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十字軍

基督十字軍

基督十字軍:自11世紀末至13世紀下半葉,西方基督教世界在教皇的號召下,以從東方異教徒手中奪回聖地為藉口,對地中海東部的中、近東地區進行了前後間斷或持續性的、近兩百年的戰爭。參加這些戰爭的基督徒身綴紅十字標記,故稱十字軍。

基督十字軍

基督十字軍雖然名義上這種戰爭是宗教性的,但是其實質是西方封建社會向外擴張和獲得財富的手段;說其掛羊頭賣狗肉可能有些過分,但是宗教的確為它披上一層欺騙世人與愚弄信眾的光環。無論從戰爭對當地人民生活所產生的破壞,還是從戰爭的過程來看,十字軍戰爭都是非正義的、徹頭徹尾的侵略戰爭。即使在當今十字軍的後代處於經濟強勢和政治霸權地位的時候,這些基督徒對這場戰爭的“正義”性也是羞於啟齒的.

西方觀點

基督十字軍一些西方歷史學家例如諾曼·坎特,試圖把十字軍戰爭的原因歸結為穆斯林在西班牙的存在,但是這很難令人信服。穆斯林是在公元八世紀初進入伊比利亞半島的,不久便在那裡建立了摩爾人的文明。這無疑是處於黑暗之中的歐洲少有的一些光明。當倫敦還是一個破舊的村落的時候,伊比利亞半島已經擁有歐洲第一盞路燈,以及最發達的灌溉系統和最大的圖書館了。很難想像,一方面西方最好學的基督徒例如英國人羅傑·貝肯等人,雲集到西班牙學習摩爾人的科學知識(此時西班牙北部的基督徒呈現進貢的態勢,而南部的穆斯林則處於退守的狀態),而另一方面,十字軍需要通過發動對東方的戰爭來結束穆斯林在西班牙的存在。其實討伐異教徒不過是西方基督教世界的一塊幌子。當西班牙最後一處摩爾人的堡壘在1492年被攻克之後,他們甚至連討伐異教徒的幌子都不用戴,便在美洲、非洲、亞洲,在世界上他們能夠去的任何地方繼續殺人.

影響意義

基督十字軍不僅穆斯林是十字軍侵略戰爭的受害者,猶太人甚至許多基督徒也慘遭十字軍的屠殺和洗劫。例如,第四次十字軍戰爭就不幸成為君世坦丁堡的劫難日,野蠻的十字軍竊賊把這座拜占庭的歷史、宗教名城糟蹋的面目全非,珍貴的宗教器物和歷史文物被裝進他們的背囊(即使今天羅馬天主教會仍保有某些此類文物);此劫過後,拜占庭帝國元氣大傷,勢力不復從前,而巴勒斯坦,他們(十字軍)則是連影子都未見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