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翁內障

(二)治法主穴每次必用,配穴酌配1~2穴。 每次貼1側耳,3~5日換貼1次,5次為一療程。 主穴輪流取用,每日1次,7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5~7天。

圓翳內障(老年性白內障)。是後天性白內障中最常見的一種。

【概述】

老年性白內障是後天性白內障中最常見的一種,多發生在40~50歲以上的老人。晶狀體本身逐漸混濁,而全身和局部未查出明顯病因者。常為雙側發病,可先後或同時發生,從發病到成熟可歷時數月至數年。根據混濁發生的部位,老年性白內障可分為二類:核性及皮質性。皮質性分為周邊皮質型及後囊性皮質型兩種。

【治療】

耳穴埋針
(一)取穴
主穴:眼、肝、腎。
配穴:內分泌、交感、神門。
(二)治法
主穴每次必用,配穴酌配1~2穴。採用埋針法。對耳廓常規消毒後,用鑷子夾住經嚴格滅菌之圖釘形撳針,選準穴位刺入,約1毫米深。用膠布固定,並予按壓3~5分鐘,使患者感脹痛及耳廓發熱潮紅。每次貼1側耳,3~5日換貼1次,5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1周。
(三)療效評價
共治233例,以與上述相同的標準評定,顯效123例(52.8%),有效79例(33.9%),無效31例(13.3%),總有效為86.7%[4,5]。
體針加耳穴壓丸
(一)取穴
主穴:睛明、球後、健明、承泣。
配穴:分2組。1、翳明、合谷、足三里、肝俞、腎俞、脾俞、光明;2、心、肝、腎、皮質下、眼、目1、目2(耳穴)。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1~2穴,配穴第1組為針刺,取2~3穴;第2組耳穴壓丸,取4~5穴。操作如下:眼區穴,針刺時囑病人閉目,以左手拇指固定眼球,針緩緩刺入0.5~1.0寸,得氣(針感擴散至眼球)為度,不作提插捻轉。配穴,得氣後用補法。留針20~30分鐘。取針後,在耳穴上以王不留行籽一粒置於0.7×0.7厘米2小方塊肌膚寧貼膏或普通膠布上,予以貼敷。並讓患者每日指壓2~3次,每次10分鐘。體針,每日或隔日1次,雙側均針,15次為一療程;耳穴壓丸,3日1換,5次為一療程,每次貼一側耳,雙側交換。療程間隔5~7天。
(三)療效評價
療效判別標準:顯效:在原視力基礎上提高2行以上;有效:在原視力基礎上提高1~2行;無效:視力提高不足1行,無改變或減退。
共治270隻眼,總有效率在73.3~98.2%之間。其中168隻眼按上述標準評定:顯效為108隻眼(64.3%),有效為55隻眼(32.7%),無效5例(3.0%),總有效率為97.0%。
挑治
(一)取穴
主穴:頸椎6、頸椎7、胸椎1、挑治點。
挑治點位置:上述3椎,以每椎棘突為1挑治點,其周圍0.5厘米處取6個挑治點。此7點(即棘突1點和周圍6點)成梅花形分布。3椎共21點。
(二)治法
器械:特製不鏽鋼針1根(長5厘米,直徑1毫米)、手術刀1把、小火罐1個。
患者正坐,頭向前傾,充分暴露穴位。開始3次,分別挑治頸椎6、7和胸椎1棘突挑治點,第4至12次,分別在棘突周圍左右上下相對稱兩點挑治。選定挑治點,常規消毒,局麻後,挑破皮膚,挑出白色纖維物數十根,直至白色纖維挑淨為止。挑治後有少量出血,擦乾並拔火罐,吸出少量血液,即起罐,再將血擦乾,蓋以消毒敷料。第1~4日,每天挑治1次,第5次起,每周挑1次,12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1周。
(三)療效評價
共治40例74隻患眼,顯效16隻(21.7%),有效34隻(45.9%),無效24隻(32.4%),總有效率為67.6%[7]。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光明、三陰交、足三里、養老、曲池、內關、合谷。
配穴:腎俞、肝俞、血海。
(二)治法
藥液:當歸注射液、維生素C注射液、維生素B1注射液維生素B12注射液
以主穴為主,每次取1穴(雙側),體弱者可酌加配穴1穴(雙側)。第一療程,用當歸注射液2毫升,加維生素C注射液500毫克混合:第二、三療程取維生素B1注射液50毫克、維生素B12注射液100微克、當歸注射液1毫升,三者混合。用5毫升注射器吸入藥液,在針管中臨時混勻,刺入選定穴位,獲得針感後,快速推入藥液,每穴注入1.5毫升。主穴輪流取用,每日1次,7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5~7天。
(三)療效評價
共治100例計200隻眼,以類似上述標準評定,顯效115隻(57.5%),有效70隻(35.0%),無效15隻(7.5%),總有效率為92.5%[6]。
穴位電刺激
(一)取穴
主穴:睛明、攢竹、承泣、瞳子髎。
配穴:後溪、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鼻根部。
(二)治法
令患者取仰臥位,將直徑8毫米的圓形銅片貼於主穴,用鹽水紗布8層覆蓋並固定,再將信息治療儀的陰極置鼻根部,陽極置後溪穴。然後接通電源,輸出高頻電流脈衝信號,強度為10-7~10-10量級。每次治療1小時,每日或隔日1次,30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治32例共62隻眼,結果43隻眼視力提高>0.1,同時經觀察治療後密度對應值明顯降低。
核桃殼灸加耳穴壓丸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配穴:肝、腎、皮質下、眼(均為耳穴)。
阿是穴位置:患眼。
(二)治法
藥液配製:黨參12克、川芎10克、黃芪10克、夜明砂10克、石斛10克、升麻6克、谷精草10克、枸杞12克、山萸肉10克、石菖蒲10克、白菊花10克、密蒙花10克,用紗布包在一起,放入藥鍋內,倒1000毫升溫開水浸泡1小時,過濾去渣。將核桃殼(殼須是完整的兩半,有裂痕者不用)在藥液中浸泡30分鐘取出。
用細鐵絲製成一幅眼鏡形架子,鏡框外方分別用鐵絲彎一直角形的鉤,高和底長均約2厘米,其上插一1.5寸長之藥艾炷,點燃。在鏡框上套上浸泡過之核桃殼,戴在患眼前,病人取端坐位,每次灸30分鐘,灸時以眼前有溫熱感為宜,每次灸畢囑患者自行按摩睛明、攢竹、太陽、四白等穴10分鐘。並眼球向上、向內、向外旋轉16次。配穴酌取3~4個,以王不留行籽貼敷,每日自行按壓3~4次,每次每穴按壓2~3分鐘。每次僅取一側耳,左右交替。隔核桃殼灸每日1次,耳穴壓丸每周換貼2次。灸15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治52例計104隻眼,結果顯效38例,有效7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86.6%[8]。
耳穴結紮
(一)取穴
主穴:降壓溝。
(二)治法
先以碘酒消毒,再用75%酒精脫碘。用3×12醫用縫合針,沿所取穴位皮下穿過,打結,外敷特製藥紗小敷料,加醫用膠布固定1周,1次生結紮治療以後不拆線。
(三)療效評價
上法共治療150例,有效142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94.7%[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