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傍制

城傍制

城傍制是一種兵牧合一的制度,唐對內遷蕃族置於軍鎮城旁,保持其部落組織,輕稅之,戰時發其自備鞍馬從行。此制度是李唐對歷史的最大惡果之一。

簡介

傍實際上是一種兵牧合一的制度,唐對內遷蕃族置於軍鎮城旁,保持其部落組織,輕稅之,戰時發其自備鞍馬從行。

《唐六典》卷五兵部郎中條略云:秦、成、岷、渭、河、蘭六州有高麗、羌兵。

此皆令當州上佐一人專知統押,每年兩度教練,使知部伍。如有警急,即令赴援。

諸州城傍子弟,亦常令教習,每年秋集本軍,春則放散。

城傍子弟為蕃兵,不但對唐代兵制、軍事,而且對唐代民族關係等都影響至深且巨。

《為建安王與安東諸軍書》則云:“營州飢餓,人不聊生。諸蕃首領百姓等,唯望官軍。”可見,在叛亂中,產生饑荒,也影響到了城傍諸蕃,這些諸蕃在叛亂中,有的心向唐室,謀求歸順,獲得以此謀生

舉例:貞觀二十二年,窟哥等部鹹請內附,乃置松漠都督府。李盡忠為這次內附的窟哥後代,世襲松漠都督。被置於營州城傍。

再簡單的說,城傍,就是羅馬帝國的蠻族僱傭軍,他們一般安置在軍鎮城旁,平時自己放牧,一旦有事,就出戰,成為事實上的僱傭軍,以此謀生,當然,隨著國家越來越依靠城傍,他們事實上成為了國家軍隊主力,國之利器慢慢被他們掌握,導致內地空虛,蠻族胡族日盛,安祿山謀反,就是城傍制的一次大爆發,影響到了以後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胡族大盛的格局,至少幽雲十六洲失陷以及遼、金都脫不了關係。實是李唐對歷史的最大惡果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