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剛[安徽社科院文化與哲學研究所副所長]

孔令剛[安徽社科院文化與哲學研究所副所長]

孔令剛,男,1964年2月出生,經濟學研究員,合肥市人大代表。

人物經歷

1986年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物理系,1991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理學碩士,2000年上海財經大學研究生,MBA。現任安徽社科院文化與哲學研究所副所長,合肥市人大代表;近年主持和參與多項國家、省市社會科學和軟科學項目,主持完成多項十一五和十二五綜合及專項規劃。在《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等刊物上發表和出版學術論文、著作多部(篇)。

研究成果

(部分為合作成果)

1、 皖江農村文化考察,黃山書社,1993年12月(安徽省軟科學課題,獲安徽省社科二等獎)

2、 社會、科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研究,江淮論壇,1995年5期

3、 毛澤東鄧小平經濟思想研究與比較,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

4、 全國百縣市經濟社會調查-馬鞍山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6年8月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5、 市場化進程中的農業調控與市場發育,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年8月

6、 現代鄉鎮經濟管理,黃山書社,1995年6月

7、 皖江開發史,黃山書社,2000年8月

8、 世貿組織反傾銷規定及我國企業應對策略,中國軟科學,1995年第10期

人大複印資料《外貿經濟、國際貿易》1996.2期全文轉載

(為國家科委軟科學重點課題部分成果)

9、 零售業業態演化規律及我國零售業對策,華東經濟管理,2000年第2期

10、 我國零售業競爭態勢及加入WTO應對策略研究,江淮論壇,2000年第5期

人大複印資料《商業經濟》2000.12期全文轉載。

11、 加入WTO與我國零售業發展戰略研究,中國軟科學,2000年第11期

人大複印資料《商貿經濟》2001.2期全文轉載(安徽省宣傳文化基金項目)

12、“應對反傾銷:中國企業如何起跳”,安徽工作,2002年第6期(安徽省宣傳文化基金項目)

13、WTO:影響、承諾與應對,安徽日報,2001年11月14日起連載,共35期

(安徽省宣傳文化基金項目)

14、加入WTO對安徽的影響與對策問答,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

(安徽省宣傳文化基金項目)

15、點擊WTO案例,安徽日報2002年3月19日起連載,共20期

16、充分就業:政府優先目標——以安徽省為例,中共合肥市委黨校學報,2004年第2期

17、安徽勞動就業現狀及緩解就業壓力的政策建議,咨政,2004年第二期。〈與省長談安徽發展II〉收錄該文

18、社會責任標準產生背景及對我國經濟影響及對策,戰略研究,2004年第4期

19、創業與經濟活力——培育安徽的全民創業精神,教育經濟與管理,2004年第11期

20、緩解安徽就業壓力的對策,安徽日報,20004年4月20日

21、SA8000產生背景及影響與對策研究,社科研究,2004年第4期

22、從“發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學發展觀,江淮論壇,2004年增刊

23、構建和諧安徽的價值基礎,中共合肥市委黨校學報,2005年第2期

24、打造支撐安徽崛起的皖江產業帶,中國信息報,2005年12月22日

25、把握巨觀調控的著力點---“房產新政”的解析與思考,同行,2005年8期

26、房地產開發經營與管理,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年8月

27、技術創新與工業結構升級—基於安徽的實證研究,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08

年11月 合著,共42.5萬字,本人撰寫5-10章, 22萬字。

28、21世紀新經濟形態——生物經濟與生物質的開發利用,(合著,撰寫第一、二、五及第十二章第二節,計12萬字)經濟科學出版社,2007年8月 (安 徽省2007年軟科學重點課題成果)

29、FDI對本土零售業市場結構變化影響的理論和實證研究——以安徽市場為例,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6年12期 ( 重點學術期刊)

30、工業文化縱論——為合肥工業立市而作,(合著,本人撰寫第十章,計3.7萬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

31、安徽縣域經濟崛起案例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年3月,合著,本人承擔第二章和第三章,計2萬字

32、宗教平等思想及其社會功能研究,(合著,本人撰寫第五章,計4.5萬字),安徽大學出版社,2006年8月 (2004年安徽省軟科學重點課題成果)

33、加入WTO對安徽的影響與對策問答,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年(合著,本人撰寫第五部分,計1.2萬字)

34、安徽勞動就業的現狀及緩解就業壓力的政策建議,與省長談安徽發展II(研究報告),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04年8月 (省長課題成果)

35、安徽工業技術創新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對策,安徽科技2008年1期

36、在更高層次上參與泛長三角合作,江淮,2008年5期

37、近郊型小城鎮經濟發展的突破方向與路徑選擇,合肥學院學報,2008年3期

38、“生物經濟”概念演變以及我國實施“生物經濟”強國的戰略選擇,技術經濟,2007年11期 ( 國家級學術期刊)

39、生物質及其開發利用的價值與意義,中國科技論壇,2007年9期 (重點學術 期刊)

40、基於產業融合視角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戰略,華東經濟管理,2007年6期

41、打造城市的理想形態——以安徽合肥城市發展為例,合肥學院學報,2007年1期

42、經濟適用房制度:主要缺陷、產生原因及改革取向,合肥學院學報,2007年2期

43、安徽民營經濟現狀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建議,中共合肥市委黨校學報, 2007年1期

44、經濟適用房建設的爭論與對策,住宅產業,2006年8期

45、把握好巨觀調控的著力點——“房產新政”的解析與思考,同行,2005年8期

46、充分就業:政府優先目標——以安徽省為例,中共合肥市委黨校學報,2004年2期

47、應對反傾銷:中國企業如何起跳?——解析馬鋼勝訴案,安徽工作,2002年7期

48、積極向上的價值觀——構建和諧安徽的基礎,安徽科技,2005年11期

49、構建和諧安徽的價值基礎,中共合肥市委黨校學報,2005年第2期

50、創業與經濟活力——培育安徽的全民創業精神,教育經濟與管理2004年11期

51、SA8000產生背景及對我國經濟的影響研究,社科研究2004年4期

52、基於農民需求視角的商品流通體系建設,科學發展觀在安徽的轉化(論文集), 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12

53、合肥經濟圈產業整合的條件和途徑研究,和諧興皖(論文集),安徽人民,2007、12

54、財政在推進和諧安徽建設中的成就、問題與對策,和諧興皖(論文集),安徽人民,2007、12(合作) (安徽省財政廳委託課題成果)

55、走生態化的城市發展道路,科學發展觀與生態省建設(論文集),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 2006年11月

56、城市品牌與城市精神—以合肥城市發展為例,安徽奮力崛起的思考(論文集),安徽人 民出版社,2006年7月

57、培育安徽的全民創業精神,點擊安徽活力(論文集),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2月

58、村莊空間資源的最佳化與新農村建設,縣域經濟突破與新農村建設(論文集),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年1月(第二作者)

59、合肥工業化、城鎮化發展區域與協調性研究,合肥學院學報,2008年5期(合作第二作者)

60、安徽科技資源配置效率評價及創新思路,安徽商貿職業學院學報,2008年3期(合作第二作者)

61、城市經濟圈產業整合的條件和路徑,中國科技論壇,2008年7期(合作第二作者) (重點學術期刊)

62、經濟適用房制度:主要缺陷、產生原因及改革取向,合肥學院學報,2007年2期(第二作者)

63、安徽區域工業化進程、主要特徵與路徑選擇,江淮論壇,2008年5期(合作第二作者)

64、基於產業整合視角的合肥經濟圈發展研究,合肥學院學報,2008年1期(合作第二作者)

65、合肥汽車產業集群發展狀況、存在問題及促進發展對策建議,中共合肥市委黨校學報,2008年3期(合作第二作者)

66、安徽工業企業自主創新存在問題及促進創新的對策,安徽科技2008年3期(合作第二作者)

67、安徽縣域經濟發展環境制約與創新思路研究——基於政府視角的分析,銅陵學院學報,2007年2期(合作第二作者)

68、安徽主導產業的成長性和帶動型分析與對策研究,華東經濟管理,2007年11期 (合作第二作者)

69、安徽房地產發展面臨的矛盾與政策建議,中共合肥市委黨校學報,2006年2期(合作)

70、加快安徽縣域經濟跨越式發展的基本思路,安徽科技,2006年6期(合作第二作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