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古

七古

古詩的一種。每篇句數不拘,每句七字。七言古體詩的省稱從文學風貌論,七古的典型風格是端正渾厚、莊重典雅,《文章辨體序說》認為“七言古詩貴乎句語渾雄,格調蒼古”。

摘要

七古七古

古詩的一種。每篇句數不拘,每句七字。
七言古體詩的省稱。《花月痕》第三七回:“荷生轎中,口占七古。”林紓《書黃生札記後》:“至於昌黎作銘時,胸中不作七古之想,此語實深知昌黎者。唯其不作七古之想,故力求其蹇澀,正以斂避七古。”

與古體詩

古體詩類分五言古詩、七言古詩、雜言古詩三個欄目。專門列出古體詩組,意與律詩(近體詩)進行區分。古體詩不依律詩的平仄、粘、對、韻式等規定,句數也無定數。
五言古詩既每句都五個字的古體詩。
七言古詩為每句七個字的古體詩。
雜言古詩指每句字數不為五、七言(如四言、六言等)的古體詩。雜言古詩除包括每句字數一致的古體詩外,還包含句中字數不一致的古體詩。
古體詩與“近體”相對而言的詩體。近體詩形成以前,除楚辭體外的各種詩歌體裁,也稱古詩、古風。古體詩格律比較自由,不拘對仗、平仄。押韻寬,除七言的柏梁體句句押韻外,一般都是隔句押韻,韻腳可平可仄,亦可換韻。篇幅長短不限。句子可以整齊劃一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體,也可雜用長短句,隨意變化,為雜言體。五言和七言古體詩作較多,簡稱“五古”、“七古”。雜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為三、四、五、七言相雜,而以七言為主,故習慣上歸入七古一類。漢魏以來樂府詩原是配合音樂的,有歌、行、曲、辭等。唐人摹仿前代樂府而作,有沿用樂府古題的如李白《蜀道難》,有即事名篇另立新題的如杜甫“三吏”、“三別”、白居易《新樂府》都已不合樂,實屬古體詩範圍。另外,唐以前即有以四句為單位的絕句,或稱“古絕句”,唐時也有作者,與講究平仄的近體絕句不同,也屬古體詩一種。
古體詩在發展過程中與近體詩有互動關係。南北朝後期有一部分詩作開始講求聲律、對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是古體到近體間的過渡形式,或稱“新體詩”。唐代一部分古詩有律化傾向,如王勃《滕王閣》為古體詩,但它平仄合律,全篇八句,在聲律上近似分押仄、平兩韻的兩首七言絕句。唐代律詩格律定型之後,詩人們的古體作品中更常溶入近體句式。如王維、李頎、王昌齡、孟浩然等人的五古中頗有律句、律聯。歌行體如白居易《長恨歌》、《琵琶行》等名篇中,也有不少句子是入律的。而有的詩作者則有意識與近體相區別,多用拗句,間或散文化,李白、杜甫、韓愈等均有所創造。後來明、清學者自覺注意到古詩溶入律句和用拗句避律的現象。清代王士□更認為古詩有平仄,於是趙執信、翁方綱等人專門研究古詩聲調。他們的研究,對於詩歌創作時自覺區別古體、近體聲律不無貢獻,但由於忽視古詩實以自然音節為主,因此頗有牽強,以至被譏為“不見以為秘訣,見之則無用”。


詩作選登

七古·詠蛙  
毛澤東
獨坐池塘如虎踞,
綠蔭樹下養精神。
春來我不先開口,
哪個蟲兒敢作聲。
這首詩是至今所知毛澤東最早的一首詩。1910年秋,當時16歲的毛澤東在湘鄉東山高等學堂入學考試時所作,考題“言志”。
當時多數學生寫尊孔讀經、學而優則仕之類,而毛澤東則寓救國救民之志於詠蛙之中,校長李元甫閱後大加讚賞,說:“我們學校取了一名建國才。”
但據查該詩原是清末安徽名士程正鵠的作品,由毛澤東拈來改了兩句,變成他的作品。字裡行間透射著一個睥睨天下、惟我獨尊的“天子”形象。
該詩曾在韶山毛澤東故居作為毛澤東少年作品展出。
七古·送縱宇一郎東行毛澤東(1918年4月)
雲開衡岳積陰止,天馬鳳凰春樹里
年少崢嶸屈賈才,山川奇氣曾鍾此。
君行吾為發浩歌,鯤鵬擊浪從茲始。
洞庭湘水漲連天,艟艨巨艦直東指。
無端散出一天愁,幸被東風吹萬里。
丈夫何事足縈懷,要將宇宙看稊米
滄海橫流安足慮,世事紛紜從君理。
管卻自家身與心,胸中日月常新美。
名世於今五百年,諸公碌碌皆餘子。
平浪宮前友誼多,崇明對馬衣帶水。
東瀛濯劍有書還,我返自崖君去矣。
這首詩最早非正式地發表在一九七九年《黨史研究資料》。
注釋
〔七古〕七言古詩。每句七個字,句數不限,偶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不像七律那樣講究平仄對仗。
縱宇一郎東行〕縱宇一郎,羅章龍在一九一五年同毛澤東初次通信時,就已用過的化名。一九一八年四月,羅去日本臨行前,新民學會在長沙北門外的平浪宮聚餐,為他餞行。毛澤東用“二十八畫生”的筆名寫了這首詩送行。羅到上海恰好碰上五月七日(一九一五年日本政府向袁世凱政府提出最後通牒的日子,限期要袁答覆承認日本旨在獨占中國的“二十一條”),當時日本政府警察侮辱、毆打中國的愛國留學生,迫使他們回國。羅因此沒有去日本。羅章龍(一八九六——一九九五),湖南瀏陽人。一九二一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三一年被開除出黨。後歷任河南大學、西北聯合大學、湖南大學等校教授。曾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
〔天馬鳳凰〕指嶽麓山東南、湘江之西的兩座毗鄰的小山。
〔屈賈〕戰國時楚國屈原,漢代賈誼,皆極有才華。
〔鍾〕聚集。古人稱山川靈秀之氣所聚集,便產生人才。
〔艟艨(chōngméng充萌)〕通作“艨艟”,戰艦。此指輪船。
〔宇宙看稊米〕把世事看作平常。稊(tí題),草名,結實如小米。稊米,形容小。
〔世事紛紜從君理〕據羅章龍說,作者原詩如此。一九七九年羅在《回憶新民學會(由湖南到北京)》一文中第一次提供本詩時,覺得有負故人厚望,改作“世事紛紜何足理”。後來他曾表示恢復原詩句。
〔名世於今五百年〕名世,著名於世。《孟子·公孫丑下》:“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
〔諸公碌碌皆餘子〕諸公,指當時的當權人物。碌碌,平庸。《後漢書·禰衡傳》:“常稱曰:‘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餘子碌碌,莫足數也。’”餘子,其餘的人。
〔崇明對馬衣帶水〕長江口的崇明島和日本的對馬島,相隔只一衣頻寬的水。據《南史·陳後主紀》記載,隋文帝說隋和陳只隔“一衣帶水”,把長江比做一條衣帶。
〔東瀛(yíng營)〕東海,後也指日本。
〔我返自崖君去矣〕《莊子·山木》:“送君者皆自崖而反,君自此遠矣!”反通返。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