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化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2000年,原華西醫科大學併入四川大學,醫學類化學實驗教學納入“中心”統一建設和管理。 作為一個面向學生專業門類廣、學生量大、實驗人時數多的實驗教學中心,結合國家理科人才基地和國家工科課程基地的建設,實現了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的相互促進,科研與教學的有機結合。 ‍實驗中心由專職實驗教師、專職實驗技術人員、兼職教師和研究生助教組成。

中心簡介

四川大學化學學科的發展起始於1907年四川大學堂化學門和套用化學門的建立,是國內最早建立的化學學科之一,其基礎化學實驗教學已有百年歷史,培養了以3名院士為代表的一大批傑出化學家。目前建有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國家工科化學課程教學基地。擁有化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化學博士後流動站,有機化學為國家重點學科,化學一級學科為四川省一級重點學科,建有綠色化學與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降解與阻燃高分子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是“211”和“985”工程重點建設的學科,化學專業為四川省“省級特色專業”。
四川大學歷來注重實驗教學,為了更好地體現實驗教學在化學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進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教學改革。
1981年,四川大學化學系在國內率先進行實驗教學體系改革,將四大基礎化學實驗教學獨立設課,對加強學生的實驗技能、提高學生素質、促進創新意識培養發揮了重要作用。
1996年,以原四川大學與成都科技大學合併為契機,成立了由大學化學實驗室、有機化學實驗室、物理化學實驗室、儀器分析實驗室、綜合化學實驗室、化學設計實驗室和化學信息實驗室等8個實驗室構成的校級“化學基礎實驗教學中心”,實行校、院兩級管理和主任負責制,由學校任命實驗中心主任、副主任。化學實驗中心以化學學院學科優勢為依託,以國家工科化學課程教學基地建設為支撐,利用“211”工程、世行貸款、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國家理科人才基地建設、“985”工程等多種方式,通過強強聯合、整合優質實驗教學資源,極大地推進了實驗教學的改革,並取得了豐碩成果。
2000年,原華西醫科大學併入四川大學,醫學類化學實驗教學納入“中心”統一建設和管理。“中心”充分利用兩次強強合併,理、工、醫學科互補的優勢,完善了“中心”管理體制,完成了實驗教學體系與內容的系列改革。2000年,“中心”被四川省教委授予首批四川省高等學校“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2003年,四川大學江安新校區基礎實驗大樓建成,10500平方米的化學實驗室投入使用,原來分設於三個老校區的化學實驗教學集中在新校區實驗大樓和望江校區化學館(專業實驗室),由實驗中心統一管理,學校教務處將全校的化學實驗教學任務直接下達到中心執行。目前,“中心” 除每年面向全校15個院系51個專業6700多本科生開出30多門理論課,5門實踐課,可開出各層次實驗項目192個的化學實驗教學外,還承擔第三軍醫大學、重慶醫科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等7年制本科生的化學基礎實驗教學,年人學時數達52萬。
目前中心又有實驗設備1800多台套、實驗設備總值1900多萬元。‍

學科優勢

根據學校“造就具有深厚人文底蘊、紮實專業知識、強烈創新意識、寬廣國際視野的國家棟樑和社會精英”的人才培養目標,積極推動實驗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改革。

課程改革與基地建設同步進行

“中心”結合國家理科人才基地、國家工科課程基地建設,通過“新型綜合大學中理工科學生創新意識與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面向21世紀套用化學專業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改革”、“ 面向21世紀工科基礎化學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改革”和“工科基礎化學課程新體系的實踐與完善”等國家級教改項目的實施,建立了體現“以人為本,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理念的多層次實驗教學體系。

推進實驗教學體系和教學內容進一步整合最佳化

“中心”的化學實驗教學以“加強基本技能訓練,注重全面素質培養,促進創新意識養成”為指導思想,按“基礎性—綜合性—研究型”三層次推進實驗教學進程,該成果獲得2001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和2005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全開放、分層次的實驗模式,成果顯著

自20世紀80年代起,“中心”開始對原實驗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方法進行改革,實施基礎化學實驗室對學生全面開放,專業實驗室對參加大學生創新訓練計畫課題和提前進入科研實驗室的學生開放;依託學科優勢,創造條件讓學生提前進入實驗室進行科研訓練,對一年級的學生實施科研素養的培養,引導學生對科學研究、特別是化學研究的興趣,讓學生了解化學學科的發展前沿及其在科學研究和國民經濟建設中的重要地位;二年級開始,以科研團隊和責任教授形式針對學生具體情況進行個性化培養,讓學生同時接受科研團隊中不同背景老師各具特色的指導,在這種大交叉融合的氛圍中吸取複合營養,使學生長期在實驗室中受到科學薰陶,逐步成長。‍

中心特色

一、形成了覆蓋理、工、醫各專業、分層次、多模組、個性與共性相結合、傳統與創新相結合的基礎化學實驗教學新體系。
作為一個面向學生專業門類廣、學生量大、實驗人時數多的實驗教學中心,結合國家理科人才基地和國家工科課程基地的建設,實現了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的相互促進,科研與教學的有機結合。針對四川大學理、工、醫學科門類齊全的特點,根據理科、工科和醫科學生的不同需求,建立了分層次、多模組的實驗教學體系。除完成本校15個院系51個專業本科生的化學實驗教學外,還承擔了第三軍醫大學、重慶醫科大學和成都中醫藥大學等7年制學生的化學實驗教學,對西南地區、乃至全國高校的化學實驗教學具有很好的示範作用。
二、依託學科優勢,創新能力培養成效顯著。圍繞“以學生為主體,能力培養為核心”的理念,依託學科優勢,利用科研促進和帶動本科實驗教學,將科研成果改造為實驗課題,創造條件鼓勵本科生儘早進入科研實驗室,接受科研訓練。對一年級的學生實施科研素養的培養,引導學生對科學研究、特別是化學及相關學科的研究興趣,讓學生了解化學學科的發展前沿及其在科學研究和國民經濟建設中的重要地位;二年級開始,以科研團隊和責任教授形式針對學生具體情況進行個性化培養,讓學生同時接受科研團隊中不同背景老師各具特色的指導,突出個性化教育,提高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科學素養,已卓見成效。‍

教學科研

“中心”在人才培養和教學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中心教師主持和參與國家級教改項目11項,省級教改項目13項。獲省部級以上教學成果獎6項,建成了1門國家精品課,5門省精品課程。在“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高等理科教育”、“化學通報” 和“實驗技術與管理”等刊物上發表教改論文70篇;近3年來,本科生參與發表論文58篇,其中SCI收錄論文49篇,獲得授權發明專利6件;2007年,化學學院本科生獲得13項“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訓練計畫”項目,在四川大學資助的200項校級創新訓練計畫中,化學學院本科生獲得44項,並在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科技作品競賽、全國大學生化學實驗技能競賽中多次獲獎;良好的實驗教學效果為化學學院本科畢業生連續四年100%的就業率提供了重要保障。“中心”的實驗教學改革和管理模式立足西南、服務全國,在全國高校中起到了良好的示範和輻射作用。‍

師資力量

實驗中心由專職實驗教師、專職實驗技術人員、兼職教師和研究生助教組成。目前有專職實驗教師46人,專職實驗技術人員31人,兼職教師22人
專兼職教師隊伍職稱、學歷結構(括弧中為兼職教師數據)


正高級 副高級 中級 初級 博士 碩士 本科
人數 12(18) 16(4) 18
35(21) 8(1) 3
占總數,% 26.1(81.8) 34.8(18.2) 39.1
76.1(95.5) 17.4(4.5) 6.5

實驗技術隊伍職稱、學歷結構

高級 中級 初級 工人 碩士 本科 大專 大專以下
人數 8 21 2
6 7 14 4
總人數,% 25.8% 67.7% 6.5%
19.4% 22.6% 45.2% 12.8%

中心人員年齡結構

專職教師 兼職教師 實驗技術人員 總計
45歲(含)以下人數 36 14 11 61
45歲以上人數 10 8 20 38
‍

中心領導

主任:胡常偉(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四川大學化學學院院長)‍
常務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四川大學化學學院副院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