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股節

基股節,指的是股節的近端部分。

基股節的有關實例

恙蟎(chiggermite)屬於真蟎目(Acariformes)、恙蟎科(Trombiculidae)。恙蟎的成蟲和若蟲營自生生活,幼蟲寄生在家畜和其他動物體表,吸取宿主組織液,引起恙蟎皮炎,傳播恙蟲病。全世界已知約有3000多種及亞種,其中有50種左右侵襲人體。我國已記錄有400多種及亞種。重要種類有地里纖恙蟎(Leptotrombidiumdeliense)和小盾纖恙蟎(L.scutellare)等。

由於對多數恙蟎種類的若蟲和成蟲的了解不多,目前恙蟎的分類仍以幼蟲為主。恙蟎幼蟲多橢圓形,紅、橙、淡黃或乳白色。初孵出時體長約0.2mm,經飽食後體長達0.5~1.0mm以上。蟲體分顎體軀體兩部分。顎體位於軀體前端,由螯肢及須肢各1對組成。螯肢的基節呈三角形,端節的定趾退化,動趾變為螯肢爪。須肢圓錐形,分5節,第一節較小,第四節末端有,第五節著生在第四節腹面內側緣如拇指狀。顎基在腹面向前延伸,其外側形成一對螯盔(galea)。軀體背面的前端有盾板,呈長方形、矩形五角形、半圓形或舌形,是重要的分類依據。盾板上通常有毛5根,中部有2個圓形的感器基(sensillarybase),由此生出呈絲狀、羽狀或球桿狀的感器(sensillum)。多數種類在盾板的左右兩側有眼1~2對,位於眼片上。盾板後方的軀體上有橫列的背毛,其排列的行數、數目和形狀等因種類而異。氣門如存在,則位於顎基與第一對足基節之間。足分為6或7節,如為7節則股節又分為基股節端股節。足的末端有爪1對和爪間突1個。

恙蟎生活史

恙蟎生活史分為卵、前幼蟲、幼蟲、若蛹、若蟲、成蛹和成蟲等7期。幼蟲足3對,若蟲與成蟲足4對。恙蟎生活史以地里纖恙蟎為例。地里纖恙蟎卵呈球形,淡黃色,直徑約0.15mm。經5~7天卵內幼蟲發育成熟,卵殼破裂,逸出包有薄膜的前幼蟲(prelarva)。經10天左右發育,幼蟲破膜而出,遇宿主即攀附寄生,在宿主皮薄而濕潤處叮刺,經2~3天飽食後,墜落地面縫隙中,3~7天后靜止不動形成若蛹(nymphochrysalis),蛹內若蟲發育成熟後,從蛹背逸出。若蟲形態與成蟲相似,經成(imagochrysalis)發育為成蟲。成蟲軀體多呈葫蘆形,體被密毛,狀似紅絨球,有足4對。第一對足特別長,具觸角功能。雄蟲性成熟後,產精胞以細絲粘於地表,雌蟎通過生殖吸盤攝取精胞並在體內受精,經2~3周開始產卵於泥土表層縫隙中,一生產卵100~200個,平均壽命288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