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起列傳

”吳起回答說:“重要的是道德而不是險固。 ”吳起沉默了半天,說:“應該交給您。 ”他的僕人說:“吳起為人廉潔自愛。

人物簡介

吳起列傳(白話文)選自史記 吳起,是衛國人,喜歡用兵。曾向曾子求學並臣事魯國國君。齊人攻打魯國,魯國想任吳起為將,但吳起娶了齊國女子為妻,而魯國人懷疑他。當時吳起為了成就功名,竟殺了自己的妻子,以表白自己與齊國沒關係。魯國終於任他為將,率兵攻打齊國,大破齊國。 魯國有人說吳起的壞話:“吳起的為人,屬於猜忌殘忍之人。他年輕時,家有千金,出外求仕不順利,弄得傾家蕩產。鄉里人都笑話他,吳起竟殺死毀謗自己的三十多人,出衛的郭門東去。臨行向他的母親告別,咬著自己的胳臂發誓說:‘我吳起不做卿相,決不再回衛國。’這樣吳起求學於曾子。但過了不久,他的母親去世,吳起卻始終也沒有回去。曾子看不起他,而與吳起斷絕關係。吳起只好去魯國,學習兵法,求事於魯國國君。魯國國君懷疑他(與齊國有關係),吳起又殺妻求將。像魯國這樣的小國而有打勝仗的名聲,那么諸侯就要打魯國的主意了。而且魯國和衛國是以兄弟相稱,我們的國君若起用吳起,那么就等於拋棄衛國。”魯國國君因而疑心,辭退吳起。 當時吳起聽說魏文侯賢明,想去投靠他。魏文侯問李克說:“吳起是個什麼樣的人?”李克說:“吳起貪財好色,但用兵即使司馬穰直也超不過他。”因此魏文侯任吳起為將,進攻秦國,拔取秦的五座城池。 吳起擔任將領,與士兵最下層吃飯穿衣同一標準。睡覺不鋪臥席,走路不乘車子,親自綑紮和擔負糧食,與士兵分擔勞苦。有個士兵長了膿瘡,吳起為他吸膿,士兵的母親聽說後就哭了。別人對他說:“你的兒子不過是普通士兵,而將軍卻親自為你的兒子吸膿,你為什麼要哭呢?”這位母親說:“我並不是哭這個。前些年吳公曾為孩子的父親吸膿,他的父親打起仗來勇往直前,絕不後退,結果被敵人殺死。吳公現在又來給他的兒子吸膿,賤妾真不知道他會死在哪裡,所以才哭。” 魏文侯因吳起善於用兵,廉潔公平,能取得士兵的擁戴,所以任他為西河郡守,命他防禦秦、韓兩國的進攻。 魏文侯死後,吳起又臣事他的兒子武侯。武侯乘船順西河而下,行至水流當中,回頭對吳起說:“山河險固多么壯麗,這真是魏國最寶貴的東西呀!”吳起回答說:“重要的是道德而不是險固。從前三苗氏左有洞庭,右有彭蠡,因為不講求道德禮義,禹滅亡了他。夏桀的國土,左有黃河濟水,右有泰山、華山,伊闕在他的南面,羊腸在他的北面,不行仁政,湯放逐了他。殷紂的國土,左有孟門山,右有太行山,恆山在他的北面,大河流經他的南面,不行德政,武王殺了他。從這些看來,重要的是道德而不是險固。如果您不講求道德,今天船上的人將來都會變成敵國的人。”武侯說:“講得好。” 吳起任西河郡守,很有名氣。魏國選任相邦,以田文為相。吳起不高興,對田文說:“請讓我與您比比功勞,行不行?”田文說:“可以。”吳起說:“率領三軍,使士兵樂於效死拚命,敵國不敢打我國的主意,您比得上我嗎?”田文說:“不如您。”吳起說:“治理百官,親和萬民,充實府庫,您比得上我嗎?”田文說:“不如您。”吳起說:“守西河,令秦兵不敢東向,韓、趙歸順,您比得上我嗎?”田文說:“不如您。”吳起說:“這三點,您都在我之下,而職位反而在我之上,是何道理?”田文說:“國君年幼,國人疑慮,大臣尚未親附,百姓尚未信任,當此之時,是把國政交給您呢,還是交給我呢?”吳起沉默了半天,說:“應該交給您。”田文說:“這就是為什麼我的地位會在您之上。”吳起這才知道自己不如田文。 田文死後,公叔任丞相,娶魏國公主,而陷害吳起。公叔的僕人說:“吳起很容易除掉。”公叔說:“如何下手?”他的僕人說:“吳起為人廉潔自愛。您可以先對武侯去講:‘吳起是個賢人,而您的國土太小,又與強秦國為鄰,臣下擔心吳起不會有久留之心。’武侯會說:‘那么怎么辦呢?’您就對武侯說:‘可把公主嫁給他作為試探,吳起願 意留下就會接受,不願留下就會拒絕,用這種辦法考驗他。”您再召吳起一起回家。然後讓您那位公主對您發脾氣表示看不起您。吳起見您那位公主看不起您,便一定會拒絕娶公主。”後來吳起看到這位公主看不起魏國的相邦,果然拒絕了魏武侯。武侯也起了疑心,不再信任他。吳起害怕因此而獲罪,只好離開到楚國去。 楚悼王一向聽說吳起賢能,一到楚國就讓他當上楚國的相邦。吳起申明法令,裁撤多餘的官吏,廢除楚公族中的疏遠子孫,把節省下的經費用於養兵。目的在於使軍隊強大,打擊用縱橫之說遊說的人。因此南平百越;北並陳、蔡,迫使三晉退卻;西伐秦。諸侯都憂慮楚國的強大。原來楚國的貴族都想害死吳起。等到悼王死後,宗室大臣作亂,討伐吳起,吳起跑到悼王停屍的地方,趴在悼王身上。討伐吳起的人由於射、刺吳起,也擊中悼王的屍體。悼王被埋葬之後,太子即位,命令尹把射、刺吳起而連帶擊中悼王的屍體的人全部處死。因射、刺吳起而被滅族的人有七十多家。 太史公說:只要世人一講起行師用兵,都要稱道《孫子》十三篇,吳起的《兵法》,世上也流傳得很多,所以不復詳論,只談他們的作為建樹。諺語說:“能實際去做的人未必能高談闊論,能高談闊論的人未必能實際去做。”孫子料算龐涓是相當機智的,但卻不能使自己從一開始就兔遭刑罰。吳起為魏武侯論說山川形勢不如道德重要,但用之於楚國,卻是以刻薄殘暴、缺乏仁愛而喪命。太可悲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