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風閣雜劇

吟風閣雜劇

作者曾任四川邛州知府,就卓文君妝樓舊址建吟風閣。《吟風閣雜劇》由此得名。全本包括三十二個單折短劇,總名《吟風閣雜劇》。每劇一折,各為一個獨立的故事,劇前加一小序,說明創作意圖。每劇大都只有一個場景,兩三個人物,和後世獨幕劇相似。內容多取材於歷史或神話,通過想像,遠譬近指,褒貶美刺,構思新穎,情節簡練,以賓白曉暢見長,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但劇作的舞台性不夠,更適合閱讀而不適合演出。有乾隆二十九年(1764)原刻本,通行的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新印的校注本。崑曲《罷宴》出於原本第二十九折《寇萊公思親罷宴》(用北曲),《集成曲譜》曾予選載。劇寫北宋丞相寇準在相州節度使任上,準備大擺宴席做壽。早年服侍其母的女傭劉婆前來,通過回憶寇準幼時節儉的母教和生活的苦況,使寇準悔悟奢侈之非,取消了祝壽宴會。

中國清代雜劇劇本集 。作者楊潮觀 (1710~1788) ,戲曲作家,曾任四川邛州知府,就卓文君妝樓舊址建吟風閣《吟風閣雜劇》由此得名。全書共收短劇32種,每劇一折 ,劇前加一小序,說明創作意圖。每劇大都只有一個場景,兩三個人物,和後世獨幕劇相似。多取材於歷史傳說,構思新穎,情節簡練,以賓白曉暢見長,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 。但劇作的舞台性不夠,更適合閱讀而不適合演出。

楊潮觀

(1710~1788)清代戲曲作家.字宏度,號笠湖.金匱(今江蘇無錫)人.乾隆元年(1736)中舉,曾入實錄館供職,後出任地方官.先後在山西,河南,雲南和四川等地任縣令,直到70歲在瀘州任上告老還鄉.
楊潮觀品性篤誠,為官關懷民生疾苦,頗有清名.奉調瀘州時已年邁,本不想赴任,因見瀘州災荒,毅然前往."在瀘不滿百日,凡活五十九萬七千人"(袁枚《邛州知州楊君笠湖傳》).楊潮觀精音律,善詞曲,在四川邛州任知州時,在卓文君遺址築吟風閣,公餘與友朋詠歌其中,他酷嗜禪學,晚年戒律更嚴.作有雜劇32種,結集稱為《吟風閣雜劇》.

.《吟風閣雜劇》

卷首作者題詞說:"百年事,千秋筆,兒女淚,英雄血.數蒼茫世代,斷殘碑碣.今古難磨真面目,江山不盡閒風月.有晨鐘暮鼓送君邊,聽清切."又說:"借丹青舊事,偶加渲染,漁樵閒話,粗與平章.顛倒看來,胡盧提起,青史何人姓氏香."作者是在借古喻今.
楊潮觀熱衷並擅長於政治,道德主題,他的劇作對於官場積弊,民間疾苦多有描寫,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具有一種高標脫俗的品格,表達了對於賢明政治和清廉節操的嚮往.《窮阮籍醉罵財神》寫阮籍醉罵"萬能"的金錢:"打透了天羅地網,買通了鬼使神差";"為甚的賢似顏回,教他摻瓢似丐 為甚的廉似原思,教他捉衿沒帶 為甚的節似黔婁,教他嗟來受餒 你把普天下怯書生,窮措大,一個個都臥雪空齋";"偏是那市兒胎,鄙夫才,一任將寶藏龍宮,添得他錦上花開.更逼邏出貧人的賣兒錢債,輸與那權門內,供他酒肉池台".罵的是金錢,指的卻是握有金錢的權門豪富.作者暢快淋漓地揭露了世道的不公,表現出同情良善窮苦,憎惡朱門豪富的鮮明傾向.《東萊郡暮夜卻金》寫東漢楊震拒受饋金的故事,頌揚了正直清廉的品格,也暴露了官場上錢通關節,勾結營私的真象.《寇萊公思親罷宴》寫寇□為慶祝生辰準備大肆鋪張,一個老婢以寇家儉樸傳統勸阻寇□,寇□感悟,撤去壽筵.此劇宣揚孝思,崇尚節儉,提倡為官作宰的人要有儉樸的美德.《汲長孺矯詔發倉》寫西漢汲黯奉旨赴河東勘察災情,途經河南,時值河南大旱,黃河邊上驛丞之女賈天香為民請命,說服汲黯從權矯詔,先行開倉賑濟赤地千里的河南.作者歌頌了汲黯著眼實際,體察民眾疾苦,靈活施政的作風,同時也反映了官場的腐敗和災民景況的悲慘.《李衛公替龍行雨》寫唐代李靖代龍往河東行雨,見旱情嚴重,便將龍母囑託的瓶中甘露盡皆傾出,致使河東大旱頃刻變為大水,"為蒼生反把蒼生來害".作者借這個傳說的歷史故事,告誡為官的若一味自信主觀,也可把好事辦成壞事,立意頗為新穎.楊潮觀畢竟是封建時代的官員,他的政治和道德理想仍然屬於封建社會思想範疇,有些作品中比較集中和突出地表現了封建落後意識,如《感天后神女露筋》對婦女貞節觀念的宣揚就是一例.
《吟風閣雜劇》劇式短小,每種僅1折,與今獨幕劇相似,劇前均有小序,點明主旨,但旨意寄託遙深,曲文也跌宕爽朗,賓白酣暢詼諧.然舞台特色不足,有案頭化的傾向.楊潮觀還著有《周禮指掌》,《左鑒》,《易象舉隅》,《家語貫珠》,《吟風閣詩鈔》,《吟風閣詞稿》,《心經指月》,《金剛寶箴》等,均已散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