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格洛芙

拉格洛芙

拉格洛芙於1858年生於瑞典西部韋姆蘭省瑪巴卡村的貴族軍官家庭,發表了優秀短篇小說集《無形的鎖鏈》(1894)、《昆加哈拉的王后們》(1899)、長篇小說《偽基督的奇蹟》,是瑞典女作家。

基本信息

簡介

拉格洛芙拉格洛芙
塞爾瑪·拉格洛芙(Selma Lagerlof,1858-1940)瑞典女作家。生於瑞典西部韋姆蘭省瑪巴卡村的貴族軍官家庭。3歲時因下肢疾患,行走艱難,主要靠書籍和會講故事的外祖母朝夕相伴,接觸了大量的童話、神州的民間傳說等。

雙腿病殘

拉格洛芙出生後不久左腳不幸成了殘廢,3歲半時,兩腳完全麻痹不能行動,從此以後她總是坐在椅子上聽祖母、姑媽和其他許多人講傳說和故事。7歲以後開始大量閱讀,書籍給她病殘的身體帶來莫大的精神安慰。一天,她讀到一本關於美國印第安人的冒險傳說,激發起將來要從事寫作的欲望。她的麻痹的雙腿經過多次治療後能像健康人一樣行走,但是走起路來腳仍然有一點兒跛。

生平

1882年,拉格洛芙入首都斯德哥爾摩皇室女子師範學院學習,受到科學的洗禮。她博覽群書,廣泛涉獵了哲學、神學和文學等各個領域的知識,畢業後國小地理老師達10年之久,並於業餘從事寫作。1891年,第一部長篇小說問世,受到丹麥著名文學批評家勃蘭兌斯的常識,一舉成名。此後又發表了優秀短篇小說集《無形的鎖鏈》(1894)、《昆加哈拉的王后們》(1899)、長篇小說《偽基督的奇蹟》(1897)和《耶路撒冷》(1901-1902)等。《耶路撒冷》被稱為達到藝術最高境界的“國家的史詩”。
1897年,拉格洛芙在瑞典中部的法隆市定居。1906年應瑞典一位國小校長的請求,答應寫一本適合兒童讀的書。年近50歲的作家,為了蒐集有關資料,忍受著腿疾帶來的巨大痛苦,跋山涉水,在全國進行實地考查。她在認真研究飛禽走獸的生活習性和規律、調查各地的風俗習慣和民間傳說的基礎上,終於完成了舉世聞名的童話小說《尼爾斯的奇遇》(直譯為《尼爾斯·豪爾耶松傳奇般地週遊瑞典》)。這部作品使作家從此與安徒生齊名。
1909年,“由於她作品中特有的高貴的理想主義、豐饒的想像力、平易而優美的風格”,而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在她精彩動人的得獎演說中,她以赤子之心,對茲父、鄉土和賜與她靈感的作家、思想家們表達了由衷的敬愛和讚美之情。這之後,她又創作了《利紐克羅納的家》(1911)、《死神的車夫》(1912)、《葡萄牙的皇帝》(1914)、《妖精和人》(1915-1921)、《罪犯們》(1918)、《勒溫蕭德》三部曲(1925-1928)、《安娜·史威特》等。 晚年回到祖居瑪巴卡田莊定居,仍筆耕不輟,又寫了《一個孩子的回憶》(1930)、《日記》(1932)、《聖誕節的故事》(1938)等重要作品。
1940年3月16日病逝,享年82歲。

文學創作

1881年夏,拉格洛芙在婦女運動積極分子、女作家愛娃·弗里克賽爾的鼓勵下,決心一面寫作,一面把自己培養成一名女教師。她不顧父母反對設法籌借到一筆款子,於同年只身前往斯德哥爾摩求學,次年考入高等女子師範學院。她於女子師範大學畢業時年屆27歲,在蘭德克羅一所蘭茲克羅納女子學校任教10年。教學之餘,她積極參加政治集會,投身世界和平運動,深夜則伏案創作。第一部作品《貝林的故事》(1891)以強烈的懷舊感記錄了莊園傳統和生活習慣,抒發了自己的戀鄉之情。文學評論權威勃蘭兌斯肯定了這部以想像為主、表達人物的行動取決於內在力量、衝動和盲目性的小說的價值。

塞爾瑪·拉格洛夫的《騎鵝旅行記》恐怕二十歲以上的中國人沒有不知道的。一部卡通片幾乎占據了我們兒童時代關於空中旅行的所有記憶。但是,看過原著的人一定大大少於看過卡通片的人。它的作者最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世界名著的《騎鵝旅行記》也不是一個簡單的故事。拉格洛夫走遍瑞典,蒐集各種地理,動植物資料,當地風俗所寫成的,不僅是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一次對瑞典進行全面考察的旅行。小男孩尼爾斯頑皮透頂,特別喜歡虐待小動物,結果被小狐仙變成像大拇指般大小。尼爾斯為了逃避動物們的追逐,爬到了家鵝的身上。沒想到家鵝竟神奇地飛上天,和大雁們一起旅行。於是尼爾斯開始了漫長而又危險的騎鵝旅行。《尼爾斯騎鵝旅行記》是世界文學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童話作品。
《婚變》是描寫一位被始亂終棄的山坳村姑的故事。她歷盡艱難困苦,卻表現出非凡的勇氣和高尚的情操,最終贏得了愛情和幸福的生活。小說結構嚴謹,懸念迭起,感人至深,是作者的名著之一。拉格洛夫因其特出的貢獻和“高貴的理想主義”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或許她本人並沒有想到,在隨後一百年中的大多數時候,她都只被當作一名童話作家。手頭上這本《婚變——拉格洛夫中篇小說選》似乎也走了童話書一路。雖未言明童話二字,但書中幼稚、粗糙、不明意圖的插圖卻泄漏了底細。但是翻到插圖背面的文字,沮喪卻又能一掃而空。只一小段,心靈的奧秘與悲哀便和盤托出,人生在故事中舉重若輕。故事雖說是虛構的,但拉格洛夫卻很樂意給他們賦予現實的底本。於是,故事並不總是愉快的。《飛船》便是一個奇特的悲劇,兩個純真的好孩子一路被命運拋擲出了正常的軌道,懷揣夢想葬身大海;而《被罷黜的國王》則講述了人性普遍的悲哀、被關注的渴求與得而復失的隱痛。且不要說作者如何殘忍,正如我們從來都不知道命運前進的方向,好與壞、喜與憂,本就各自參半。可見拉格洛夫的理想主義高貴品質並不意味著她要把故事說得如何完滿和諧。正相反,她似乎更樂於在關鍵時刻,將她筆下的人物丟到一個生死抉擇的境遇中去,這一點,又頗像現實主義作家了。然而拉格洛夫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她筆下的人物總飽含著的充沛的精神力,儘管他們可能並沒有能力掌控這種力量,儘管這種力量會將他們引向毀滅性的災難。

外國女作家

丁玲、冰心、畢淑敏、蕭紅、林海音、林徽因,林白,鐵凝、張抗抗,裘山山……我們可以對中國的女作家如數家珍,那么外國的知名女作家又有哪些呢?本期任務讓我們來走近她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