椅扶手大喊:“無論天上人間,如果有人會為了這種無人能解的麻煩事大傷腦筋,那可真是個大傻瓜。你得了諾貝爾獎卻憂心忡忡,我卻高興得什麼也顧不上了。”至此,拉格洛夫的問題算是有了個初步的解答,她誠摯地表示,

“在我沒有找到更好的答案之前,我只能請你們與我一起(指在場的所有人),先敬瑞典文學院一杯!”

這就是拉格洛夫面對國王、評審會、各路英豪和世界名流的演講梗概,是她充滿激情和奇思異想的心跡吐露。我所以不避繁瑣地轉述、引證了那么多,實在是覺得這演講別出心裁、深蘊哲理,是篇不可不讀的奇文。

淡泊名利

“金榜題名時”,原是人生最榮耀的時刻。一個成功者處在人生峰巔時怎樣看待自己取得的成就,怎樣對待榮譽,怎樣恰當地總結過去面對未來,這是一個嚴峻的考驗。淺薄者或許會讓勝利沖昏頭腦,狂妄者難免會得意忘形,就是頭腦清醒者也很難再保持冷靜,唯有那些真正淡泊名利、胸懷博大的人才能不驚不躁、不驕不狂,從容應對,如處平常。

經受考驗

許多榮獲諾貝爾獎的作家都經受住了這種考驗,他們不愧為文壇精英、人中楷模。如法國作家杜·加爾在獲獎演說時就深情地談到托爾斯泰給予自己的決定性影響,美國獲獎戲劇家奧尼爾也說自己的靈感是源於近代最偉大、最天才的劇作家斯特林堡,丹麥作家延森在獲獎時說自己是歐倫施拉格的私塾弟子,法國作家紀德則表示,他之獲獎是由於另一位傑出人士保爾·瓦勒里不久前去世,才使自己站到了這個本屬於瓦勒里的位置上,而自己對他的天才總是心悅誠服地甘拜下風,他們皆具有謙遜、明智、坦誠的品格。但拉格洛夫的表現尤為令人欽佩,她高人一籌的地方在於,她不僅沒有絲毫狂傲,沒有志得意滿的自持,反而像個惴惴不安的小女孩,面對巨大的榮譽,一下子就將自己心中的憂慮——巨大的欠債感,永遠也無法償還的債務,不加掩飾地合盤端出。她認真地檢討起自己成功的緣由不是由於自己如何有能耐,而是由於有無數先輩和朋友的幫助,有世人和讀者的厚愛,有社會和自然的恩惠,這才造就了一個文壇的成功者。僅從這一席情真意切披肝瀝膽的話語,就可看出拉格洛夫善良的心性、過人的才氣和崇高的情懷。

拉格洛夫所欠是種什麼樣的債務呢?在許多人看來,她恐怕是誰也不欠的,因為她從未向誰借過債,所以也不必歸還任何人。但拉格洛夫言之鑿鑿,同樣是有理有據一點也不虛妄。因為她之所欠,是一種永遠也說不清,永遠也還不完的心靈債務、情感債務、知識債務和養育債務。

多讀幾遍拉格洛夫這充滿欠疚、深懷負債感的奇文,實有助於我們好好思索一番做人為文的道理,有助於每一個人更清醒地對待榮譽,更明智地認識自我。

盤點童話作者

童話是一種比較適合兒童閱讀的文學題材,它按照兒童的心理特點和需要,通過豐富的幻想和誇張的手法來塑造鮮明的形象,用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和淺顯易懂的語言文字反映現實生活,抑惡揚善,起到教育人的目的。童話表現出了我們對美好的嚮往和追求,因此那往往與生活的現實是相違背的。人類童話發展源遠流長,古代的神話與民間故事也可算是童話的一種。人類的童話作家兩大最傑出的代表都是北歐人,丹麥的安徒生和瑞典的塞爾瑪·拉格霍芙。下面就來盤點那些童話的作者。
阿·林格倫
安徒生
安房直子
畢爾格
E.B.懷特
宮澤賢治
貢內爾·林德
黑柳徹子
J·K·羅琳
幾米
科洛迪
肯尼斯·格雷厄姆
萊曼·弗蘭克·鮑姆
克·斯·劉易斯
劉易斯·卡洛爾
露西·蒙格瑪麗
瑪·金·羅琳斯
馬萊巴
麥可·H·佩恩
米切爾·恩德
琴·韋伯斯特
喬納森·斯威夫特
喬治·艾威爾
喬治·塞爾登
塞爾瑪·拉格洛芙
山姆·麥克布尼
聖德克·旭貝里
斯比麗
特拉弗斯
奧斯卡·王爾德
雅諾什
伊迪思·內斯比特
約克·舒比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