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岩

向岩,男,辛亥革命時期人物,字少蒨,湖北漢川人。

辛亥人物

人物簡介

向岩(1872—1959),原名壽蔭,字少蒨。湖北漢川人。1905年東渡日本,入東京陸軍東斌學校,次年加入同盟會。1908年畢業回國,赴川任陸軍速成學堂教官,兼督練公所編譯製度等科一等科員。武昌起義後,以川南宣撫使名義發布《諭巴蜀檄》。1912年任鄂軍第八師參謀長,後以裁軍去職。1913年討袁軍興,任江南陸軍第一師參謀長。失敗後赴日加入中華革命黨。曾回國在襄河組織反袁鬥爭。護法運動期間,任靖國軍聯軍第八軍參謀長兼第二混成旅旅長,轉戰鄂蜀秦隴滇黔七省。1922年參加北伐,任廣東韶關大本營將校團副團長、北伐軍第五路司令等職。1925年任國民軍第三軍左翼督戰官、游擊司令。次年於鄂組織北伐軍別動隊。後支援抗戰,營救愛國人士。解放後歷任中南軍政委員會參事室參事、湖北省政協特邀委員、湖北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聯共抗日

1939年,年近古稀、避居鄂西的向老先生帶著“在漢川搞一個國共合作的典型,為全國軍民示範”的藍圖決計出山,請纓擔綱桑梓戰區縣長,戰鬥在抗日鬥爭的最前線。
鄂豫邊區黨委組織4萬民眾參加“擁戴向岩”大會,向岩用高昂聲調,慷慨陳詞:“今後,惟有追隨吾挺公念公(即葉挺李先念)及諸大豪傑大名士之後,鳳翥鸞翔龍驤虎步,為吾中華民國最後寫一頁有聲有色有趣有味之光榮史也!”
萬眾掌聲雷動,經久不息。邊區黨委統戰部長陶鑄讚揚說:“向岩是革命的老前輩,他做漢川的縣長,是漢川的光榮!”
向岩上任伊始,就任命中共天漢工委書記、燕京大學外文系畢業生童世光為主管武裝保甲的科長;又破除國民政府縣兵團不設副職(團長由縣長兼任)的清規戒律,特別任命共產黨員、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生吳師築為副團長,後另派李先念部第六團政治部主任謝威接任吳的工作,這樣從組織上保障了共產黨直接指揮國民黨軍隊的合法性。向岩還將原漢川縣直區屬中隊300人統一參加新四軍整編,李先念部第四團迅速擴充為擁有千餘人的正規部隊,為鄂豫邊區的武裝建設作出了特殊貢獻。
向教授說,1940年春,史沫特萊來到硝煙瀰漫的大別山,應“70歲的朋友——向岩”邀請,冒雨對中國戰區作最後一次的告別戰地採訪,受到向岩熱情款待。
史沫特萊檢閱了紀律嚴明的漢川國民軍團。晚上,童世光送給她繳獲日本軍官抽的香菸,她邊吸邊謝:“戰利品,很好,謝謝!”史沫特萊後在《中國的戰歌》一書中,這樣描述道:
“三月中旬,我在敵後作了最後的一次旅行,穿過湖泊,在傾盆大雨中去訪問年高德勛的老縣長向岩。這位老人已經建立了一支非常堅強的地方武裝,盡力用他自己的方式報效祖國。我在田二河見到他,這是座荒涼悽慘的集鎮,反覆多次被日寇掃蕩過。老縣長和他的縣政府過著戎馬倥傯勞苦勤奮的生活,國民黨縣政府的年輪還在運轉,與他堅持守土抗戰和誓死殉職報國有很大的關係。他們給我看了一個名叫丸山的日本軍人寫來的一封乖巧的勸降信,讚揚老人經世卓識,學貫古今,皇軍佩服五體投地,有請大駕出山,走馬上任屈長漢川傀儡政府……老縣長是個虔誠的佛教徒,用一首古體詩,給予輕蔑傲然的回絕。復函中寫道‘予萬不得已時,殺身成仁,義如泰山之重,非可苟安己也。’風骨凜然。”

人物畫像
向岩向岩
這幅油畫是向岩之子向滸1955年從蘇聯回國時在武昌家中繪製的,《向岩長子向滸從南昌起義到保衛列寧格勒》中提及:“一梁上君子聞訊半夜三更‘造訪’我家,弄得我害怕了好幾宿,其實伯父沒有什麼金銀財寶,除了書籍還有一隻油畫箱。他拿起畫筆給祖父作畫,老祖父當模特的時間一長,就靠在椅背上睡著了,至今這幅油畫仍掛在我的臥室,成為永久的記念”。

廣告設計師

畢業於江南大學設計學院,從事平面設計18年,企業標誌設計、企業形象(VI)設計等。曾服務過:光大證券、友邦華泰基金、東吳基金,天治基金、春秋航空、中螢實業集團、張家界景區客運公司等知名企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