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輕化工大學

四川輕化工大學

四川輕化工大學(SichuanUniversity of Science & Engineering)位於四川省自貢市,入選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四川省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畫”、“四川2011計畫”,1983年更名為四川輕化工學院,2003年四川輕化工學院、自貢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自貢高等專科學校和自貢教育學院合併組建更名為四川理工學院。2018年定名為四川輕化工大學。據2018年6月學院官網顯示,該校有匯東、營盤、臨港三個校區和黃嶺培訓基地,占地面積3899.12畝,校舍建築面積130餘萬平方米,國有資產60多億元。正在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啟動建設成都高等研究院,占地165畝,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有圖書273.32萬冊,電子圖書500餘萬冊,電子期刊2萬餘種;有二級學院21個,本科專業8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7個,專業碩士學位6個;有專任教師1600餘人,82個本科專業,涵蓋工學、理學、教育學、文學、管理學、藝術學等7個學科門類,面向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招生,全日制在校生和來自40個國家的留學生共3萬餘人。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追根溯源

華東化工學院西南分院

四川輕化工大學四川輕化工大學
1965年1月2日,根據毛澤東主席“備戰、備荒、為人民”的戰略決策,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親自批示,作為教育部重點高等學校的華東化工學院(現華東理工大學)內遷部分保密專業,選址自貢黃嶺創建華東化工學院西南分院(對外稱之為“652工程”),開始了學校本科教育的辦學歷程。

11月,教育部長蔣南翔、副部長劉仰嶠、段洛夫等視察四川分院建設工程。

1966年5月16日,接高等教育部通知,分院定名為“華東化工學院西南分院”。

1967年1月16日,教育部通知,由於開展文化大革命,四川“652”工程停止施工。

1969年2月12日,四川分院革命委員會成立。

1970年9月16日,四川分院黨總支成立,丁西三擔任總支書記。

1971年4月15日至7月31日,中央在北京召開全國教育工作會議。

會議期間,經上海市、四川省、教育部及燃料化學工業部商討研究,決定“652工程”繼續進行。

上海化工學院四川分院

1972年8月:中共上海市委決定,華東化工學院更名為上海化工學院,西南分院同時更名為上海化工學院四川分院。

1973年9月:經國家計委及國務院教科組批准,分院開始試點招收第一屆工農兵學員(亦稱工農兵大學生),設高分子、無機物、石油化工、化工機械4個專業。

四川化工學院

1976年10月6日,“四人幫”被打倒後,四川分院是否繼續辦下去的議論在滬、川(自貢)兩地此起彼伏。

1979年7月24日,經總院、分院領導無數次的奔波、反映和上海、四川、國家教育部領導的關心、理解和協商,最後經國務院批准,停辦上海化工學院四川分院,原校址改辦四川化工學院。

1979年11月,兩校開始交接和部分搬遷工作。

1982年7月3日,所有移交工作全部完成,華東化工學院在大西南的辦學歷史畫上句號。

草創奠基

四川輕化工學院

1983年,經教育部批准,學校更名為四川輕化工學院。保留了四川化工學院化工系和化機系的建制及兩系的師資、實驗和圖書,同時籌辦一批新專業,並積極從全國引進各類人才,投入學院的本科教學工作中。

世紀騰飛

四川理工學院

2003年,經教育部批准,由四川輕化工學院、自貢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自貢高等專科學校和自貢教育學院合併組建並更名為四川理工學院。

2007年,學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

2011年,學校成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試點高校。

2013年與2016年,學校入選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建設高校。

2017年5月,學校與四川師範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組成“校校戰略聯盟”。

2017年5月25日,學校被評為四川省第二批省級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校。

2017年9月17日,四川理工學院宜賓校區正式投入使用,首期入駐了7000多名師生。

四川輕化工大學

2018年5月31日,教育部發展規劃司發布《關於2018年擬批准設定高等學校的公示》,其中包括四川輕化工大學(建校基礎為四川理工學院)。

辦學規模

院系設定

截至2018年6月,該校下設21個二級學院(部),開設82個本科專業,涵蓋了工學、理學、管理學、經濟學、法學、文學、藝術學、教育學、歷史學等9個學科門類。

四川輕化工大學院系專業設定

學院全稱 辦學層次 專業名稱
四川輕化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本科 材料科學與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材料化學、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四川輕化工大學化學工程學院 本科 化學工程與工藝、套用化學、能源化學工程、製藥工程、生物製藥
專科 精細化工技術
四川輕化工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 本科 化學、環境工程、安全工程
四川輕化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 本科 釀酒工程、生物工程、生物技術、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輕化工程
專科 食品生物技術、製漿造紙技術
四川輕化工大學外語學院 本科 英語、日語、翻譯、西班牙語
專科 商務英語
四川輕化工大學管理學院 本科 工商管理、工程管理、市場行銷、會計學、人力資源管理
四川輕化工大學經濟學院 本科 國際經濟與貿易、農村區域發展、投資學、旅遊管理、酒店管理
專科 國際經濟與貿易、證券與期貨
四川輕化工大學自動化與信息工程學院 本科 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通信工程、生物醫學工程
四川輕化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本科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業設計、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車輛工程、機械電子工程
專科 機電一體化技術
四川輕化工大學計算機學院 本科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網路工程、電子商務、物聯網工程
專科 計算機網路技術
四川輕化工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 本科 數學與套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套用統計學
四川輕化工大學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
本科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套用物理學
四川輕化工大學法學院
本科 法學、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
四川輕化工大學人文學院
本科 漢語言文學、廣播電視學、歷史學
四川輕化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本科 思想政治教育
四川輕化工大學美術學院 本科 美術學、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服裝設計與工程
四川輕化工大學音樂學院 本科 音樂學、音樂表演
四川輕化工大學體育學院 本科 體育教育
四川輕化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本科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工程造價、工程管理
專科 房地產經營與管理
四川輕化工大學教育與心理科學學院 本科 套用心理學、學前教育

師資力量

截至2018年6月,該校有專任教師1638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專任教師689人,占專任教師的比例為42.06%,其中具有正高職務的187人(含教授175人)。學校有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中組部“千人計畫”專家1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9人,四川省“千人計畫”專家8名,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四川省教學名師等近50人。學校聘請特聘教授、兼職教授、客座教授總計100餘人,其中兩院院士4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2人。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庹先國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游建軍、汪明義、王成端、王曙、曾慶璇、周仁庚、雷貞乾、向裕民、蘭恆友
四川省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游建軍、汪明義、李開世、傅成華
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游建軍、汪明義、王成端、肖興政
四川省教學名師:龔敏、傅成華
四川省教學團隊
團隊名稱 帶頭人
人工智慧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教學團隊 庹先國
材料腐蝕與防護高校重點實驗室教學團隊 龔敏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實驗室教學團隊 李開世
電工電子技術基礎教學團隊 傅成華

教學建設

截至2018年6月,該校共有國家級特色專業4門、省級特色專業9門、省級精品課程22門;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國家級卓越計畫培養專業5個、省級卓越工程師計畫培養專業14個、省級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畫專業1個。
國家級特色專業:化學工程與工藝、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生物工程、自動化
四川省特色專業:化學工程與工藝、生物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自動化、材料科學與工程、會計學、工程管理、食品科學與工程、輕化工程四川省精品課程:金屬腐蝕理論及腐蝕控制、現代漢語、中國文化概論(英文)、材料科學基礎、化工設計、信號與線性系統、大學物理、食品保藏原理、機械控制基礎、儀器分析、微型計算機原理及套用、無機化學、化工設備機械基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電磁場與電磁波、電工電子技術、數學建模、電路原理、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學、建築市場分析與預測、智慧財產權法、人機工程學
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與瀘州老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共建實踐教育中心、與四川化工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共建實踐教育中心、與宜賓絲麗雅集團有限公司共建實踐教育中心
四川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化工實驗中心、食品與發酵工程實驗中心
國家級卓越工程師教育計畫培養專業:化學工程與工藝、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生物工程、自動化、網路工程
四川省卓越工程師教育計畫培養專業:化學工程與工藝、生物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自動化、網路工程、自動化、網路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環境工程、製藥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四川省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畫專業:釀酒工程

學科建設

據2018年6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省級重點學科3個,一級碩士學位授權點7個,二級學科碩士授權點28個,專業學位授權類別6個,專業學位授權領域13個,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1個。
四川省重點學科:發酵工程、化學工藝、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
一級學科碩士點:數學、化學、化學工程與技術、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
二級學科碩士點:企業信息系統與工程、非線性系統最佳化與控制、統計與決策、法治系統工程、產業組織與規劃
化學工程與技術(化學工程、化學工藝、套用化學、工業催化、製藥工程、再生資源化工、綠色化學與技術、腐蝕與防護、材料化學工程)
機械工程(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過程裝備與機械、過程裝備檢測及自動化)
控制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控制理論、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系統工程、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電力系統及智慧型控制)
管理科學與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企業發展與創新)
專業碩士學位點:農業、會計、法律(非法學、法學)、藝術(音樂、美術、藝術設計)、工程(材料工程、食品工程、化學工程、機械工程、控制工程)、教育(學前教育、職業技術教育、語文)

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截至2018年6月,該校有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參建)、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省重點實驗室3個、省高校重點實驗室8個、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2個、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3個、省級院士(專家)工作站2個、省級科技基礎條件共享平台4個、2011計畫協同創新中心4個、省級產學研創新聯盟9個。
科研機構一覽表
類別 級別 機構名稱
工程技術 研究中心 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固態釀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參建)
國家城市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川南分中心(參建)
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白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製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實驗室 省級重點實驗室 人工智慧重點實驗室
材料腐蝕與防護重點實驗室
釀酒生物技術及套用重點實驗室
省級高校重點實驗室 釀酒生物技術及套用重點實驗室
人工智慧重點實驗室
材料腐蝕與防護重點實驗室
過程裝備與控制重點實驗室
綠色催化重點實驗室
企業信息化與物聯網測控技術重點實驗室
精細化工助劑與表面活性劑重點實驗室
橋樑無損檢測與工程計算點實驗室
研究中心 省哲學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川酒發展研究中心
中國鹽文化研究中心
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川酒文化國際傳播研究中心
中國鹽文化研究中心
基層司法能力研究中心
省旅遊科研重點基地 智慧旅遊重點研究基地
省社會科學普及基地 民俗燈文化普及基地
創新團隊 省級 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研究團隊(省社科聯)
物聯網技術與套用研究團隊(省科技廳)
智慧型信號與信息處理研究團隊(省科技廳)
材料腐蝕與防護研究團隊(省科技廳)
礦山尾渣資源化利用研究團隊(省科技廳)
院士(專家)工作站 省級 江河流域生態環境的集成感知與套用四川省院士(專家)工作站
固態釀造關鍵技術研究四川省院士(專家)工作站
協同創新中心 省級協同創新中心 工業有機固體廢物資源化處理協同創新中心
信息安全協同創新中心(參建)
食品質量與安全協同創新中心(參建)
傳統釀酒產業改升級協同創新中心培育基地
青年科技創新研究團隊 省級 物聯網技術與套用科技創新研究團隊
智慧型信號與信息處理科技創新研究團隊
科研機構 校級 高等教育研究所、化工研究所、環境與安全研究所、過濾分離與淨化技術設計研究所、閥門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計算機套用研究所、製造業信息化工程技術支持中心、建築與環境工程設計研究所、信息與控制研究所、造紙科學與技術研究所、旅遊發展研究所、語言文學套用研究所、套用心理研究所、基層法律監督研究中心、經貿外語研究中心、翻譯研究中心、非線性科學與工程計算研究所、功能材料研究所、製藥工程技術與套用研究所、食品加工技術與套用研究所、彩燈設計與文化研究所、體育與健康科學研究所、青年價值觀研究所、學術傳播與評價研究所、特種加工技術研究中心、分析測試技術研究所、民眾鋼琴藝術推廣研究中心、中小企業管理和發展研究所

科研成果

據2017年12月官網顯示,近年來,學校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70餘項,省部級科研項目近400項,獲得各級各類科技成果獎200餘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35項。僅2016年即獲得縱向項目立項389項,其中國家級項目21項,省部級項目64項,總計縱向到位經費近3500萬元,進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00萬元俱樂部,獲得省部級獎勵15項,其中四川省科技成果獎4項、四川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1項。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截至2017年12月,四川輕化工大學圖書館館藏紙質文獻總量273.32萬冊,電子圖書500餘萬冊,電子期刊2萬餘種。
學術刊物
《四川輕化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四川輕化工大學主辦的綜合性自然科學學術期刊(雙月刊)。是《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JFD)》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統計源期刊,《CAJ-CD規範》優秀期刊、美國《化學文摘(CA)》、波蘭《哥白尼索引(IC)》收錄期刊。
《四川輕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為四川理工學院主辦的具有國內影響和國際知名度的學術期刊,1986年創刊,雙月刊。是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資料庫、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資料庫來源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擴展版),全國高校優秀社科期刊,中國理工農醫院校優秀社科學報、美國劍橋科學文摘(CSA)、波蘭哥白尼索引(IC)來源期刊。

文化傳統

校徽

主體圖案為圓形,中英文校名,中文字型為原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沈鵬題寫,圖案色彩以墨綠色為主色。圖案造型由漢字“川”及“理、工”拼音第一個大寫字母“L”、“G”變形組合而成,呈白鴿雲端飛翔之態、帆船破浪航行之姿、團結向上之勢,體現了師生員工朝氣勃勃、奮發圖強、團結一致的精神風貌和高遠志向。

校訓

“厚德達理、勵志勤工”
學院以德育為本,以教學為中心,培養師生誠信、寬厚的健全人生品格;崇尚科學,孜孜以求,努力追求科學真理;勉勵心志、奮發圖強,傳承“勤奮求實,艱苦奮鬥,無私奉獻,校興我榮”的黃嶺精神;勤學苦鑽,練就精湛技藝,培育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現任領導

職位 姓名
黨委書記 王洪輝
校長、黨委副書記 庹先國
黨委副書記 龔敏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魏文彪
副校長 劉康、肖興政、顏傑、高小林

知名校友

類別 姓名 簡介
黨政界 王川紅 中共成都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察委員會主任
吳旭 四川省婦女聯合會黨組書記、主席
羅林書 曾任四川省總工會黨組書記、自貢市市長
吳曉曦 四川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專職副書記
沈才洪 瀘州市政協副主席、民建瀘州市委主委、四川省政協提案委副主任(兼)
張少鹿 四川省金融工作局副局長
羅毅平 自貢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九三學社自貢市委主委
石岷嘉 自貢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科協主席、民盟自貢市委主委
肖光俊 自貢市政協副主席、黨組副書記
苟英明 廣元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陳勇 雅安市委組織部副部長
周曉 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
教科文界 顏德岳
高分子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四川理工學院名譽院長
羅朝俊 非線性系統學者、南伊利諾州大學終身教授
侯長軍
納米生物學家、重慶大學教授、博導
霍丹群 微生物學家、重慶大學生物工程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導
曹明倫 翻譯家、四川大學教授、博導、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倪得兵 經濟學家、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博導
饒雪漫 青春文學作家、編劇,著有《左耳》、《沙漏》等
袁文婷 汶川大地震勇救學生獻出生命、抗震救災感動中國師德標兵
謝鋒 內江師範學院黨委書記、教授、碩導
蔡樂才 宜賓學院黨委書記、教授、碩導
賀元成 瀘州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教授、碩導
董延安 貴州財經大學會計學院院長、教授、碩導
覃鳳清 宜賓學院計算機學院副院長、九三學社自貢市委副主委
工商界 張良 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蒲毅 上海航空電器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徐砥中 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駐四川聯絡部書記
袁開全 曾任成都玉龍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