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第二實驗國小

吉林市第二實驗國小

吉林市第二實驗國小地處吉林市火車站西南部,始建於1917年。學校占地面積11.356.34平方米。建築面積8.292.75平方米。現國小部有37個班,學生1710人,幼兒部有15個班,562人,教職工161人,在崗教師129人,其中本科學歷占任課教師的34%,大專學歷占任課教師的70%,特級教師4人,中學高級教師12人,國小高級教師71人,在崗教師平均年齡39歲,校級領導6人,中層領導11人。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吉林市第二實驗國小學校歷史沿革

1917年3月,永吉縣城區第十三國小校成立,校長:郭增旗。

1936年至1939年,大馬路國民優級學校,校長:楊文健。

1939年至1945年,大馬路國民優級學校,校長:松本宗勝(日本人)。

1945年至1948年,吉林市朝陽區中心國民學校,校長:徐倫。

1948年至1949年,吉林市朝陽區完全國小校,校長:殷耕一。

1950年至1952年,吉林市實驗完全國小校,校長:陳守文。

1953年至1956年,吉林市一區中心國小校,校長:龐鳳閣、王植、劉起。

1956年至1961年,吉林市昌邑區中心國小,校長劉起

1961年至1968年,吉林市昌邑區第一中心國小,校長:劉起、趙文新。

1968年至1970年,吉林市二化抗大學校,書記:趙玉俠。

1971年至1974年,吉林市昌邑區九年一貫制學校,書記:王經國。

1978年至1980年,吉林市昌邑十七國小校,書記:王經國、肖洪延。

1980年至1987年,校長兼書記:李勃生。

1987年至1994年,校長:郝文祥。

1994年至2007年,校長兼書記:許淑琴。

2007年至現在)校長:陳福,書記:路增垚,副校長:張曉華、龔秀芬、張楠。

校容校貌

近年來,學校自力更生、勤工儉學、不斷改善辦學條件、更新教學設備,現有教學樓、科技樓、明德樓、體育館各一座。僅三年的時間又投入400多萬元。學校建設了現代化的多功能電化教室,多媒體綜合課室,電子備課室、科學探究館、天文天文台等。鋪設了塑膠操場、修建了學生食堂,改造了學校的大門、更換了學校的地面、門窗等設施,使學校煥然一新。

吉林市第二實驗國小

一、自然概況

吉林市第二實驗國小地處吉林市火車站西南部,始建於1917年,

學校占地面積11.356.34平方米。建築面積8.292.75平方米。全校有學生1526名,27個教學班,教職工161人,在崗教師99人,其中本科學歷占任課教師的34%,大專學歷占任課教師的70%,特級教師2人,中學高級教師3人,國小高級教師30人,在崗教師平均年齡32歲,校級領導3人,中層領導10人,校級領導班子平均年齡38歲。

近年來,學校自力更生、勤工儉學、不斷改善辦學條件、更新教學設備,僅五年的時間就投入300多萬元。學校建設了現代化的多功能電化教室,多媒體綜合課室,語言實驗室兩個,計算機室兩個(PC486計算機100台,PC586多媒體計算機82台),創辦了學校希望電視台,修建了電視演播室,編導控制室、微格教室、音像視聽閱覽室。建立了校園信息高速公路系統,即衛星地面接收系統、校內閉路電視系統、校內電話程控系統、計算機聯網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這些先進設備儀器有效利用與開發,在學校教育教學中發揮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作用。

二、主要工作

在德育工作中,學校用現代教育技術最佳化德育內容和方法,增強德育的實效性。把電教手段引入到養成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傳統美德教育中,活化了德育內容,豐富了德育形式。在課堂上,把電教媒體有機滲透,寓傳道於授業之中,《江城日報》曾以頭版頭條的位置給予報導,學校的愛國主義教育經驗在省內推廣,傳統美德教育獲國家優秀科研成果獎。電教媒體的恰當運用,寓教於樂之中,把功夫下在塑造上,吉林地區養成教育現場會在學校召開,經驗在地區推廣。

多年來,學校以提高學生素質為目標,提高教學效率為中心,以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為突破口,開展學校教育現代化整體改革實驗研究。在教學工作中,實現了四個突破,一是在課程體系的構建上的突破;二是考試及評估制度的突破;三是電教教材開發與研製的突破;四是現代教育技術套用的突破,使學校的現代化教育水平不斷邁向新台階,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和諧發展。

學校堅持以教育科研為先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進程,並採取從實際出發,找準突破口;揚長避短,形成特色;整體最佳化,構建模式三步走的戰略,承擔國家級課題4項,省級課題5項,市級課題6項。以“現代教育技術的開發與套用研究”為突破口,全面啟動現代化教育工程。這些實驗研究向傳統的課程體系、教學模式、考試方法和評價方法提出了挑戰。現代教育技術的套用研究,最佳化了課堂教學結構,提高了教學效率,減輕了學生負擔。特別是“CAI教學軟體的開發與研究”,全面提高了教學質量,在全國八十萬中國小校中只有115所承擔現代教育技術實驗研究課題,我校被首批確定為實驗校,並將承擔吉林省國小數學CAI教材的開發與研製工作。

學校還十分重視教師隊伍建設,特別是現代教育技術的培訓。我們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是:教學能力複合化、教師結構多元化、教育交往多樣化、教育技術現代化。將信息技術的學習與套用作為必修內容,要求達到熟練掌握與有效套用的水平,不斷更新知識結構,不斷更新教育方法。幾年來,學校通過深入開展電化教育實驗研究,錘鍊了一支觀念新、功底厚、操作比較熟練、套用水平較高的教師隊伍。學校在崗教師計算機操作水平已達到100%會操作,80%比較熟練,一些骨幹教師能夠獨立開發輔助教學軟體。用現代化的思想、現代化的技術武裝起來的教師如虎添翼,在素質教育中大顯身手。

三、主要成績

幾年來,學校堅持現代化教育改革實驗,促進了學校的素質教育。學校德育為地區龍頭,養成教育通過省專家的技術鑑定,在地區推廣;愛國主義、傳統美德教育,國防教育是省市先進單位,少先隊是全國紅旗大隊。近五年來,有8名教師13人次在全國教學大賽中獲獎,在吉林市“全天侯”教師競賽中,學校教師有四位教師奪冠。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或交流的論文有78篇,在省級刊物或大會交流的論文有213篇,在市級刊物上發表的論文有190多篇。計算機輔助教學軟體開發與套用實驗獲省青年教師科研成果一等獎,並參加全國電教教材展出,學校被評為省教育科研先進單位,全國反饋教學示範校,全國引探教學先進校,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校,全國義務教材試教先進單位,全國少兒書畫大賽特等獎,省標準化辦學一級一類學校,省電化教育示範校,省科技教育示範校,省藝術教育示範校。少兒籃球參加全國比賽11次,次次獲獎。97年7月,學校承辦全國小籃比賽取得第一名,並向國家、省體育院校輸送30餘名優秀隊員,校藝術團在藝術比賽中成績優異,舞蹈隊向上級院校輸送28名舞蹈專業人才。學校二課堂隊參加全國、省市組織的作文、“華賽”、“奧賽”、美術、書法、航模、計算機、珠腦、聲樂、器樂等項比賽,獲獎達3456人次,學校素質教育取得豐碩成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