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寧中

史寧中

第十、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第五屆國家級教學名師,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教育部第五屆科技委數理學部委員,第二屆高等學校理科數學與力學指導委員會機率論與數理統計教學指導組召集人,吉林省第九、十、十一屆人大代表等職。2003年被評為全國留學回國人員先進個人。榮獲2000、2002年度長春市“五一”勞動模範獎章。

基本信息

履歷概述

史寧中 史寧中

東北師範大學前校長,黨委常委。男,漢族,1950年4月生,江蘇南京人,中共黨員,教授,博士生導師。第十、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第五屆國家級教學名師,數學新課標修訂組組長,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教育部第五屆科技委數理學部委員,第二屆高等學校理科數學與力學指導委員會機率論與數理統計教學指導組召集人,吉林省第九、十、十一屆人大代表等職。2003年被評為全國留學回國人員先進個人。榮獲2000、2002年度長春市“五一”勞動模範獎章。

負責學校行政的全面工作,主管財務處。

簡 歷

1968年至1972年先後在吉林前郭、農安下鄉。

1975年畢業於原吉林師範大學(現東北師範大學)數學系。

1982年至1989年赴日本九州大學理學部學習,先後獲得碩士、博士學位, 是中國改革開放後首批公費留學的博士生。

1989年回國後,任教於東北師範大學數學系。

1990年晉升為副教授。

1992年晉升為教授。

1993年被評為博士生導師。

1997年被批准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當選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

史寧中 史寧中

1993年赴加拿大紐芬蘭大學訪問研究一年。

1997年至1998年在日本一橋大學任教授。

2001年赴新加坡國立大學進行訪問研究。

自1991年以來, 先後擔任東北師範大學數學系副系主任,副校長,常務副校長,1998年至2012年4月19日任校長。

科研成果

主要從事數理統計研究,研究方向涉及多元分析、傘型半序約束、 列聯表、凸分析等。他把約束條件下的統計推斷首次引入國內,填補了國內空白。先後主持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加拿大自然科學與工程研究基金項目、1項原國家教委博士點基金項目、1項留學歸國人員項目。現主持的項目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科技部基礎研究攀登項目,教育部科技重點項目和省科委重點項目。在國內外發表論文60餘篇,其中在sci檢索的世界一流雜誌上發表30餘篇,發表的論文已被sci雜誌上的論文引用60餘次,專譯著2部。曾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 吉林省科技進步一、二等獎。其取得的研究成果,贏得了國際學術界同行的重視和讚譽,成為國內外有影響的中青年數學家。多次應邀赴美國、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國講學和開展合作研究。事跡被收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數理科學部編撰的《跨世紀的攀登者》一書。

個人作品

作為教育管理者,他在對師範教育的理性分析領域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先後有《堅持為基礎教育服務》、《創新:一所一流師範大學的靈魂》、《教師職業專業化:新世紀教師教育的重要使命》、《走向尊重的教育》等十餘篇論文在《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等報刊上發表。其中他在《教育研究》上發表的《關於教育的哲學》一文,被美國柯爾比科學文化中心評為優秀科學論文,被30多家雜誌和出版社轉載。

科研方向

研究領域:

主要從事數理統計研究,研究方向涉及多元分析、傘型半序約束、 列聯表和凸分析等

⒈多元分析。K個獨立的一維正態隨機變數其均值與方差同時被半序約束下的統計推斷不僅在理論上有意義,並且在研究家族遺傳關係,產品質量控制和質量評估中有著廣泛的套用,其中求均值與方差的最大似然估計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之一。史寧中在1994年、1998年發表在J. Mult. Ana. 雜誌上的文章為解決該問題開闢了新的研究方法,給出了計算均值與方差的最大似然估計的疊代算法,其方法被美國學者推廣到隨機效應模型上。同時,對於K個獨立p維正態均值向量被半序約束下的檢驗問題,他提出了一種解決該問題的方法,其結果發表在Biometrika; J. Royal. Statist. Soc.,C; 《數學年刊》;《套用機率統計》等雜誌上。

⒉傘型半序約束。這是1981年從生物遺傳和突變研究中提出的問題。研究被試驗物體在藥物作用下,其陽性反應比例會隨劑量的增加而呈現先大後小的這一現象的統計規律,這是增長模型中特殊一類。史寧中先後在Comm. Statist.,Sankhya,J. Royal. Statist. Soc. 等雜誌上發表了一系列文章,對此問題作了較為完美的解決。其結果被列入美國、日本一些大學的研究生課程中,被美國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用於實際問題的研究,被收入美國SAS和英國BC統計系統中。近些年來,這個問題又被統計學家們從新提起,其中有一類問題是研究有副作用藥物的最小有效劑量和最大耐受劑量。史寧中在這方面又作出了新的工作。

⒊ 列聯表。列聯表中關於優比的檢驗,在醫學中有著廣泛套用,並且一直採用美國Mantel教授1959年提出的利用對數線性模型的方法。但隨著實驗精度的提高,1987年以後有一系列的文章提出應把對數線性模型中的參數看作未知參數,並尋找新的途徑。但是,這樣處理將會大大地增加了問題的難度。史寧中1991年發表在J. Amer. Statist. Asso. 上的論文,則去掉對數性模型的假設,給出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方法,並證明了新的方法要優於經典的方法。本領域權威T. Robertson 教授評價本研究為“Excellent contribution”。在多維列表中關於混雜因子的研究是極為重要的,其倍受重視。史寧中給出了量化的定義,並用演繹法證明了經典的Miettinen準則和Cook準則的適用性,這些結果發表在J. Royal. Statist. Soc.等雜誌上。

4.凸分析。在近代統計研究中,許多問題要涉及到凸分析。為尋求一個好的線形檢驗統計量,將會涉及到多面體錐的最大最小方向的問題。史寧中第一次明確給出了概念,並給出了表出的方法,討論了與檢驗問題的關係。所做結果發表在Biometrika; Comm.Statist.;《數學年刊》等雜誌上。這些工作已經得到認可和採用,比如非參數方法領域的權威學者P.K.Sen等人在他們的文章中都提到這個概念並引用了部分結果。

講授課程:

為研究生開設檢驗理論、基於秩的統計推斷、點估計、離散數據分析等課程

科研項目

數理統計

“有約束條件下的統計推斷理論及套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1991-1993)

“有約束條件下的統計推斷理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1994-1996)

“有約束條件下的統計推斷理論”(博士點重點項目,1996-1997)

“吉林省自然災害氣候分析及中長期預報”(吉林省科委,1996-1997)

“套用統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重點項目,1999-2003)

“吉林省災害性氣候分析及中長期預測”(吉林省科委,1999-2001)

“套用統計推斷”(科技部,1999-2000)

“現代信息化教育軟體平台研究開發——中國小信息教育平台”(吉林省科委,2000-2002)

“高維表的統計分析在教育調查中的套用”(教育部骨幹教師資助計畫,2000-2002)

“DNA序列的統計特性及其遺傳結構分析”(教育部重點項目,2000-2003)

“DNA指紋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2002-2003)

“生物醫學中的統計方法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2005-2008)

“隨機微分方程中的參數估計問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2006-2008)

“非參數統計的理論和套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2009-2010)

“隨機微分方程中的參數估計問題”(教育部,2008-2010)

“套用統計方法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2010-2013)

“實數的整數化表示理論與算法的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2011-2013)

教育及其他

“師範教育信息庫建設”(中央其它部委項目,2000-2003)

“教師教育課程設定研究”(中央其它部委項目,2004-2006)

“信息技術的套用與普及對教育的影響與對策研究”(中央其它部委項目,2004-2006)

“素質教育大調研——中國小學科課程教學改革”(國際合作項目,2004-2007)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修訂”(教育部,2005-2008)

“華夏基金會資助項目《農村教育調查》”(國際合作項目,2005-2008)

“《數理統計》精品課程”(國家級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2007-2011)

“2007年度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新農村建設與城鎮化推進中農村教育布局調整研究”(教育部,2007-2010)

“義務教育各學階段數學課程和教材的系統研究”(教育部,2007-2009)

“提高中國小教師隊伍質量研究”(中央其他部委規劃項目,2008-2009)

獲獎信息

在數理統計方面的突出成就,贏得了國際學術界同行的重視和讚譽,成為國內外較有影響的中青年數學家。多次接受美國、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國家的邀請,前往講學和合作研究。事跡被收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數學理科學部編撰的《跨世紀的攀登者》一書。

榮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1992年11月),吉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995年),長春市“五一”勞動模範獎章(2000年),吉林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2002年).2003年被評為全國留學回國人員先進個人,2001-2004年吉林省教學成果特等獎(第一位).2006年兩項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獎二等獎(第一位)。2009年榮獲第五屆國家級教學名師獎。

⒈史寧中教授主講的“數理統計”課程被評為2007年國家級精品課程

⒉中國農村基礎教育問題、趨勢與對策建議(史寧中等),榮獲吉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第二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優秀獎(2007年)

⒊中國農村基礎教育:問題、趨勢與對策建議(史寧中),榮獲吉林省政府第七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2007年)

⒋中國農村基礎教育:問題、趨勢與政策建議(史寧中、柳海民),榮獲長春市第三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07年)

⒌《教育與數學教育》,榮獲吉林省高等教育學會第十屆優秀成果評選一等獎(2007年)

⒍中國農村基礎教育:問題、趨勢與政策建議(史寧中、柳海民),榮獲吉林省第五屆教育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06年)

⒎教師教育職業專業化:21世紀高師持續發展的生命力(史寧中),榮獲中國教育學會獎(2004)

⒏建構多功能開放式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新體系(史寧中),榮獲東北師大教學成果獎(2004)

代表論文

史寧中(2011).從八卦到六十四卦:試論《周易》的邏輯思維,《哲學研究》,2011年第8期. 2. 史寧中(2011).漫談數學的基本思想,《數學教育學報》,2011年8月第4期. 3. 鄔志輝、史寧中(2011).農村學校布局調整的十年走勢與布局建議,《教育研究》,2011年第7期,《新華文摘》2011年第22期全文轉載. 4. 史寧中(2011).周易占卜中陰陽爻獲取機率非對稱,《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4-7. 5. 史寧中(2011).加大對民辦高教的財政資助,《中國教育報》,2011-3-7. 6. 柳海民、史寧中(2011).探尋培養創新人才的可行路徑,《中國高等教育》,2011年第2期. 7. 畢力格圖、史寧中、孔凡哲(2011).論中國小教師專業標準中的學科成分,《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年第4期. 8. 史寧中(2010).適應社會發展要求 創新教師培訓模式,《中國小教師培訓》,2010年第9期. 9. 史寧中(2010).健全教師管理制度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中國教育報》,2010-12-23. 10. 哲學的數學之眼——訪東北師範大學校長史寧中,《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8-3. 11. 史寧中(2010). 呼喚更多霍懋征式的教育家,《中國教育報》,2010-03-18. 12. 史寧中(2010). 關於未來教師培訓的一些想法,《中國小教師培訓》,2010年第1期. 13. 史寧中(2009). 要做基礎教育服務好榜樣,《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12-22. 14. 史寧中(2009). 教授治學:大學科學發展的基本理念,《中國教育報》,2009-09-07. 15. 史寧中(2009). 建設培養優秀師資的搖籃,《國際人才交流》,2009年第8期. 16. 史寧中(2009). 試論教育的本原,《教育研究》,2009年第8期. 17. 史寧中(2009). 提高素質是更為緊要和長期的任務,《中國教育報》,2009-02-11. 18. 史寧中(2009). 教育家素養與師範生培育,《中國教育報》,2009-01-19. 19. 史寧中(2009). 論定義中的殊相與共相——公孫龍子《指物論》評析,《古代文明》, 2009年第1期. 20. 史寧中(2009). 中國古代哲學中的命題、定義和推理(上),《哲學研究》, 2009年第3期. 21. 史寧中(2009). 中國古代哲學中的命題、定義和推理(下),《哲學研究》, 2009年第4期. 22. 李淑文、史寧中(2008).中日兩國中學生空間想像能力的比較研究,《數學教育學報》,2008年第6期. 23. 史寧中、董玉琦(2008).提高中國小教師培養質量的若干策略,《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6期. 24. 史寧中、孔凡哲(2008).“數學教師的素養”對話錄,《人民教育》,2008年第21期. 25. 張守波、史寧中(2008). 教師專業化進程中的高師院校實踐性教學,《教育研究》, 2008年第7期. 26. 史寧中、柳海民(2008). 公費師範教育:興邦強國的重要建議和國家設計,《教師教育研究》, 2008年第5期. 27. 史寧中(2008). 數學的抽象,《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年第5期. 28. 史寧中(2008). 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為十二年義務教育奠基,《教育研究》, 2008年第5期. 29. 史寧中、柳海民(2008). 提高素質教育 培養創新人才,《中國教育報》,2008年04月05日. 30. 孔凡哲、史寧中(2008). 教師使用教科書的過程分析與水平測定,《上海教育科研》, 2008年第3期. 31. 史寧中(2008). 中國傳統文化價值觀念與思維方式的思考——在東亞思想史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學術演講,《東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年第3期.

32. 孔凡哲、史寧中(2007). 教科書質量及其影響因素,《教育發展研究》, 2007年第12期. 33. 史寧中、柳海民(2007). 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與實施路徑,《教育研究》, 2007年第8期. 34. 史寧中(2007). “教授治學”,大學走向卓越的必然,《中國教育報》,2007-02-02. 35. 史寧中、呂世虎(2006). 對數感及其教學的思考, 數學教育學報,2006,15(2),9-11. 36. 孔凡哲、史寧中(2006). 現行教科書課程難度的靜態定量對比分析,《教育科學》, 2006,22(3), 40-43. 37. 巴桑卓瑪、史寧中(2006). 藏、漢學生數學學習元認知差異的研究, 《東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6, 3, 151-155. 38. 呂世虎、史寧中、陳婷(2006).《標準》與《大綱》中幾何部分內容難度的比較研究,《課程.教材.教法》,2006,26(8),38-43. 39. 史寧中、秦德生(2006). 國小生數學素質的國際比較研究及其啟示,《上海教育研究》, 2006,12,62-64. 40. 史寧中、馬雲鵬、孔凡哲(2006). 關於“平移與鏇轉”的對話,《國小數學教師》, 2006年第1-2期. 41. 孔凡哲、史寧中(2006). 課程標準數學教科書課程難度的定量比較,《課程研究》, 2006年第1期. 42. 史寧中、柳海民(2005). 中國農村基礎教育問題:問題、趨勢與政策建議,《教育研究》,2005,6,31-35,《新華文摘》2005年第21期全文轉載. 43. 史寧中、孔凡哲、秦德生、楊述春(2005). 統計的意義、思想方法及其課程教學設計(上),《國小青年教師》,2005,4,12-13. 44. 史寧中、孔凡哲、秦德生、楊述春(2005). 統計的意義、思想方法及其課程教學設計(下),《國小青年教師》,2005,5,4-6.

1.

史寧中(2011).從八卦到六十四卦:試論《周易》的邏輯思維,《哲學研究》,2011年第8期. 2. 史寧中(2011).漫談數學的基本思想,《數學教育學報》,2011年8月第4期. 3. 鄔志輝、史寧中(2011).農村學校布局調整的十年走勢與布局建議,《教育研究》,2011年第7期,《新華文摘》2011年第22期全文轉載. 4. 史寧中(2011).周易占卜中陰陽爻獲取機率非對稱,《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4-7. 5. 史寧中(2011).加大對民辦高教的財政資助,《中國教育報》,2011-3-7. 6. 柳海民、史寧中(2011).探尋培養創新人才的可行路徑,《中國高等教育》,2011年第2期. 7. 畢力格圖、史寧中、孔凡哲(2011).論中國小教師專業標準中的學科成分,《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年第4期. 8. 史寧中(2010).適應社會發展要求 創新教師培訓模式,《中國小教師培訓》,2010年第9期. 9. 史寧中(2010).健全教師管理制度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中國教育報》,2010-12-23. 10. 哲學的數學之眼——訪東北師範大學校長史寧中,《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8-3. 11. 史寧中(2010). 呼喚更多霍懋征式的教育家,《中國教育報》,2010-03-18. 12. 史寧中(2010). 關於未來教師培訓的一些想法,《中國小教師培訓》,2010年第1期. 13. 史寧中(2009). 要做基礎教育服務好榜樣,《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12-22. 14. 史寧中(2009). 教授治學:大學科學發展的基本理念,《中國教育報》,2009-09-07. 15. 史寧中(2009). 建設培養優秀師資的搖籃,《國際人才交流》,2009年第8期. 16. 史寧中(2009). 試論教育的本原,《教育研究》,2009年第8期. 17. 史寧中(2009). 提高素質是更為緊要和長期的任務,《中國教育報》,2009-02-11. 18. 史寧中(2009). 教育家素養與師範生培育,《中國教育報》,2009-01-19. 19. 史寧中(2009). 論定義中的殊相與共相——公孫龍子《指物論》評析,《古代文明》, 2009年第1期. 20. 史寧中(2009). 中國古代哲學中的命題、定義和推理(上),《哲學研究》, 2009年第3期. 21. 史寧中(2009). 中國古代哲學中的命題、定義和推理(下),《哲學研究》, 2009年第4期. 22. 李淑文、史寧中(2008).中日兩國中學生空間想像能力的比較研究,《數學教育學報》,2008年第6期. 23. 史寧中、董玉琦(2008).提高中國小教師培養質量的若干策略,《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6期. 24. 史寧中、孔凡哲(2008).“數學教師的素養”對話錄,《人民教育》,2008年第21期. 25. 張守波、史寧中(2008). 教師專業化進程中的高師院校實踐性教學,《教育研究》, 2008年第7期. 26. 史寧中、柳海民(2008). 公費師範教育:興邦強國的重要建議和國家設計,《教師教育研究》, 2008年第5期. 27. 史寧中(2008). 數學的抽象,《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年第5期. 28. 史寧中(2008). 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為十二年義務教育奠基,《教育研究》, 2008年第5期. 29. 史寧中、柳海民(2008). 提高素質教育 培養創新人才,《中國教育報》,2008年04月05日. 30. 孔凡哲、史寧中(2008). 教師使用教科書的過程分析與水平測定,《上海教育科研》, 2008年第3期. 31. 史寧中(2008). 中國傳統文化價值觀念與思維方式的思考——在東亞思想史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學術演講,《東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年第3期.

32. 孔凡哲、史寧中(2007). 教科書質量及其影響因素,《教育發展研究》, 2007年第12期. 33. 史寧中、柳海民(2007). 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與實施路徑,《教育研究》, 2007年第8期. 34. 史寧中(2007). “教授治學”,大學走向卓越的必然,《中國教育報》,2007-02-02. 35. 史寧中、呂世虎(2006). 對數感及其教學的思考, 數學教育學報,2006,15(2),9-11. 36. 孔凡哲、史寧中(2006). 現行教科書課程難度的靜態定量對比分析,《教育科學》, 2006,22(3), 40-43. 37. 巴桑卓瑪、史寧中(2006). 藏、漢學生數學學習元認知差異的研究, 《東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6, 3, 151-155. 38. 呂世虎、史寧中、陳婷(2006).《標準》與《大綱》中幾何部分內容難度的比較研究,《課程.教材.教法》,2006,26(8),38-43. 39. 史寧中、秦德生(2006). 國小生數學素質的國際比較研究及其啟示,《上海教育研究》, 2006,12,62-64. 40. 史寧中、馬雲鵬、孔凡哲(2006). 關於“平移與鏇轉”的對話,《國小數學教師》, 2006年第1-2期. 41. 孔凡哲、史寧中(2006). 課程標準數學教科書課程難度的定量比較,《課程研究》, 2006年第1期. 42. 史寧中、柳海民(2005). 中國農村基礎教育問題:問題、趨勢與政策建議,《教育研究》,2005,6,31-35,《新華文摘》2005年第21期全文轉載. 43. 史寧中、孔凡哲、秦德生、楊述春(2005). 統計的意義、思想方法及其課程教學設計(上),《國小青年教師》,2005,4,12-13. 44. 史寧中、孔凡哲、秦德生、楊述春(2005). 統計的意義、思想方法及其課程教學設計(下),《國小青年教師》,2005,5,4-6.

知名學校校長

校長,在秦漢時期指的是下級軍官,後經演化為國家教育行政部門或其他辦學機構管理部門任命的學校行政負責人。另外還有不少人的綽號名為“校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