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兆騫(1631~1684)

吳兆騫(1631~1684)

清初詩人。 吳兆騫與弟兆宜都有才名。 著作有《秋笳集》8卷。

吳兆騫(1631~1684)

正文

清初詩人。字漢槎,號季子。吳江(今屬江蘇省)人。順治十四年(1657)舉人,以科場案流放寧古塔(今黑龍江寧安)20餘年。友人顧貞觀為他求援於納蘭性德,經性德父明珠活動,又以獻《長白山賦》為康熙帝賞識,康熙二十年(1681)被允許納資贖歸。歸家後,又游京師,死於京師旅舍。
吳兆騫與弟兆宜都有才名。兆騫博涉文籍,才氣橫溢,早年所作詩歌、駢文,皆工整博麗。詩為徐乾學、王士禛所賞識。七古《金陵篇》,七律《秋感八首──甲申九月在湘中作》、《秋日感懷八首》,可為代表。在關外所作古詩如《榆關老翁行》,近體如《出關》、《次沙河砦》、《城樓曉望》、《夜行》、《長白山》、《混同江》等,寫邊塞生活及東北地區山川風物,蒼莽沉雄,尤有特色。沈德潛《清詩別裁集》中評論說:“詩歌悲壯,令讀者如相遇於丁零絕塞之間。……倘以老杜(杜甫)之沉鬱頓挫出之,必更有高一格者。”
著作有《秋笳集》8卷。

配圖

吳兆騫(1631~1684)吳兆騫(1631~1684)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