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經膏

固經膏

固經膏,中藥方劑,用於舉經固經,補陰清火。主治婦人血虛有熱,月經先期,或經行過多,先後不定,或經行不止,或崩中,或漏下,或濕熱帶下,或五旬後經行者。

基本信息

方劑名稱

固經膏

方劑組成

丹皮丹皮
當歸3兩,丹皮(酒炒)2兩,柴胡2兩,酒芍2兩,生地2兩,黃芩2兩,知母2兩,麥冬2兩,地骨皮2兩,川芎2兩,貝母2兩,黃連2兩,羌活1兩,防風1兩,連翹1兩,薄荷1兩,蔓荊子1兩,紫蘇1兩,獨活1兩,藁本1兩,細辛1兩,丹參1兩,黨參1兩,黃耆1兩,熟地1兩,元參1兩,白朮1兩,天冬1兩,赤芍1兩,白薇1兩,蒼朮1兩,萸肉1兩,淮山藥1兩,枳殼1兩,桔梗1兩,麥芽1兩,鬱金1兩,貫眾1兩,青皮1兩,陳皮1兩,半夏1兩,膽南星1兩,白芷1兩,升麻1兩,葛根1兩,黃柏1兩,黑山梔1兩,生甘草1兩,熟牛膝1兩,杜仲1兩,續斷(炒)1兩,桑白皮1兩,椿白皮1兩,樗白皮1兩,秦皮1兩,醋炒延胡1兩,醋炒蒲黃1兩,醋炒香附1兩,黑荊穗1兩,黑靈脂1兩,地榆炭1兩,瓜蔞皮1兩,五味子1兩,五倍子1兩,訶子肉1兩,烏賊骨1兩,煅龍骨1兩,煅左顧牡蠣1兩,炮山甲1兩,炒黑蠶砂1兩,龜版2兩,鱉甲2兩,炮姜炭5錢,生薑2兩,蔥白4兩,大蒜4兩,韭白4兩,紫花地丁(即大薊)8兩,益母草8兩,槐枝(連實)8兩,柳枝8兩,桑枝8兩,茅根2兩,乾荷葉2兩,側柏葉2兩,霜桑葉2兩,薄荷葉2兩,鳳仙草半株,蒼耳草(全株)1兩,艾1兩,烏梅1兩。

製備方法

上藥以油24斤分熬,去滓,再合熬,入丹收之;俟丹收後,攪至溫,以一滴試之,不爆,方下後藥:陳壁土、枯礬、百草霜、發灰、赤石脂、紫石英(煅)各1兩,牛膠4兩(酒蒸化);再攪千餘遍,令勻,愈多愈妙。

功能主治

舉經固經,補陰清火。主治婦人血虛有熱,月經先期,或經行過多,先後不定,或經行不止,或崩中,或漏下,或濕熱帶下,或五旬後經行者。

用法用量

外用,上貼心口,中貼臍眼,下貼丹田,或兼貼對臍兩腰。

方劑來源

《理瀹》

中藥方劑之固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