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盂

唾盂

唾盂,即痰盂,盛痰用的器皿。鈞窯唾盂:高7.4cm,口徑18.1cm,足徑7.4cm。

簡介

唾盂,即痰盂。盛痰用的器皿。 《辭海》解釋:“盂”,盛飲食和其他液體的圓口器皿。如水盂;缽盂;痰盂。 宋朝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十四日車駕幸五嶽觀》:“御龍直(宋朝御林軍)一腳指天,一腳圏曲幞頭,著紅方勝錦襖子,看帶束帶,執御從物:如金交椅、唾盂、水罐、菓壘、掌扇、纓紼之類。”
鈞窯唾盂俯視圖正面鈞窯唾盂俯視圖正面。橘皮釉,胎質細,性堅,其體略重,渾厚濃潤,有兔絲文,紅若胭脂、硃砂者為最。宋鈞之紫瀰漫全體。盂底有自然破裂氣泡。
鈞窯唾盂俯視圖反面鈞窯唾盂俯視圖反面。無釉之處呈羊肝色或芝麻醬色,乃真物也。施釉至足,足心有釉呈釉滴狀,似隨意一點而成。
開片自然、可見珍珠點、鏇紋。小塊開片布滿自然、可見珍珠點、鏇紋。口部轉折處呈赭綠色。
鈞窯唾盂完整外形鈞窯唾盂完整外形。圈足呈灰褐色,即通常所說的香灰胎。

鈞窯唾盂

清代許之衡所撰《欽流齋說瓷》第二曰:“鈞,訛作均,相沿已久。胎質細,性堅,其體略重,釉具五色,渾厚濃潤,有兔絲文,紅若胭脂、硃砂者為最。……其釉分為兩種,一曰細平釉,一曰橘皮釉,……釉中多有蟹爪紋,無釉之處呈羊肝色或芝麻醬色,乃真物也。……鈞窯與元瓷輒易相混,然實大有別也,鈞釉厚而勻,元瓷厚而垂;鈞之胎釉皆細,元瓷之胎釉皆粗;鈞之釉無論深淺濃淡皆渾然一體,元瓷之釉濃處有時或起條文,淺處有時仍見水浪。……元瓷之紫聚成物型,宋鈞之紫瀰漫全體。”

定窯唾盂

定窯唾壺  北京故宮藏定窯唾盂 北京故宮藏
宋代定窯白釉刻花花卉紋唾盂,高7.4cm,口徑17.8cm,足徑4.6cm。
唾盂上部形狀如盤,口內斂,中部束腰,下部形如圓盒底部,淺圈足。通體施白釉,釉呈牙白色,底部無釉。器盤部位刻劃折枝花卉。
此器造型端正,胎細膩堅硬,釉質,細潤光滑,是定窯瓷器中的佳品。
目前所見唾盂多為宋代品種,當時南北方各窯普遍燒造。此件白釉刻花唾盂,造型精緻,釉色純正,是不可多得的定窯白瓷精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