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市五中

遵義市五中

遵義市第五中學始建於1969年,恢復高考制度以後,五中以高考錄取人數多、百分比高,獲得過全省高考理科狀元等優秀成績而斐聲黔北,成為遵義市兩城區一類高級中學。遵義市第五中學有三個鮮明特點:一是德育工作;二是研究性學習;三是現代教育技術。

遵義十五中遵義十五中
簡介

遵義市五中始建於1969年,座落在鳳凰山北麓,位於澳門路中段。這裡群山環抱,林木蔥蘢,鳥語花香,書聲琅琅,前臉正對著鬧市,後背緊貼著樹叢。這塊“金獅”騰挪、“彩鳳”起舞的寶地,是都市中難覓的一片淨土,是英才輩出,佳話頻傳的一處樂園。

基本情況

遵義市五中從創建初期至1973年,一直處於起步階段,至1973年學校第一代領導集體明確,五中的教育工作才實質性地逐步發展。20世紀80年代中期,學校領導集體實現了新老交替,開始黨支部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確立了“以德育為首位,教育為中心、全面發展”的辦學方針,逐步規範、完善辦學設施,把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作為學校工作的根本任務。恢復高考制度以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五中以高考錄取人數多、百分比高,獲得過全省高考理科狀元等優秀成績而斐聲黔北,成為遵義市兩城區一類高級中學。1998年,學校第三代領導集體走馬上任,新班子團結進取、務實開拓,發揚五中的光榮傳統,以嶄新的姿態奮鬥在教育戰線上。隨著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加快,五中的任務更加具體而艱巨,尋求新的發展任重而道遠。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領導審視度勢,高瞻遠矚,寄予五中新的要求和希望,並於2003年2月對五中領導班子在全區公開選擇的基礎上進行了充實調整,區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親自掛帥五中,攻克發展難關。
遵義市五中從風雨中走來,伴隨春潮湧動,傳誦著春天的故事,瀟瀟灑灑地走過了三十四個春夏秋冬,留下了串串堅實的腳印,譜寫了一頁頁輝煌的篇章。而今已經發展成為擁有51個教學班,在校師生達3100餘人的特大型視窗中學,她正以嶄新的姿態、昂揚的鬥志,準備一舉實現歷史性的跨越。
立足“三個面向”,培養“四有”新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為高等院校和社會培養高素質、高層次人才:這是遵義市五中的辦學宗旨。
近期成為省級示範高中,短期內成為全國示範高中,在不遠的將來把學校建設為擁有60個教學班、在校高中生達3500人以上,形成“管理國際化、質量品牌化、設施現代化、校園園林化”,在省內具有較高聲譽,在全國也有一定影響的名牌學校:這是遵義市五中“三步走”的發展目標。
教師管理上的“發現—發揮—自我發展”,學生培養上的“拓潛—特長—和諧發展”,校園文化建設上的“讓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習變得輕鬆,讓校園充滿生機”,綜合體現出遵義市五中“育人為本,拓展潛能”的辦學理念。
“厚德—博學—創新—求真”的校訓,“團結—守紀—樂學—進取”的校風,“敬業—愛生—求實—嚴謹”的教風,“尊師—好學—活潑—求真”的學風互為表里、良性互動、濡染浸潤、潛移默化,匯成了遵義市五中生生不息、絢麗多彩的校園文化內涵。
走進而立之年的遵義市五中,可圈可點的地方比比皆是,自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以來,學校已為全國高校輸送合格新生2000餘人,其中重點大學500餘人;自1981年以來,中考一直名列全市前茅,各學科競賽獲獎總計840餘人,其中國家級18人次,省級獎85人次。而最閃耀的亮點有三個:一是德育工作;二是研究性學習;三是現代教育技術。
德育就是思想政治、道德品質、個性心理素質和能力等方面的教育,是學校教育的統帥和靈魂
遵義市五中是得到原國家教委嘉獎的全國德育工作先進學校,長期以來堅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加強校風建設。學校依照《中學德育大綱》,以“做人教育為基礎,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立志成才教育為主線”,結合實際,把德育工作滲透到方方面面。
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梳理起來千頭萬緒,但其中的主線是師生員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遵義市五中建立了一把手負總責,德育校長分管,政教處主抓,團委協助,以班主任和思想政治課教師為骨幹,全校師生員工共同參與的德育工作運行機制。形成上有人管,中有人抓,下有人辦,層次清楚,權責分明,縱橫相連,環環緊扣的塔式結構和網狀布局。為了增強育人效果,學校加強隊伍建設,提供組織保障,構建育人網路,形成正向合力,美化育人環境、陶冶道德情操、完善規章制度、系統科學管理、開展有益活動、全面提高素質,構建了德育網路立體化、德育評價增值化的德育工作體系。
東風浩蕩、春華秋實,遵義市五中歷屆師生員工的無私付出,得到了豐厚的回報。1988年,學校被原國家教委授予“全國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光榮稱號;2003年被教育部、國家禁毒委表彰為“全國中學生毒品預防教育示範學校”;2003年被全國殘聯授予“全國紅領巾手拉手愛心助殘先進集體”榮譽稱號;2003年還被省市衛生廳、紅十字會分別評為貴州省、遵義市“無償獻血先進單位”,此外還被遵義市評為“普法先進單位”、“依法行政先進單位”、“無煙學校”、“綠色學校”和“文明學校”等。遵義市五中育才樹人、文明示範的輝煌業績得到了區、市、省甚至國家最高機關的充分肯定,為古播州播撒了新文明,為歷史名城增添了新光彩。
研究性學習是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學習為基礎,採用科學的研究方法,促進學生主動積極發展的一種新型必修課。教育部把研究性學習課程確定為高中生的必修課,是實施“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的重要舉措。我校非常重視研究性學習,從2000年9月開始,通過各方面努力,成為全省研究性學習試點單位,開出了《LOGO技術用於西部數學教學研究》、《中學數學自輔實驗》、《創新作文教學研究實驗》、《中學英語教學策略研究》、《生活作文教學實驗》等五個國家級,《中學作文素質訓練研究實驗》、《研究性學習與校園文化建設》、《研究性學習教學過程研究》、《研究性學習教學量化研究》、《研究性學習學科整合研究》、《研究性學習教學過程中學生裝心理素質變化研究》等六個省級,《中學物理自輔實驗》等十餘個市區級教學科研課題。其中《LOGO技術用於西部數學教學研究》、《中學數學自輔實驗》均獲省教委教改優秀成果二等獎,《中學作文素質訓練研究實驗》獲遵義市教改優秀成果一等獎。2000級5班張雪瑩等學生開發的《利用遵義人文資源、發展遵義旅遊業的調查研究研究》這一研究課題獲得“貴州省科技成果二等獎”,對遵義旅遊產業的開發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2001年《中學物理自輔實驗》全國經驗交流會上,我校教師撰寫的論文獲兩個二等獎。在2001年《中學數學自輔實驗》全國經驗交流會上,我校教師撰寫的論文獲一等獎二篇,二等獎二篇,三等獎四篇;在2002年《創新寫作研究實驗》全國經驗交流會上,我校教師撰寫的論文四篇獲一等獎,四篇二等獎,三篇三等獎; 2002年,來自全省138所學校和科研機構的領導、專家齊聚遵義市五中,參加貴州省教育廳主持召開的全省研究性學習現場經驗交流會。遵義市五中的研究性學習以其面廣、時長、質優、影響大而播雅黔中、享譽全省。隨後,我校被省教育廳表彰為“貴州省研究性學習示範學校”。
加速實現教育信息化、現代化是我校跨越發展的起跳平台。我校貨款數千萬元,斥巨資進行基礎設施建設,配置先進的教育信息技術設備,申請通過“ISO9001”國際標準質量體系認證。為“管理國際化、質量品牌化、設施現代化、校園園林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校現有計算機網路教室6間、多媒體演播廳一間、語音教室一間。全校52間教室均裝備了“三機一幕”,音像資料室、課件製作室齊備,聽力系統和校園網暢通,六間網路教室配備微機300台,學校內設機構均配有電腦和教學辦公軟體,基本上實現了辦公自動化。我校多數教師能夠使用學校教育技術前沿設備,製作教學課件,形象直觀地進行教學,將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進行有效整合,使現代教育技術、信息技術手段真正進入了課堂。近幾年來,我校教師製作的教學課件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國頻頻獲獎,為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發揮了積極的作用。1999年5月,遵義市五中被省人事廳指定為“貴州省計算機培訓、考核點”;2001年,被省教育廳命名為“貴州省中國小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2002年被省教育行政幹部培訓中心指定為“貴州省中國小校長培訓基地”;2003年被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批准為“全國教育網站系統理事單位”。遵義市五中現代教育技術的加速發展不僅使學校發展提速上檔,也為區、市政府的人事制度改革、公務員培訓、招考錄用提供了共享的資源,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遵義市五中將高舉改革大旗,以頑強的精神與意志,以非凡的膽識與氣魂,進一步研究教育的新趨向,進一步探索教育的新途徑,進一步適應教育的新要求:努力使“每處校園都成景,每位教師都成名,每個學生都成才”。同創教育新輝煌,共譜未來新篇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