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帶扁股小蜂

赤帶扁股小蜂

赤帶扁股小蜂屬於昆蟲綱,休長1.2-1.7毫米。寄主昆蟲是稻縱卷葉螟.分布在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福建、貴州.。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休長1.2-1.7毫米。休黑色,頭胸部有藍綠色反光,腹部後半帶銅色光澤;觸角柄節和椏節淡黃褐色,鞭節褐色:翅基片基部、翅脈、後小盾片、前足(除基節基部和腿節基部上方)、中後足基節末端、轉節、脛節、跗節和後足腿節兩端黃白色,足其餘部分黑褐色;腹部近基部有赤褐色橫帶,故名”赤帶扁股小蜂“。頭部近半球形;額圓,具稀疏粗刻點;後頭緣鋒銳;觸角著生於複眼下緣連線上方,觸角10節,柄節長約為寬的3倍,梗節長略大於寬,環狀節2節甚小,索節3節依次漸寬漸短,第二索節方形,棒節8節長卵圓形,端部收縮,與笫一、第二索節之和大致等長。中胸盾片明顯寬大於長,具很多粗短剛毛;小盾片近圓形,光滑;後小盾片三角形突向後方;倂胸腹節平坦而光滑。前翅楔形狹長,但長度僅達腹端,緣脈甚長,痣脈甚短,後緣脈較痣脈長。後足基節外側和腿節外側有指紋狀細刻紋;後足脛節有黑色剛毛組成的菱形紋。腹部里三角錐形,與頭腳部等長;產卵管不突出或剛突出。


體長0.9-1.3毫米。與雌蜂相似,但觸角索4節,第一至第三索節分支成櫛狀,第四索節長約為前8索節之和,為棒節長的1.3倍。

生物學特性

寄生於稻縱卷葉螟幼蟲,一般寄生於二,三齡幼蟲。聚寄生,每條被寄生幼蟲出蜂數平均為69(1-12)頭。性比一般在75-85%之間。被寄生後的情況,與自足扁股小蜂相同。寄生率據浙江嘉興地區農科所等單位調查,在嘉善縣第二代未發現,第三代高的可達23.08%,第四代高的為4.17%(1975年);但山區安吉縣高的可達81.1%。在稻縱卷葉螟的幼蟲寄生蜂中,其重要性在浙江是僅次於縱卷葉螟絨繭蜂的一種。在浙江稻縱卷葉螟上的兩種扁股小蜂中本種占86.1%。在杭州,8月對一世代7-10天。本蜂偶爾亦可作為重寄生蜂寄生於縱卷葉螟絨繭蜂和擬螟蛉絨繭蜂,每繭出蜂3-6隻。

地理分布

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福建、貴州.

農業天敵昆蟲類大盤點(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