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汗朝

喀喇汗朝,主要由一支西遷的回紇部眾建立起來的,兩百多年滅亡,為維吾爾族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貢獻。

簡介

喀喇汗朝是主要由一支西遷的回紇部眾建立起來的。據穆斯林作家記載,喀喇汗朝的第一位可汗是毗伽闕·卡迪爾汗。他建都於巴拉沙袞附近的虎思斡爾多(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以東楚爾河南岸)。在卡迪爾汗死後,汗位由二子繼承,實行雙汗制。長子巴斯爾為大汗,又稱阿爾斯蘭汗,治巴拉沙袞;次子奧古爾恰克,為卡迪爾汗,即副汗,治怛羅斯。其最初的疆域大約包括伊犁河流域、阿姆河以北,東面到喀什噶爾,與于闐和西州回鶻相鄰,西面到巴爾喀什湖和錫爾河、阿姆河中游。
10世紀初,喀喇汗朝發生一件大事,是伊斯蘭教的傳入。據說奧古爾恰克的侄子——撒圖克首先皈依了伊斯蘭教。後其擊敗了奧古爾恰克,奪取了東部喀喇汗朝的政權,成為布拉格汗,接著他又統一了喀喇汗國,將伊斯蘭教推行到全國。在他兒子繼位期間,伊斯蘭教成為喀喇汗朝的國教。
在撒圖克孫子哈桑在位期間(約10世紀最後十多年),喀喇汗朝再向于闐發起進攻的同時,向西擴展領土,曾攻占了撒曼王朝的首都布哈拉、中亞名城撒馬爾罕,給撒曼王朝以沉重的打擊。
到了十一世紀初,喀喇汗朝越過阿姆河,與當地的伽色尼王朝發生戰爭,雙方僵持不下,最後只得各自停止了戰爭。這次戰爭大大削弱了喀喇汗朝的實力,同時也加劇了王朝內部統治者的矛盾。1040年貝里特勤易卜拉欣自稱桃花石伯格喀喇汗,並以撒馬爾罕為首都建立了西喀喇汗朝。而阿爾斯蘭汗統轄的區域則稱之為東喀喇汗朝。兩朝多次戰爭消弱了各自的力量。
1128年,東部喀喇汗朝的阿爾斯蘭汗阿赫馬德死,其子易卜拉欣即位,境內的葛邏祿人和康里人發動了反對他的起義,易卜拉欣竟然喊西遼國軍耶律大石前來幫助。耶律大石乘機吞併了東喀喇汗朝(成為西遼的附屬),並繼續西進,於1141年粉碎了賽爾駐蘇丹的援軍,西喀喇汗朝也成為西遼的附屬。
13世紀初,成吉思汗擊敗乃蠻部,乃蠻部太陽汗之子屈出律於1208年逃入西遼,不久便奪去了西遼政權,並最終消滅了名存實亡的東喀喇汗朝。13世紀初,於西喀喇汗朝為鄰的花剌子模部強大起來,並擺脫了西遼的統治,並征服了河中地區。1212年,花剌子模乘西喀喇汗朝通知內亂,滅了喀喇汗朝。

貢獻

卡拉漢朝為吃了兩百多年滅亡。但是隨著政權的滅亡,回紇人又面臨一次新的民族融合,並最終於西州境內的回紇人一起,為維吾爾族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