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地

吳地

吳地的概念首先源於春秋後期五霸之一的吳國,當時吳國的疆域大致在今天的蘇南太湖流域、浙北地區和皖南地區。浙北的嘉興西南部以及會稽山陰(紹興)則是吳越之爭的主戰場。吳方言,又稱吳語,雖然在所使用的地區各有不同,但總體上承襲了許多基本的語音要素、共享了許多基本語彙,當今的吳方言區範圍基本為:江蘇境內自西以鎮江的丹陽和常州的溧陽為界,往東至上海地區;浙江境內自湖州、嘉興往南至杭州,杭州往東至寧波、台州。 元朝以來由於省域不按文化圈劃分,蘇浙兩地吳文化圈的人們對於吳地的認同態度大為不同,今天說到吳地一般就是指的蘇南,蘇州為東吳,常錫為中吳,浙江的吳文化圈則被謬稱以“越”,實際上古吳國、古越國的習俗文化早已失傳,現在流傳下來的江南文化始於永嘉南渡,發展於隋唐,成型於南宋,而極盛於明清。

吳方言

太湖流域風光太湖流域風光

又稱吳語,雖然在所使用的地區各有不同,

但總體上承襲了許多基本的語音要素、共享了許多基本語彙。

當今的吳方言區範圍基本為:江蘇南部的高淳、溧水、丹陽、常州、靖江、通州、啟東、海門、無錫、蘇州等地;安徽南部的鄉鎮;江西信廣玉三縣一區、浙江大部分地區以及上海。

基本內容

吳地吳地的概念首先源於春秋後期五霸之一的吳國,當時吳國的疆域大致在今天的蘇南太湖流域和浙北地區,浙北的嘉興地區則是吳越之爭的主戰場。

但在當代吳地的概念要寬泛得多,明確吳地的範圍需要區分兩個有關“吳”的概念範圍,一為“吳語區”或“吳方言區”,二為“吳文化區”。吳方言,又稱吳語,雖然在所使用的地區各有不同,但總體上承襲了許多基本的語音要素、共享了許多基本語彙,當今的吳方言區範圍基本為:江蘇境內自西以鎮江的丹陽和常州的溧陽為界,往東至上海地區;浙江境內自湖州、嘉興往南至杭州,杭州往東至寧波、台州。這一範圍包括了江蘇的丹陽、溧陽,蘇錫常及所轄縣市區,上海地區,浙江的湖州、嘉興、杭州、紹興、寧波、台州(三門除外)及所轄地區。而說到吳文化區,古時的南京、揚州和鎮江都屬於“江南”的範疇,其傳承的士族文化今天依然有濃烈的江南吳文化特色,然而近代以來由於流民的問題,這三個地方的坊間習俗已經多具江淮文化特色,方言除了保留一些吳方言辭彙外語音基本不易於蘇中、淮北地區的方言,此外吳文化傳播的範圍還可以明確至安徽南部的徽州、黃山地區,這些地與蘇南、浙北接壤,傳統上習俗相近,出行多乘舟走水路,民居沿水而築,但如寧、鎮、揚一樣,近代以來淮北移民的湧入也使得這些地區的民間文化發生了許多變化。 元朝以來由於省域不按文化圈劃分,蘇浙兩地吳文化圈的人們對於吳地的認同態度大為不同,今天說到吳地一般就是指的蘇南,蘇州為東吳,常錫為中吳,浙江的吳文化圈則被謬稱以“越”,實際上古吳國、古越國的習俗文化早已失傳,現在流傳下來的江南文化始於永嘉南渡,發展於隋唐,成型於南宋,而極盛於明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