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鵝旅行記》

《騎鵝旅行記》

此書直譯為《尼爾斯·豪格爾森週遊瑞典的奇妙旅行》。這是1909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瑞典女作家塞爾瑪·拉格洛芙(1853-1940)的代表作。該書從第一次出版到1940年作者去世,它總共已經發行了350萬冊,此後,每隔幾年又再版一次,是瑞典文學作品中發行量最大的作品之一。這部作品不僅使拉格洛芙飲譽瑞典國內文壇,而且也奠定了她在世界文壇上的地位。

《騎鵝旅行記》《騎鵝旅行記》
此書直譯為《尼爾斯·豪格爾森週遊瑞典的奇妙旅行》。這是1909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瑞典作家塞爾瑪·拉格洛芙(1853-1940)的代表作。該書從第一次出版到1940年作者去世,它總共已經發行了350萬冊,此後,每隔幾年又再版一次,是瑞典文學作品中發行量最大的作品之一。這部作品不僅使拉格洛芙飲譽瑞典國內文壇,而且也奠定了她在世界文壇上的地位。

作者簡介

《騎鵝旅行記》塞爾瑪·拉格洛芙
拉格洛芙(SelmaLagerof,1858~1940)是瑞典的優秀女作家,1909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金。拉格洛芙生於瑞典西部的一個陸軍中尉家中。她從小喜歡聽祖母講故事,喜歡讀書,立志要當一個作家。長大後,她在一座小城當了十年中學的地理教師。在任教期間,她開始了文學創作,寫出了許多優秀的短篇小說。《尼爾斯騎鵝旅行記》是她唯一為兒童而寫的長篇童話,它是根據瑞典教育部的要求,作為一部學校地理教育讀物而寫的,不料它在以後竟成為了世界文學藝術的珍品。因為拉格洛芙的巨大成就,1914年她被選為瑞典皇家學會會員。在瑞典,現在有一項最重要的兒童文學獎,就是用尼爾斯這名字命名的。由於其文學貢獻,從1991年開始,她的肖像出現在瑞典貨幣20克朗鈔票上。

故事簡介

《騎鵝旅行記》《騎鵝旅行記》
這部童話的主人公是瑞典南部鄉村的一個14歲男孩尼爾斯·豪格爾森。他的父母都是善良、勤勞而又十分貧困的農民。但尼爾森性格孤僻,對讀書毫無興趣,專愛惡作劇,欺負家中的雞貓狗兔。一個初春,他的父母上教堂去了,他在家裡因為捉弄一個小精靈,被小精靈變成了一個拇指大小、能懂鳥語的小人。正在這時,一群大雁從空中飛過,家中一隻公鵝也想展翅跟隨大雁飛行,尼爾斯為了不讓公鵝飛走,緊緊抱住公鵝的脖子,不料卻被公鵝帶上高空。從此,他騎在鵝背上,跟隨著大雁走南闖北,週遊各地,從南方一直飛到最北部的拉普蘭省,歷時8個月才返回家鄉。他騎在鵝背上看到了自己祖國的奇峰異川、旖旎風光,學習了祖國的地理歷史,聽了許多故事傳說,也飽嘗了不少風險和苦難。在漫遊中,他從旅伴和其他動物身上學到不少優點,逐漸改正了自己淘氣調皮的缺點,培養了勇於舍己、助人為樂的優秀品德。當他重返家鄉時,不僅重新變成了一個高大漂亮的男孩子,而且成了一個溫柔、忠誠善良、樂於助人、富於責任感且又勤勞的好孩子。

作品寓意

《騎鵝旅行記》《騎鵝旅行記》
作者通過這個故事來啟發少年兒童從小培養良好的品德,要有刻苦學習知識的渴求,向別人學習,克服和改正自己的缺點、因而這部作品是很富有教育意義的,它使少年兒童的心靈變得更純潔更善良,更富有同情心。同時,少年兒童讀者從尼爾斯的漫遊中也飽覽了瑞典的錦繡河山,學習了它的地理歷史知識和文化傳統,也熟悉了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各種動物和植物,從而增進了對祖國的熱愛,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正如作者自己所說的,創作《騎鵝歷險記》一書“是為了教育瑞典兒童熱愛自己的祖國”。她“從教育學觀點出發,認為只有讓孩子們了解自己的國家,熟悉祖國的歷史,才能使他們真正熱愛和尊重自己的祖國”。作者的用心良苦,而效果也是極佳的。瑞典近幾代人,上自國王、首相,下至平民百姓,幾乎每個人都自幼閱讀過這本書,在這個故事的潛移默化影響下成長。
愛國愛家是拉格洛芙創作中的—個重要主題。縱觀她的作品,除了一部以義大利為背景,探討社會主義的《假基督的奇蹟》(1897)以外,其餘作品都是以自己的祖國瑞典、家鄉豐姆蘭省,甚至自己的莊園為背景的,正如她在《騎鵝歷險記》一書中所說的那樣:“這么多年來,她無論走到哪裡,都念念不忘自己的故鄉,她誠然看到其他地方比那裡更美也更好,但是她在任何地方也找不到她在童年時期的故鄉所感受到的那種安謐和歡悅。”
《騎鵝歷險記》一書雖然主要是為少年兒童而寫,但它又不同於一般的兒童讀物。這部洋洋巨著,成年人讀起來也是趣味盎然,愛不釋手。事實上,在瑞典和世界各國,這本書的讀者還是以成年人居多。這本書既沒有懸念叢生、迴腸盪氣的故事,也沒有跌宕起伏、曲折動人的情節,甚至連妙語如珠、驚句似潮的對話都很少,那么是什麼東西使這么一部像流水賬般的旅行日誌式作品變得如此富有魅力呢?我們不能不欽佩作者別具匠心的構思和高超的寫作技巧。正是憑藉了這種妙筆生花的高超寫作技巧,作者把這部作品寫活了,賦予了原本沒有生氣的一草一木、一石一山以生命,使得世上萬物都有了思想和感情。
由於本書讀者對象主要是少年兒童,因此作者大量採取擬人的寫法,並且把幻想同真實交織在一起,把人類世界發生的事情搬到動物、植物世界中去,這樣使整個作品有了動感,有了情節。人和擬人化的動植物活躍於其間並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充滿情趣,使作品極為生動浪漫。以本書主人公尼爾斯為例,他不愛學習,貪吃貪睡,且又十分淘氣,愛捉弄小動物,這種調皮的小男孩在日常生活中不乏其人,但是作者讓他因此受罰變成—個拇指大的小人兒,這顯然是作者豐富的幻想所創作出來的一個生動的形象,為作品披上了—層神奇的色彩。
《騎鵝旅行記》《騎鵝旅行記》
作品就以尼爾斯騎鵝旅行為線索,繪出了一派極為新穎、氣象萬千的瑞典景色。大自然和動物生活占主導地位,也有歷史古蹟和種種傳說的記述。歷史、地理比較枯燥乏味,不大容易取得孩子們的好感。而這本書恰恰是要讓孩子們熟悉瑞典的山川河流、地形地貌,這個任務並不輕鬆。作者從教育學觀點出發,認為要使孩子了解、熟悉瑞典,從而熱愛它,首先要使孩子們產生興趣,而使他們產生興趣的最好辦法莫過於用講故事的辦法來傳授實際知識,這樣能使豐富而寶貴的知識不知不覺地灌入孩子們的頭腦。這種寓教於樂的方式不但使少年兒童們易於接受,而且可以使他們記得很牢。因此,她在《騎鵝歷險記》中穿插了大量童話、傳說和民間故事,有的是為了向讀者敘述歷史事實,有的是為了講述地形地貌,有的是為了介紹動植物的生活和生長規律,有的則是為了讚揚扶助弱者的優良品德,歌頌善良戰勝邪惡,純真的愛戰勝自私、冷酷和殘暴。總之,在拉格洛芙的筆下,瑞典的地理、歷史、文化、植物、動物無不變成了膾炙人口的故事。
形象而生動的比喻是《騎鵝歷險記》創作中的另一個重要的藝術特色。作者根據兒童的心理,把瑞典的平原山川、城市島嶼和江河湖泊都比喻成孩子們熟悉的東西,一方面引起他們閱讀的興趣,另一方面使他們讀後能牢記心頭。當男孩子尼爾斯變成拇指兒大的小人兒坐在鵝背上第一次從高空向下俯視時,他看到底下有一塊五彩續紛的大方格子布,不知道是一塊什麼樣的大方格子布。大雁們告訴他那是耕地和牧場,這時他才恍然大悟,原來下面的那塊大方格子布是家鄉的大平原,那綠色的方格子是去年播種的黑麥田,褐色的方格子是老苜蓿地,那灰黃色的方格子則是莊稼收割後殘留著茬根的田地等等。拉格洛芙把瑞典南部種著不同莊稼又有房屋和花園的斯康耐大平原比喻成一塊色彩斑斕的大方格子布是十分形象而又逼真的,這樣的大平原從高空往下看的確像一塊大方格子布,而方格子布又是孩子們所常見的布料。全書像這類生動逼真的比喻還有很多,使作品呈現出絢爛奪目的浪漫色彩。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