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山鎮[四川省綿陽市三台縣]

塔山鎮[四川省綿陽市三台縣]
塔山鎮[四川省綿陽市三台縣]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塔山鎮地處四川盆地中西北部,大地構造分區為揚子準台之四川中台拗、川中台拱新華夏系第三沉降帶四川盆地川中褶皺帶鏇扭構造。境內地質構造簡單,全部由褶皺構造組成。土地承載能力在2.5—2.8kg/cm之間,無地質斷層。根據土壤內部水、熱、氣、肥與作物生長的協調程度,三台可劃分為五個地貌類型區:東部高丘中窄谷區、中部中丘中寬谷區、西部底丘寬谷區、沿江陡壁寬谷台地區。其中沿江平壩河谷區,分布於涪江、凱江、梓江、郪江兩岸,包括現代河漫灘在內的Ⅰ、Ⅱ級階地,呈寬窄不一的條帶狀沖積壩。試驗示範區屬於徑流緩慢,徑流係數0.22,排水容易,年沖刷土壤量120683.6噸,流失氮、磷、鉀養分10.59噸/年,土壤沙至中壤,土壤母質來源廣,成分複雜,光、熱、水條件優越,生產水平較高。

基本信息

自然資源

塔山鎮特色農產品
塔山鎮位於三台縣東北角,距縣城36公里。東接忠孝鄉,南鄰石安鎮,西連柳池鎮,北界龍樹鎮。境內屬淺丘地形。塔山鎮幅員面積84.88平方公里,場鎮面積1.8平方公里。鎮轄25個行政村,場鎮居民委員會1個。轄塔山、聯勝、槐樹三個辦事處,26個村(居)委會,210個經濟合作社,總人口36327人。塔山物產豐富,人傑地靈。盛產玉米、水稻、棉花、紅苕、花生,天然氣、石油等礦產資源豐富。

礦藏1種。主要河流1條,魏城河最大,全長20公里。旅遊景點3個。植被面積2962公頃,森林面積2860公頃,森林覆蓋率達33.8%。有電灌站47座,以紅旗堰水庫為主,建有小型塘庫堰和徽水池等,全鎮控灌面積4萬畝,占耕地面積99%。有膨潤土、鹽滷、石油和天然氣等資源,其中具有開採價值的膨潤土儲量達60-100萬噸,蒙脫石含量達90%以上,可開採80年左右。境內有張天漢烈士墓、神仙洞摹岩石刻、蘭池廟文物保護區等名勝古蹟。

區位優勢優越,地產資源豐富,素有“贛榆後花園”、“中國杞柳第一鎮”的美譽,總面積82.6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459公頃,轄30個行政村,人口63000人。境內擁有全省第二大人工水庫——塔山湖,青口河穿境而過,水源充沛,盛產水稻、玉米、花生、小麥等優質農產品;礦產資源豐富。塔山鎮位於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連雲港北部,交通便利,距國際港連雲港口岸70公里,隴海鐵路50公里,兗石鐵路60公里,連雲港機場50公里,緊臨204、310、327國道和“同三”高速公路。

經濟發展

塔山鎮塔山鎮
塔山鎮是一個歷史文化名鎮,文化底蘊深厚,境內擁有列為贛榆八景之首的子貢山和端木曬書台以及古城牆、徐仙洞、車夫山等。工業經濟發展迅猛,形成了以服裝、柳編、化工、塑膠、板材、機械、玩具等行業為龍頭的工業發展格局。塔山鎮柳編古有淵源,全鎮擁有柳編專業村12個,柳編生產企業8家,杞柳基地12000畝,有2萬人從事柳編業;其中,連雲港塔山湖草柳工藝品有限公司生產的1000多個系列3000多品種的柳編工藝品,出口美、俄、日、英、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塔山的狗肉久負盛名,素有“塔山狗肉滾三滾,各路神仙站不穩”的傳說;塔山湖內草蝦、鯽魚、銀魚、鰱魚等淡水產品味鮮質美;“土成”牌黑麥掛麵、富硒米等系列小雜糧被國家農業部評為無公害農產品,暢銷上海、南京等10多個大中城市超市,深受城鄉居民青睞。近年來,塔山鎮大力實施新區建設和舊城改造,城鎮建設日新月異,工業園區設施配套,招商環境日臻完善,招商引資成效明顯,現已有30多家企業落戶塔山,促進了地方經濟快速發展。

在抓好經濟建設的同時,該鎮認真搞好文教衛生、精神文明建設等各項工作,積極開展文明創建活動,塔山中學中考成績連續11年位居全市農村中學第一名,塔山拔河隊多次榮獲國家及省、市級拔河比賽冠軍。是鑲嵌在古運河畔的一顆璀璨的明珠。西距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徐州38公里,東距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連雲港198公里。徐連高速公路、徐海公路和310國道擦肩而過,區位優越,交通便利。全鎮總面積96平方公里,轄耿集辦事處,三個居委會,20個行政村,擁有7.2萬人口,8萬餘畝耕地,素有“大蒜之鄉”、“意楊之鄉”、“魚米之鄉”、“天然氧吧”、“生態園林鎮”等美譽。大蒜面積6萬餘畝,意楊80萬畝,是蘇北有名的農業大鎮,無公害大蒜基地,無公害優質稻米,蔬菜、蓮藕種植基地,徐州市噸糧鄉鎮,江蘇省科技先進鄉鎮,全國農田林網先進單位。

塔山鎮總面積為82.61平方公里,轄30個行政村,有環保產業集聚區和民營創業園兩個工業園區。全鎮現有工業企業68家,其中:外資企業家8家,鎮外投資企業28家。2006年實現工業銷售收入1.5億元,實現工業入庫稅金516.9萬元。

前進方向

塔山鎮連鎖小店
鎮工業企業已形成七個行業,包括:玩具加工、服裝加工、柳編製品、木材加工、塑膠編織、機械製造、豬鬃加工。近年來,鎮先後投資400萬元,修路8公里,園區內主幹道兩側全部進行了綠化、亮化,區內已達到“五通一平”,基礎建設不斷完善。到目前為止,兩個園區共引進工業企業26家,其中2000萬元以上的項目7個,1000萬元以上項目11個,500萬元以上技改項目3個。今年一季度,塔山鎮黨委、政府回響縣委、縣政府“五月達半年”號召,在工業經濟、項目推進、新農村建設方面等各方面均取得良好成績,實現首季“開門紅”。主要措施如下:一是抓好園區建設:進一步完善環保型產業集聚區和民營創業園兩個工業小區的基礎設施,著力提升承載工業項目的能力,努力實現園區建設與項目開工並駕齊驅,確保兩個小區真正成為振興塔山工業經濟的重要基地。

二是抓好招商引資:抓好招商引資內外兩條線,內線:主攻東莞、常熟、張家港、青島,做好服裝、玩具、電子等產業轉移工作,努力做大服裝、玩具業基地;外線:主攻韓國、德國,以商引商,努力做大食品、塑膠加工業基地。採取招商引資捆綁考核、利用現代信息手段進行網上招商、聘請招商大使駐點招商、積極參加各種招商會等方式方法,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工作。

三是抓好項目推進:一是主動出擊,加強與各地客商的聯繫,使在談項目早簽約;二是加強溝通,全面為客商服務,使簽約項目早開工;三是多方督促,派專人跟蹤協調,使在建項目早投產。

小鎮特色

塔山鎮當地出產的枇杷
塔山鎮森林植被有50科80種,可謂良木嘉樹,鬱鬱蔥蔥。山間小溪、石下清泉、流水潺潺。道路縱橫,蜿蜒通出,翠羽穿梭,百鳥爭鳴。整個山林綠方靄靄,瑞氣蔚然,恰似一隻展翅巨鳳。於鳳頂俯瞰梓州勝景、氣象萬千:凱涪江浩蕩東去,千幢樓星羅棋布,使人心曠神怡。

塔山鎮資源豐富,農業生態環境優越。糧食、蠶繭、油料、生豬、水果、水產、藥材等主要農產品總產量名列全省前茅,瘦肉型豬、麥冬、蠶繭、油橄欖、棉花皆為全國商品生產基地。現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膨潤土、鹽井、石灰石、沙金、石英石、石油、天然氣等,極具規模開採價值。西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設有郪縣,南朝蕭梁時置涪城縣,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涪城縣併入郪縣,明洪武九年(1376年)撤縣入潼川州直轄,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置三台縣,迄今共歷2198年。

塔山鎮歷來是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縣,主產水稻、小麥、玉米、紅苕、棉花、花生、油菜籽等。民間飼養豬、牛、羊、雞、鴨、兔。栽桑養蠶,從事土紡、土織,成為民間農戶的主要家庭副業。2000年,全縣實現農業總產值166868萬元,農業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074元,糧食總產量達到74583.6萬公斤,棉花總產量達1267.6萬公斤,花生總產量1288.5萬公斤,油菜籽總產量5235.7萬公斤。黨和政府重視林業生產的發展,領導民眾積極植樹造林。1998年全縣實現了“全面綠化”,長防林工程竣工達標,綠化率達到99.3%,森林覆蓋率達到33.9%。由於農業、林業的發展,促進畜牧業和水產業的發展。農副土特名優產品主要有涪城壩的麥冬、建設巫家溝大蒜、永新鎮嶄山米棗、富順金光的“東山板栗”、菊河土煙、萋江“大紅袍”紅桔、蘆溪早熟“團圓果”柚桃等,各地正加速發展。先後被列為四川省和全國糧食、棉花、油料、生豬、蠶繭、柑桔、麻類、油橄欖、麥冬等的生產基地縣,主要農副產品產量分別排名全省20強和全國100強縣之列。

塔山鎮有耕地面積124.5萬畝,林地119.68萬畝,有大型水庫1座,中型水庫2座,小一、二型水庫98座,可養魚總水面7萬多畝,宜於發展糧食和棉花、油料、桑、麻、糖料、水果、蔬菜、藥材等經濟作物,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中國麥冬之鄉,農業總產值和主要農副產品產量列全省20強和全國100強,灌溉水、土壤符合DB51/3361-2003標準。年產小麥15.67萬噸,大麥2萬噸、花生和油菜籽9.47萬噸、玉米17萬噸、紅薯11萬噸、棉花1.26萬噸、水果5.82萬噸、水產品1.1萬噸、麥冬6000噸、蠶繭420萬公斤、原竹20萬噸,年出欄生豬186萬頭、家禽2180萬隻,胡蘿蔔、番茄、辣椒、大蒜、榨菜、土豆等蔬菜品種繁多,種植面積較大,並可根據需要調整種養結構,擴大種植面積和產量。這些農副產品,為大規模工業生產提供了豐富、優質、穩定的原材料。

前景展望

塔山鎮黨政學習
2007年12月8日,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花卉食品專業委員會命名塔山鎮為“中國米棗之鄉”。2006年國家質檢總局發布2006年第73號公告,批准三台縣“涪城麥冬”實施地理標誌保護。三台縣域工業發展勢頭良好。“劍南”牌水泵、“峨眉”牌扳手、“潼川”豆豉、凱河麵粉廠“魔芋掛麵”、釀造廠的“香辣醬”、“萬壽大麯酒”、“新渡大麯酒”等7個企業產品獲國家部優產品,“潼川”牌大麯酒、“梓州板鴨”、“紫糯米酒”在全國“七五”科技星火成果博覽會獲金獎。西平、城郊絲綢廠的西蜀牌真絲系列和電力紡、七彩被面曾獲曼谷博覽會金獎,生絲出口日本、西歐、東南亞。形成了電力、繭絲綢、五金機械、輕化工、食品為骨幹,門類眾多的工業生產格局,有30多種產品暢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

1997年工業產值21.6億元,工農業總產值比達6:4。工業已成為縣域經濟的有力支撐,工業產值己超過農業產量。塔山鎮現已初步形成了紡織絲綢、食品加工、能源化工、機械製造四大產業集群。這些產業和產業集群縱向和橫向延伸配套空間很大。台虎鉗、扳手、車圈、水泵、黃磷、棉紗、絲綢、水晶電子等產品除滿足國內市場外,還遠銷西歐、北美、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塔山鎮是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文化工作先進縣,體育工作先進縣,首批市級文明衛生達表現,是四川省“足球之鄉”。三台縣資源豐富,農業生態環境優越。糧食、蠶繭、油料、生豬、水果、水產、藥材等主要農產品總產量名列全省前茅,瘦肉型豬、麥冬、蠶繭、油橄欖、棉花皆為全國商品生產基地。現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膨潤土、鹽井、石灰石、沙金、石英石、石油、天然氣等,極具規模開採價值。

塔山鎮工業體系完備。現已形成以電力、繭絲綢、五金機械、輕化工、食品加工為骨幹的門類眾多的工業生產格局,有30多萬種產品暢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工業正逐步成為富民強縣的主體。塔山鎮市功能完備,商貿繁榮,名勝古蹟眾多。市政設施配套完善,城區常住人口逾10餘萬;各類商貿服務設施一應俱全,已形成開放式新型流通體系;一系列古蹟文物、旅遊景點蘊藏著豐厚的歷史文化品位,食、宿、行、游、購、玩的一條龍旅遊服務到位,這裡已成為都市人娛樂、休憩的後花園。塔山鎮是省級衛生縣城,這裡街道寬闊,市容整潔,高樓林立,夜景流光溢彩,分外迷人。

塔山鎮人民熱情好客,樸實勤勞。三台交通發達,近幾年建成綿三、三射一級公路,三中、三鹽二級公路,縣城有通往五十多個鎮鄉的柏油公路,三台緊靠綿陽、德陽、成都、重慶等大中城市。省道高等級公路貫穿全境,鎮享有路四通八達。信息通道已開通國際程控電話、圖文傳真、無線尋呼、行動電話、國際網際網路與計算機區域網路。水、電、氣供給充裕。第三產業蓬勃發展,各類服務日趨都市化。投資軟、硬環境優越,具有良好的投資開發前景。成綿高速公路的貫通,綿陽南郊機場、鐵路口岸的啟用,更為塔山對外開放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