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雕塑

商代雕塑,所使用的材料有青銅、陶土、玉石、牙骨等,題材主要為人、動物與各種神異動物,有圓雕與浮雕兩種形式。有些是建築上的裝飾,大多數是工藝美術品或器物上的附加裝飾,也有一些是具有獨立意義的雕塑作品。

商代雕塑

中國商代雕塑,所使用的材料有青銅陶土玉石
牙骨等,題材主要為人、動物與各種神異動物,有圓雕
與浮雕兩種形式。有些是建築上的裝飾,大多數是工藝
美術品或器物上的附加裝飾,也有一些是具有獨立意義
雕塑作品。

早期作品

 在相當於夏商之際的河南偃師二里頭文
化遺存中,發現有陶土捏塑的龜紐蓋、蟾蜍、羊頭紐飾
等(見二里頭陶塑)。玉製品中有獸面紋柄形器,柄上
刻有花瓣紋與獸面相間的紋飾,柄端琢成獸頭,造型優
美,代表了當時制玉工藝的最高水平。在稍晚的二里崗
文化遺存中,出現更多的小型陶塑作品,有跽坐人像和
虎、羊頭、魚及許多龜的形象。捏制手法樸拙,但能相
當準確地抓住對象的基本特徵與動態,並注意了造型的
完整性。龜的形象很多,可能與當時的迷信觀念有關。

人物雕塑

商代人物雕塑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寫實
或比較寫實的人物形象;一類是半人半獸或人與獸、人
神怪動物組合在一起的形象。
寫實的人物形象有的是表現奴隸主貴族,有的是描
寫奴隸。表現奴隸主貴族形象的代表性作品有河南安陽
殷墟婦好墓出土的腰插寬柄器玉人(編號371),跽坐,頭
上以□束髮,穿著交領有花紋的窄袖長衣,腰束帶,腹前
垂蔽膝。人體各部分比例比較準確,但面部的處理手法
是程式化、沒有表情的。殷墟出土的另一玉人立像,拱
手,著交領長衣,無華麗紋飾,腰系蔽膝,頭上戴著向
前傾斜的高帽,現藏美國哈佛大學福格藝術博物館。這
兩件都是裝飾性的小型玉雕。此外還有安陽四盤磨出土
的白石跽坐人像,雙手著地,身軀後傾,上衣下褲,周
身刻獸面紋,頭戴箍形帽,表現出一种放肆、隨意的動
態。安陽侯家莊大墓出土的白石跽坐人像,頭殘失,著
交領衣,束寬頻,垂蔽膝,衣緣刻有勾連雷紋、雙勝紋
等紋飾,足纏行□。表現奴隸形象的作品有安陽小屯出
土的陶塑男女奴隸像,共3件,盤發戴枷,男像枷手於背後,
女像枷手於胸前;殷墟婦好墓出土的石人(編號376),跽
坐,盤發束□。垂蔽膝,全身赤裸,推測為男奴隸像;短
辮玉人(編號372),跽坐,短髮,頂心梳辮,全身刻獸
面紋等紋飾,可能為文身之女奴隸像。此外,安陽殷墟
還出土過青銅人面具、人頭范,五官比例準確,顴部突
出,形象寫實。這些人物雕像是古代美術創作中對社會
生活的第一次直接表現,尤其奴隸與奴隸主兩個對立階
級形象的出現,更具有奴隸制社會意識形態的鮮明特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