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子

圓子

圓子:也叫湯圓,是人們愛吃的食品。多在元宵節時食用。現市場上圓子口味諸多,常見的有芝麻餡、豆沙餡、豬肉餡等;口味改革後又出現新式的朱古力餡、抹茶餡等。還有一種無餡的小圓子,人們通常喜歡拿它來做甜品,常見的有酒釀小圓子,撒上桂花、味道清甜爽口。一般用糯米麵滾制而成。

基本信息

圓子

一般概念

肉圓子肉圓子
一般將簡單加工成可以吃的圓形食物統稱為“圓子”。例如南方以前過年常吃的瘦肉做的肉丸子就叫“圓子”或肉圓子。 一些地方把濕法磨的糯米粉做的湯圓叫圓子。吳中上元節-圓子相關記載
上元日,吳中“滿城燈火耀街紅,統管笙歌到處同,真是昇平良夜景,萬家樓觀月明中”。吳地上元節物為“圓子”、“油 ”。簸米粉為丸曰“圓子”。用粉下酵裹餡制如餅式,入油煎炸,曰“油 ”。各家以此節物祀神享先。周必大詩有句云:“時節三吳重,圓勻萬里同。”
圓子也叫湯圓,是人們愛吃的食品。

種類

油炸圓子油炸圓子
現市場上圓子口味諸多,常見的有芝麻餡、豆沙餡、豬肉餡等;口味改革後又出現新式的朱古力餡、抹茶餡等。還有一種無餡的小圓子,人們通常喜歡拿它來做甜品,常見的有酒釀小圓子,撒上桂花、味道清甜爽口。

邵陽豬血圓子

簡介

邵陽豬血圓子,簡稱圓子。亦稱血粑豬血丸子豆腐圓子豆腐丸子。是邵陽獨有的傳統食品,始於清康熙年間,民間歷代相傳,至今已有好幾百年的歷史。
邵陽豬血圓子的主要原料是豆腐,先用紗布將豆腐中的水分濾乾,然後將豆腐捏碎,再將新鮮豬肉切成肉丁或條狀,拌以適量豬血辣椒粉五香粉以及少許麻油香油味素芝麻佐料,攪拌勻後,做成饅頭大小橢圓形狀的丸子,放在太陽下曬幾天,再掛在柴火灶上讓煙火熏乾,煙燻的時間越長,臘香味越濃。
也有做一鐵架,架下用火爐焚燒鋸木屑、糠皮、穀殼或木炭燻烤,此種熏法特別講究火候,不能過急過猛,否則口味不佳。丸子熏乾後即可食用。豬血丸子色、香、味俱佳,臘辣可口,增進食慾,且易於保藏,至少半年內不會變質,同時還攜帶方便,煮熟切成片即可食用,是宴客時一道開胃的冷盤。

歷史典故

正德年間,寶慶府有一座山,叫九龍嶺,此山很高,有九個山嶺,故叫九龍嶺,傳說原來這裡有十條龍,後飛走一條,故叫九龍嶺,嶺上有一座廟,有個老和尚在上面修行,山下有一窮苦人家,家有一孩,因常年患病,便寄在山上,跟老和尚學徒,後來病好了,但很瘦,他母常來看他,心裡很急,認為可能是因為沒吃肉,但和尚是不能吃肉的,她老人家左思右想,便想出了這個注意,把肉剁成肉末,拌在豆腐里,和尚吃豆腐是允許的,但是放進去後還看得見,於是她就加點豬血,再火用去烘,烘得乾乾的,一看還黑黑的,又做成圓圓的,拿到廟裡給她孩子吃,不久小和尚就胖多了,可是紙包不住火,後來還是被老和尚發現了,圓子就沒有再送上山了,但大家聽說吃了可以長身體,變結實,於是很多母親都開始跟她學做圓子了,圓子的做法也在當地就傳開了,並且是一道好菜,還可保存很久不壞,後來個慢慢傳至整個寶慶府,並一直流傳至今。

後來那兩個和尚知道自已犯了誡,為了彌補罪過,在不遠的一個兩市鎮修了一座橋,後人就取名叫“和尚橋”,也就是今天邵東縣中兩市鎮上和尚橋的來由。

豬血丸子的做法 材料:

豬血丸子一個、蒜苗3根、辣椒根據口味適量、不用放鹽和其他調料(丸子夠鹹且已經放了香料)但可以準備一些香辣的豆豉比如老乾媽風味豆豉

製作步驟:

1、豬血丸子切片(很硬的也可以在水裡煮五分鐘再切片)、辣椒和蒜苗洗淨,蒜苗切段,辣椒切碎;
2、鍋里放少許油,小火將丸子煎出油脂,轉大火翻炒(我還是用的電飯鍋,一直一個火);
3、翻炒至丸子變色,倒入一勺豆豉辣醬,炒勻後倒入辣椒;
4、將辣椒和丸子翻炒均勻,丸子也基本熟透準備出鍋前,倒入蒜苗,撲鼻的清香和丸子的腊味充分融合之後即可起鍋。

桂陽圓子

簡介

圓子是湖南桂陽的地方特產名餚,在肉丸子外面包裹一層麵粉蛋糊,油炸後形成金黃色外殼,因內外皆圓,故稱圓子,寓意團團圓圓、圓圓滿滿,可謂色、香、味、形、意俱全,是當地喜慶宴席和春節期間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特色食品。

做法

做桂陽圓子是很講究的。首先是要做好肉餡。要選一塊肥瘦合適的前腿豬肉洗淨,用刀背拍爛,剁成肉泥,加上適量楜椒、食鹽、麻油、生抽等調料和勻,放在一邊醃製。注意在醃製的時候要不時翻動幾下,保持肉餡的味道均勻。平放醃製10—15分鐘後,就可以把肉泥一小個一小個地捏圓,準備“穿衣”(用蛋糊包住肉餡)。
其次是要做肉丸子的“衣”。這可是關鍵環節。選料最好是用土雞蛋、土鴨蛋,這樣炸出來的圓子才香。一般來說,雞蛋與鴨蛋的比例是1:4,就是一個雞蛋配四個鴨蛋,也可以根據各自喜好適當調整,但要注意的是雞蛋箍緊、鴨蛋虛發,雞蛋多了禁煮但圓子殼質較緊難膨大,鴨蛋多了圓子殼酥鬆易膨大但不禁煮、容易爛。把雞蛋、鴨蛋打入大碗後,用筷子一邊不停地攪拌,一邊加入麵粉,直到用筷子插下去又拉上來,看見拉的絲很長、很稠就差不多了。
最後是給肉餡“穿衣”下鍋油炸。食用油入鍋煉開後,拿出專門給肉丸子造型“穿衣”用的半園型小鐵勺。先把小鐵勺舀幾滴熱油在勺(以免蛋糊與勺子粘連),再輕輕地把肉球扔進蛋糊里打個滾,用筷子夾起放進小鐵勺,迅速放到油鍋中炸起來。一個個穿了蛋糊衣的肉球通過小鐵勺下到油鍋里翻滾,一個個色澤金黃,洋溢著蛋香的圓子浮上油麵,圓子就炸好了。
炸熟了的圓子可以放到冰櫃保鮮。農村沒有冰櫃的,每隔一段時間再油炸一次,也可保存較長時間不變質,而且炸過幾次的圓子又別有一番風味。來客人時將圓子加水入鍋煮一會兒,再加入蔥姜調料就行,如果裝盤時再放幾朵香菜,就更加色香味俱全了。

歷史典故

相傳,三國時,蜀國五虎上將趙子龍兵不血刃取了桂陽郡後,劉備孔明親臨桂陽祝賀趙雲。桂陽人欽佩趙雲兵不擾民,體恤百姓,在劉備等人用膳之時,獻上一碟色澤金黃、渾圓如珠的圓子。三人從未見過如此美味獨特的食品,不知道嚴嚴實實的圓子殼裡面的肉丸餡是怎么“鑽”進去的,禁不住拍案稱絕。此後,這道圓子佳肴更成了遠近聞名的桂陽特產名菜。

傳統湯圓做法

主料:豬肉糜(最好是肥瘦比例6:4的,這種是下湯的,如果紅燒或要油炸建議用1:1的)
配料:蔥姜,鹽,雞精,白糖,水澱粉,雞蛋。
做法:把肉糜和剁碎的蔥姜加鹽,雞精,一點白糖,這時候如果喜歡吃硬硬的肉圓要加一點雞蛋液,不加也可以,為了保證肉圓好搓,建議加一點水澱粉,當然不加也可以。肉和配料和勻,到肉糜不再一顆一顆的就可以了,這時請分兩步
1.下湯的馬上燒一鍋水,裡面加鹽,或加少許薑絲,湯味甘香,等水開後調至小火,把拌好的肉糜搓成小圓子,扔進去就行了,多燒一會,肉圓差不多全熟了在下點小青菜雞毛菜,或者茼蒿,湯開關火,加點雞精可以起鍋了。
2.紅燒要過油的,半鍋油,5分熱,把肉圓搓好過油,等肉圓外面金黃的時候就可以撈出來濾油,紅燒的最好搓大點。
鍋里加底油,把要和肉圓炒的菜煸一下,下入肉圓、加點水、醬油、白糖、鹽、等水收的差不多的時候加雞精之後,香噴噴的圓子就出鍋了!

園子的大小和形狀

大小各異,有手工製作和機型製作之分
目前市面常見的:最小的綠豆大,最大的拳頭大。
園子一般就是圓形狀,也有部分地區非圓形狀,“我見過的橢圓,容易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