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台灣海洋大學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簡稱海洋大學、海洋或海大,位於台灣基隆市中正區八尺門之濱,與和平島及碧砂漁港等景點相臨。是一所以航運發展與海洋研究為特色之大學。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位於台灣基隆市北寧路八尺門之濱,佔地五十餘公頃,依山面海,風景壯麗。校門外即為太平洋。海洋大學創立於1953年,是一所以航運發展與海洋研究為特色之大學,提供學士碩士博士學位課程。海洋大學校區可分三部分,分別為濱海校區、龍崗校區、祥豐校區,由於環境維護優良,每年四、五月間,龍崗校區更有滿山遍野的螢火蟲,為台灣北部賞螢火蟲的重要景點之一。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隸屬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為台灣唯一擁有海洋相關領域完整系所的大學,並為此領域的最高學府,向來為執台灣海事航運及海洋科技領域牛耳的龍頭大學,對於台灣航運產業及海洋科技高級人才的培育貢獻卓著,其海事航運、海洋法、水產生技、海洋生物、漁業、食品科學、造船工程、海洋工程與科技及所有海洋相關學科代表台灣的最高水準,在國際上著有聲譽。目前設有海運暨管理學院、生命科學院、工學院、海洋科學與資源學院、電機資訊學院以及人文社會學院等六個學院,下設15個學系,10個獨立研究所,24個碩士班,15個博士班。

(圖)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國立台灣海洋大學

設有海運暨管理學院、生命科學院、工學院、海洋科學與資源學院、電機資訊學院以及人文社會學院等六個學院,下設15個學系,12個獨立研究所,26個碩士班,17個博士班。共有83個社團,11個運動代表隊。教師博士學位比91%。由於研究成果斐然且海洋立國的意識成為政府的口號、願景並獲民眾的認同,國家直接經費補助大幅增加,除每年皆獲得教育部之“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補助,並於95年獲得教育部“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五年五百億)補助1。4億元,在此計畫獲補助之全國17校中金額排名第13,97年在此計畫第二階段獲得補助0。9億元,在此計畫第二階段獲補助之全國15校中金額排名第12。

2007年為參與教育部“繁星計畫”二十五所大學之一。2007年11月財團法人高教評鑑中心公布“95年大專校院產學合作績效評量結果”,海大與成大、清大、交大在所有國立大學中表現較優。由於部分學校與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校名近似,特別是簡稱,常常令人混淆。因此在2007年6月16日,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正式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取得簡稱“海大”之專屬權利,限制日後其他大專院校不得再使用該簡稱。

地理環境

(圖)校園地圖校園地圖

海洋大學位於基隆市北寧路八尺門之濱,占地五十餘公頃,依山面海,風景十分壯麗。出校門外即為太平洋,面海的教室,每日皆可感受海洋多變的面貌,尤其在夕陽晚照時分,漫步在防波提,為海大人最美好的回憶之一。海大校園建築在山與海之間,依著青山,眺望大海。山巒間有完善的步道,山中小澗,水質清澈,水聲潺潺。群峰之間,林木秀美,空氣清新,步行至山頂,基隆港、碧砂漁港盡收眼底,萬頃碧波,氣婁里千,令人心胸遼闊。

由於環境美好,每年四、五月間,更有滿山遍野的螢火蟲,在沒有月光的晚上,置身其中,仿佛身處於巨大的聖誕樹叢般,晶瑩閃爍,光可照人。

校史追索

(圖)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國立台灣海洋大學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的前身是創立於1953年的台灣省立海事專科學校

1964年升格為台灣省立海洋學院

1979年改為國立台灣海洋學院

1989年改名國立台灣海洋大學。

辦學理念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自民國42年創校已來,在歷任校長及所有教職員工努力下,已發展成為一所具有海洋特色的綜合大學,並且成為中國培育高級人才、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的重要高等學府,特別對海洋高等教育擔負如下之三大任務:

(一)教學:應該培育結構合理、素質優良、數量恰當之海洋人才隊伍。

(二)研究:作為海洋教育之最高學府,高學歷教師之智慧密集、思想活躍,而且學系齊全,有利於創新之基礎研究,是海洋創新科技理論根基的源頭。

(三)服務:海洋大學是海洋相關知識之密集區,國內外學術交流頻繁,提供政府及產業界諮詢服務之角色日益重要。

圖書館史

(圖)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圖書館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圖書館

圖書館原暫設於教室,民國五十一年建圖書館于海事大樓,民國七十一年四月遷建圖書館於祥豐廣場,民國八十年五月新館落成,座落於濱海校區。 圖書一館總工程經費將近八千萬元,建坪面積一千九百四十九坪。一樓外面設定一座智慧之門。圖書一館正前面與南側面有五根聳拔的圓柱,外牆黏貼乳白色小口磁磚。四、五樓窗台外緣部份以黑色水泥斬石。二、三樓三面的外牆,均為一座座封閉式的大玻璃窗。且在正門前方廣場左右的空地上,設定一個個的單座花台和草地,配合周遭的景觀,種植大小不同的花木,使外觀看起來頗具現代化,是本校很有特色的一棟建築物。 圖書二館於八十六年七月份完成驗收。分配給圖書館使用的樓層為三樓後半段及四樓,並於九十年九月份啟用。三樓作為會議室(或一般閱覽室)及館長室,四樓做為西文現刊區及資訊檢索服務區。景觀優美,是圖書館內最佳的閱讀場所。 為了採光、以及造型美觀,特別在屋頂的中央開設立體天窗。在一樓和三至五樓的地板中間,采挑空設計,並由二樓設定樓梯迴旋而上,通往三、四、五樓。在地下室的西側和南側又設有廣大的天井,所以館內各處空間的光線都相當明亮,內部整體的造型,也非常柔美。
館藏概況

語文項目中文外文合計
圖書(冊)196,96887,184284,152
現期期刊(種)8163211,137
館藏期刊(種)1,8961,8413,737
期刊合訂本(冊)17,73144,32262,053
報紙(種)729
非書資料(件)8,286
電子書(種)11,233
電子期刊(種)22,026
電子資料庫(種)49
1、“非書資料”含光碟片、磁碟片、縮影單片、縮影卷片、錄影帶錄音帶、及幻燈片等。
2、本館館藏以海事工程、船機工程、航運管理、水產養殖、食品科學、航海技術等資料為主。

歷任校長

(圖)台灣海洋大學校長黃榮鑑教授在第21屆教師節暨表彰先進大會講話台灣海洋大學校長黃榮鑑教授在第21屆
教師節暨表彰先進大會講話

戴行悌先生 1953年6月~1956年8月─台灣省立海事專科學校前期

李昌來先生 1956年~1964年6月─台灣省立海事專科學校後期

李昌來先生 1964年7月~1975年1月─台灣省立海洋學院時期

謝君韜先生 1975年2月~1981年7月─台灣省立海洋學院→國立台灣海洋學院

鄭森雄先生 1981年8月~1990年7月─國立台灣海洋學院→國立台灣海洋大學

汪群從先生 1990年8月~1992年7月─國立台灣海洋大學

石延平先生 1992年8月~1996年4月─國立台灣海洋大學

吳建國先生 1997年2月~2003年3月─國立台灣海洋大學

黃榮鑑先生 2003年3月~

校區分布

(圖)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國立台灣海洋大學

校園配置圖校區可分三部分,分別為濱海校區、龍崗校區、祥豐校區,全校倚山傍海環境絕美、景色秀麗、規劃維護優良,為北部新人婚紗拍攝取鏡及旅遊賞景的著名勝地。濱海校區大門口有一海大的象徵——海鷗雕像,為著名藝術家朱銘為海大所作,濱海校門外即為太平洋,在校區操場即可觀賞東海夕照,夜晚點點漁火,美不勝收。每年四、五月間,龍崗校區更有滿山遍野的螢火蟲,為台灣北部賞螢火蟲的重要景點之一,且是台灣北部生態多樣性數一數二的蝴蝶棲地之一。龍崗校區步道的最高點為槓子寮山,其上有列屬國家三級古蹟的槓子寮炮台,與二沙灣、獅球嶺、白米瓮等炮台形成犄角之勢,護衛基隆港,此處可俯望校區,基隆港、基隆嶼、碧砂漁港盡收眼底,面對碧砂漁港的絕壁上有著“亞洲最美麗的百合花”之稱的瀕臨絕種保育類植物“艷紅鹿子百合”。由於校區所在之基隆地區在過去為多雨的天氣型態,為因應此狀況,校區之建築規劃采人性化考量,在建物大樓間以風雨走廊、天橋、地下道等方式相連線,在校內不用雨具可通行全校八成以上的建物及大樓。

學術成就

(圖)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國立台灣海洋大學

學術論文篇數

歷年SCI總篇數在台灣所有大學中排12~16名;

教授人均篇數在12名內。SCI/EI/SSCI發表篇數,2005 年為419篇,2006年為462篇,皆在全國前12名。

進入全球前1%之研究領域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公布國內大學ESI學門排名(2008.05),全台灣僅24校進入ESI學門排名,其中10所大學則僅進入1個學門,進入ESI排名即表示進入世界前1%。海洋大學進入ESI全球排名之學門有以下四門。

科系編制

(圖)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法研究所與
法政學院公共管理系師生交流會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設定海運學院、生命與資源科學院、工學院、電資學院、理學院及技術學院等六個學院,並設人文及教育中心。教學單位設有二十四系所,其中有二十二個碩士班,十四個博士班,並設有進修推廣教育,下設五個進修學士班,七個碩士在職專班。

海運學院

商船學系所

航運管理系

海洋法律研究所

生命與資源科學院

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系

套用經濟學所

食品科學系所:食品科學系前身為水產製造學系,於1964年改制,並成立夜間部,1975年成立碩士班,1983年更名水產食品科學系暨研究所,1985年博士班成立,1998年更名食品科學系,大學部有食品科學組與生物科技組各一班。

水產養殖系所:由朱祥海博士於1974年創立,台灣大專院校中第一個水產養殖專業的科系。1987年成立碩士班,1992年成立博士班,1999年臨海生物教學實習場完工,為學生學習養殖的場所。水產養殖系成立以來,為台灣培育許多養殖學專業人才,也於台灣各大學任教。

海洋生物研究所:1991年設立碩士班,1995年成立博士班,積極從事海洋基礎研究。

海洋資源管理研究所

生物科技研究所

生命科學系

理學院

(圖)獲獎同學獲獎同學

海洋科學系所:1969年成立海洋學系,1992年改名為海洋科學系。海洋所法學組成立於1977年,1979年改制為海洋研究所,1982年研究所增設理學組。1991年法學組獨立,另設海洋法學研究所,海洋研究所與海洋科學系,系所合一,1992年更名為海洋科學研究所。

套用地球科學研究所

光電科學研究所

技術學院

運輸技術系

輪機工程系所

通訊與導航工程系所

工學院

系統工程暨造船學系所:1959年創設時原名“造船工程學系”,1999年更名為“系統工程暨造船學系”

河海工程學系所:1960年首先創立河海工程科,1964年改制為河海工程學系,1978年增設研究所碩士班,1992年研究所博士班成立。

電機工程學系所

1968年初名為台灣省立海洋學院電子航儀系,1970年更名為台灣省立海洋學院電子工程學系,1979年升格為國立台灣海洋學院電子工程學系,1990年改制為國立台灣海洋大學電子工程學系,1991年設電子工程研究所,1992年奉準更名為電機工程學系暨研究所1999年 博士班成立招生。

材料工程研究所:1993年正式設立,博士班於1997年開始招生。

資訊工程學系所:1996年成立,2000年增設研究所碩士班。

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所

校歌校訓

校歌
(圖)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成立紀念特刊

詞/張長台

曲/黃友棣

日月光華,照我學宮;承先啟後,樹德如松。

勉哉濟濟多士,涵養誠樸博毅,允文允武志向崇。

豪情乾雲宵,為國為民做先鋒;

壯志凌寰宇,掌握機運風雲中。

濱海其偉,龍崗蔥蘢; 謙謙君子,嘉佑祥豐。

攜手海洋沐春風,大道之行樂融融。

校訓

誠:真誠,實事求是,心存真誠的態度。

朴:樸實,純樸耐勞,養成完整的人格。

博:博大,胸懷博大,培養寬宏的氣度。

毅:毅勇,堅毅茁壯,具備無畏的精神。

1990年5月17日召開七十八學年度第二學期校務會議第二次會討論修正通過。

發展宏圖

(圖)學生的刻苦學生的刻苦

海洋大學設有海運暨管理、生命科學、海洋科學與資源、工、電機資訊以及人文社會科學等六個學院,下設十五個學系,其中十四個學系設有碩士班,九個學系設有博士班;以及九個獨立研究所皆設有碩士班,其中有六所有博士班。現有專任教師三百餘人,當中88%以上具有博士學位。海大為提升教學及研究水準,除陸續延攬優秀師資來校任教外,並依據本校總體發展目標,在教學方面,加強通識教育與專業訓練之配合,設計具基礎性與特色性專門學程;在學術研究方面,則致力於研究所素質的提升,積極推動跨院所系之大型研究計畫,並促進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而行政方面相關措施亦配合推動,以充分支援學術與研究需要。

在整體發展的規劃下,海大除繼續發展海運暨管理、生命科學、工程以及海洋科學與資源領域外,亦將強化電資高科技與人文社會科學之發展。海運暨管理方面,將加強通訊、操船、輪機、自動控制、導航、貨載管理、法商管理等之教學與研究。生命科學方面,在教學上,以傳授基礎生命科學、生物技術、食品科技以及海洋資源保育、管理經濟知

(圖)師生的和諧師生的和諧

識;在研究上,利用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與傳統生物學之方法,以動物、植物及微生物為材料進行生理、遺傳、型態、分類、生態研究以及生物技術之套用研發、資源之開發、利用與管理之研究。同時加強生命科學之基礎研究,並自94年新設立生命科學系。工程方面,將配合海運、生命科學、海洋科學與資源學院相關學術之發展,推動海洋遙測、水中聲學、海下技術、河海工程、造船工程、螺槳空蝕、材料工程等之海洋科技的教學與研究。有鑒於電資高科技為國家發展的重點,故整合原有之電機、資訊工程、光電、及通訊導航相關係所成立電機資訊學院。海洋科學與資源方面,重視基礎理學教學與研究,並著重海洋物理與波浪、海洋生物與化學、海洋地質、海洋變遷、板塊運動、斷層監測、古氣候/古海洋、地理資訊系統等方面之研究,另積極拓展光電、資訊、奈米領域之研究。

至於有關技職體系之強化,將結合海運暨管理、生命科學院及工、海洋科學與資源等學院之系所,提供海事水產技職學生之進修管道。此外,並將擴展人文社會學院,使海洋大學能均衡發展,成為一所以海洋專業、科技及人文三者並重的綜合大學。擁抱海洋、心懷藍天、放眼天下,海洋大學將以更積極、更多元化、更有彈性與更活潑的辦學態度,迎接新世紀。

台灣省高校一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