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門橋

吳門橋

吳門橋,位於城西南盤門外,跨古運河(護城河),為陸路出入盤門的必經通道,1963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據《吳縣誌》記載:始稱新橋,又名三條橋,宋元豐七年(1084年)郡人石氏出資興建,橫絕漫流,往來便利。紹定中重建,改今名。明正統間蘇州知府況鍾再建,弘治十一年(1498年)水利郎中傅潮修,清順治三年(1646年)、雍正十二年(1734年)重修,同治十一年(1872年)江蘇省水利工程總局重建。

基本信息

簡介

吳門橋吳門橋
吳門橋是中國江蘇蘇州市的一座古橋,也是蘇州市區現存最高的一座古橋。橫跨在蘇州城南的京杭大運河上,是出入盤門的主要信道。該橋全長66米多,寬5米,高約10米,是江蘇省最大的一座單孔石橋。吳門橋始建於南宋。北宋年間,現在的石橋為1872年重建。宋《平江圖》所載為三橋相接,下設三洞。清乾隆《盛世滋生圖》所載為三孔石拱橋。目前為蘇州留存的最高的單孔石拱古橋。用花崗石砌築,雜有少量武康石。全長66.3米,中寬4.8米,淨跨16米,矢高9.85米,拱券石10排,長系石11根,縱聯並列砌置。1989年,部分拱券石被船隻撞落,修補時發現各拱券石之間用定勝形榫卯拼接,以增加牢度,避免移位。條石橋欄鑿成凹凸狀,猶如通長靠背椅子。橋額陰刻楷書橋名,間壁明柱一面刻"蘇省水利工程總局重修",一面刻"同治十一年壬申夏四月"。南北兩坡各鋪設條石踏步50級。北端金剛牆左右兩翼均砌有寬約0.6米的纖道,為縴夫穿越橋洞的便民設施。吳門橋高大壯偉,與鄰近的瑞光古塔、古水陸盤門渾然一體,古運河滔滔東流,舟船帆影往返不絕,是蘇州城西南重要的文物古蹟遊覽區。
吳門橋吳門橋
高大的石橋與鄰近的盤門城樓、瑞光塔組成蘇州城南的一組風景。為結束盤門擺渡的歷史,修建了“新橋”,因河面比現在寬闊得多,“新橋”是由北岸兩座相接的木橋加南岸的石橋組成,當時又稱“三橋”。南宋年間,將“三橋”改建成三孔石孔橋,這就是吳門橋的前身。清代重修成為單孔石橋。橋以蘇州金山花崗岩構築,雜有少量宋代舊橋所遺的武康石,成為建橋歷史悠久的見證。橋身全長66.3米,中寬4.8米,拱券淨跨16米,自水盤石面至橋欄頂通高11米。南北坡各有步階50級,全以整塊條石鋪設。拾級而上,駐立橋面,但見水網交織,舟船往來,城樓巍峨,古塔生輝,遠山近水盡收眼底。
吳門橋,座落在蘇州僅存的古城遺址,也是全國僅有的水陸城門──盤門〈盤門始建於吳王闔閭元年,初名蟠門,門上列有蟠龍,以示鎮壓越國。後因水陸縈迴曲折,而稱盤門。另外,它建於宋元豐七年〈1084年〉,宋紹定中重建,明正統、弘治以及清順治、雍正、同治時相繼重修重建。橋門正中冠有「吳門橋」三字,兩側間壁上刻「同治十一年壬夏四月,蘇省水利工程總局重建」字樣。吳門橋是蘇州市內最高最大的單孔石拱橋,橋圈跨徑十四米、高四米,橋身頂狹下寬。頂部四點九五米,底部五點七米,建築家以為,這樣是求得橋體的穩固。它全用金山石砌成,兩端石階相接,每端達五十階;中間拱峰高聳。據說,舊時行船,在蘇州的這么多橋中,惟有經過吳門橋可以不落篷。因而,即便壯男少婦一氣奔上橋頭,也得氣喘吁吁,更況老嫗贏翁?
吳門橋吳門橋
吳門橋如今不僅是古運河上的通路要道,而且是蘇州重要的旅遊勝地。它與盤門水陸古城門、瑞光寶塔已構成蘇州城西南風景旅遊勝區。近年,凡來蘇州旅遊的中外客人,很多都希望趨車前往,以一睹「盤門三景」之豐彩而為樂事.備註:現在的石橋為1872年重建。高大的石橋與鄰近的盤門城樓、瑞光塔組成蘇州城南的一組風景。位於盤門口的吳門橋是盤門三景之一。蘇州人稱盤門有三景:盤門、吳門橋和瑞光塔。吳門橋是蘇州目前最高的單孔石橋,外形有點兒像北京頤和園的玉帶橋(俗稱羅鍋橋),橋身高高隆起,有如雨後彩虹凌於河上。它因橋下河水通盤門水門,為水上交通要道,為過往船隻通行無阻,故而橋孔頗為高寬。石橋始建於北宋元豐七年(1084年)。始名新橋。北宋末年毀於戰火。南宋重建,改名為吳門橋。現在的橋身是清代同治年間重新修建的,樸素古雅,保留著當年的風貌。

建築特點

該橋為北宋初建清代重修的單孔石橋。橋以蘇州金山花崗岩構築,雜有少量宋代舊橋所遺的武康石。橋身全長66.3米,中寬4.8米,拱券淨跨16米,矢高9.85米,拱券石10排,長系石11根,縱聯並列砌置。自水盤石面至橋欄頂通高11米。南北坡各有步階50級,全以整塊條石鋪設。該橋欄鑿成凹凸狀,猶如通長靠背椅子。橋額陰刻楷書橋名,橋門正中冠有「吳門橋」三字,間壁明柱一面刻"蘇省水利工程總局重修",一面刻"同治十一年壬申夏四月"。南北兩坡各鋪設條石踏步50級。北端金剛牆左右兩翼均砌有寬約0.6米的纖道,為縴夫穿越橋洞的便民設施。

歷史沿革

據《吳縣誌》記載,吳門橋始建於南宋。北宋年間,宋元豐七年(1084年)郡人石氏為結束盤門擺渡的歷史,出資興建,修建了“新橋”,“新橋”是由北岸兩座相接的木橋加南岸的石橋組成,當時又稱“三橋”,這就是吳門橋的前身。於北宋末年毀於戰火。南宋年間,將“三橋”改建成三孔石孔橋,紹定中重建,改今名。明正統間蘇州知府況鍾再建,1498年(弘治十一年)水利郎中傅潮修,1646年(清順治三年)、1734年(雍正十二年)重修為單孔石橋,1872年(同治十一年)江蘇省水利工程總局重建。保存至今,1989年,部分拱券石被船隻撞落,修補時發現各拱券石之間用定勝形榫卯拼接,以增加牢度,避免移位。

周邊旅遊

太湖風景區

吳門橋吳門橋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吳縣市無疑是天堂里的天堂。“太湖風光美,精華在吳縣”。太湖2400平方公里水面,吳縣占3/4,湖中72峰,吳縣市擁有58峰,國務院規劃的13個太湖風景名勝區中,東山,西山,光福,角直,木瀆,石湖六大景區在吳縣市境內,景區內有石公山林屋洞啟園天池山等著名景點,秀山麗水,舉目入畫。吳縣市文物古蹟眾多,擁有縣級以上文保單位89處,其中省級24處,國家級1處。有三山舊石器時代遺址,司徒廟“清”,“奇”,“古”,“怪”四株古柏,保聖寺的唐塑絕藝作品,紫金庵的彩塑羅漢等等,歷史悠久,人文薈萃。
吳縣,是旅遊者的購物天堂,既有枇杷楊梅橘子梅子銀魚白蝦梅鯽魚蓴菜大閘蟹碧螺春等土特產品,又有蘇繡,革絲,雕刻,澄泥硯等吳文化化工藝品,物產豐富,工藝獨特。懷抱蘇州古城的吳縣市,區位優勢明顯。境內京杭大運河綜觀南北,滬寧鐵路,高速公路橫穿東西,於上海,杭州,無錫,常州等城市緊靠相連,再加上豐富的旅遊資源,吳縣市近年來建設了包括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太湖大橋,東山、賓館,光福機場等在內的一大批娛樂和基礎配套服務設施,開發了梅花節,金秋采桂游,四季鮮果游,水鄉古鎮游等特色旅遊產品,形成了吃,住,行,娛,購,游的配套服務體系。太湖風光旖旎,吳中人慧景麗,這裡是您旅遊,觀光,休閒,度假的最佳選擇。

萬佛石塔

萬佛石塔萬佛石塔
原名禪師塔,座落在吳縣市鎮湖西華裝飾的西涇村(西京村)。它面對太湖,隔湖與光福窯上山相望。堅固耐用太湖水患多,而塔是佛的象徵,佛是威力無比的化身,為了消災鎮邪,南宋紹興年間(公元1131—1162年)始建該塔,作為鎮湖之物。在明朝成化年間,高僧昕乚將塔進行了洗刷整修。由重建至今,已經歷了692年的風風雨雨了。塔由石灰石石塊砌成,作單層造。塔體外方內圓,造型簡潔,比例適度,堅固樸實。它既不同於漢族傳統的樓閣式寶塔,也不同於元代盛行的由印度傳入我國的喇嘛塔(瓶型塔),可謂自成一體,別具一格。塔原座落在江南名剎秀峰附近,座北朝南,通高11.2米,分台基、塔身、塔剎三大部分。
塔朝南辟一近似火焰的塔門,門高2.1米,闊0.72米,正面額上刻有“古塔重興”四個大字,東西兩面均刻有“阿彌陀佛”四字。塔門兩側鐫有楹聯一副,上聯是“造塔功德願眾生”,下聯為“發菩提心同成佛道”。塔室似圓形井壁,上小下寬。底部直徑2.14米,頂部直徑1.65米,壁高3.75米,下部設有0.74米高的須彌座。須彌座正中束腰處有修塔題記:“澄覺精舍記”字樣,為考證建造年代提供了線索,左側刻有“吳門石匠吳德謙昆仲造”,右側刻“院道者志園同共斡緣”,上梟部飾有“惹草如意頭飾”。須彌座上環築十層武康石塊,並刻滿一排排浮雕小佛像。佛像高4.5厘米,寬3.5厘米,僅雞蛋大小,一個個衣冠清晰,五官可辨,結跏趺坐在蓮座上。這些小佛像每排平均有180尊,共60排,計10800尊,“萬佛寶塔”名稱由此而來。正對塔門有一尊高約30厘米,寬20厘米的佛像,它雖不算在,但在這裡卻是群龍之首,此像為佛祖釋迦牟尼,以示萬佛端坐恭聽佛祖在講經說法。塔剎是一個石雕葫蘆狀花瓶,寶珠結頂,下設覆蓮、相輪和四角起翹的佛龕,佛龕四周的壼門各鐫刻一尊坐佛,安放在由八層寬窄不等的石塊所組成的剎台上。
據說,元代大書法家、湖州刺史趙孟兆頁見了這些佛像後讚不絕口,欣然揮筆題寫“萬佛寶塔”四字。

蘇州樂園

蘇州樂園蘇州樂園
地處蘇州新區中心,規劃面積94公頃,以名聞遐邇的獅子山為依託,由加拿大多倫多福萊克公司進行總體規劃,首期工程──水上世界,二期工程──歡樂世界分別於九五年七月、九七年二月開園迎賓。水上世界,占地8公頃,主要項目有高架組合滑道、造浪池、戲水池和漂流河等,是國內投資規模最大、項目最齊全、設備最先進的現代化水上遊樂場。水上世界於九五年七月對外開放,第一年40餘天內接待遊客60萬人次,至九九年,共接待遊客250餘萬人次,最高峰一天接待3.3萬人次,創下了國內水上遊樂行業的新紀錄,成為華東地區盛夏的旅遊熱點。主體工程歡樂世界(東方電視台外景基地),位於獅子山以東,占地54公頃。於九七年二月二日開業,經營至今,共接待遊客450餘萬人次。 歡樂世界以東方迪斯尼為主題,集西方遊樂場的活潑、歡快、壯觀和東方園林的安閒、寧靜、自然的特點於一體,全園分為蘇迪廣場獅泉花園、歐美城鎮、兒童世界、蘇格欄莊園、威尼斯水鄉、未來世界、百獅園等區域,並引進諸如飛碟探險、時空飛船、宇宙大戰、太空歷險及最新引進的空中飛人、三角滑翔翼、高空彈射等一大批高科技遊樂設備,從而成為一座融現代高科技設備、歐美城鎮風光和秀麗的自然山水景色於一體的現代化遊樂天堂。

中國古橋

在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自涓涓細流到浩浩巨浸,川流縱橫,世世代代生活於此的華夏民族創建了風姿萬千的橋樑。現在就讓我們帶大家認識一下這些橋樑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